周帆,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科教师,1981年-1987年就读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但昭义,198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林尔耀,在校期间因成绩优异获得费明仪奖学金,1991年毕业留校到附中钢琴科任教,同时也从事多年室内乐演奏,成立“印象”三重奏组,获得上音室内乐比赛第一名,在国内举办数十场音乐会并于1993年赴法国巡回演出,广获当地媒体好评,1994年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在厦门鼓浪屿举办的国际弦乐夏令营,1997年参加全国双钢琴比赛夺得青年组第二名,于1998年出版了讲解并演奏的车尔尼599钢琴基础教程及世界名曲集的音响资料,同年作为艺术指导参加全国小提琴比赛获得最佳艺术指导奖,近年工作重心转向教学,在频繁带领学生在各地举办音乐会的同时也进行一些讲学活动,于2000及2004年两度获唐氏奖教金,两次获上海园丁奖,2008获文化部优秀教师奖,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获奖,也有多名学生考入国外顶尖音乐学院,例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以及专业满分成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主席安德烈。亚辛斯基的学生等,还多次担任中国青少年艺术展示活动上海选区钢琴评委以及国内其他钢琴比赛的评委。 周帆,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室内乐的演奏,成立“印象”三重奏组获得上音室内乐比赛第一名,在国内举办
数十场音乐会,多次担任中国青少年艺术展示活动上海选区钢琴评委以及国内其他钢琴比赛的评委。2008年和2010年两度参加由学校的教授和专家成员组织的教学研讨会,并且做了《应该有效及有序地开展室内乐教育》和《如何保持与传承上音钢琴的优秀教学传统》的报告,学生也举办了十数场钢琴独奏音乐会。
1993年赴法国巡回演出数十场;
1994年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在厦门鼓浪屿举办的国际弦乐夏令营;
1997年参加深圳举办的全国首届双钢琴比赛夺得青年组第二名;
1998年作为艺术指导参加全国小提琴比赛获得最佳艺术指导奖;
1998年出版了讲解并演奏的车尔尼599钢琴基础教程及世界名曲集的音响资料;
2000年获唐氏奖教金;
2004年获唐氏奖教金;
2011年度上海优秀教师君远奖二等奖获得者 周帆,在多年的勤恳教学中培养了诸多优秀的学生,从而为国内外各大艺术院校输送了诸多优秀人才:戴一:现已在美国皮博蒂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陆平:现已保送攻读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
程靖珊: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
王诗语:赴美伊斯曼音乐学院师从EnricoElisi教授;
吴钰雯:考入波兰卡托维茨音乐学院,获得了跟随钢琴大师,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主席安德烈﹒亚辛斯基学习的机会
求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简介
很高的。根据查询星辰杯相关信息得知,星辰杯弦乐比赛含金量很高。相当于省级比赛的优秀奖,因为星辰杯”活动是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培训部协办的全国性公益活动。
弦乐四重奏这一艺术形式,是由作为贝多芬老师的海顿以及在创作上曾给于贝多
芬很大影响的莫扎特开创并形成的。贝多芬一生共写下了十六部弦乐四重奏,这
个数字与海顿的八十四部或者莫扎特的近三十部相比虽然不算多,但这十六部中
几乎每一部都有鲜明的特点,成为弦乐四重奏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中成为前继海顿,莫扎特,又对后世作曲家有
极大影响的里程碑。今天只要翻开任何一张弦乐四重奏音乐会节目单,几乎很少
有不包括贝多芬的作品的。世界各种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如英国伦敦比赛,意
大利波契亚尼大赛,加拿大的“班夫”比赛,澳大利亚墨尔本比赛都是将贝多芬
的中后期作品列为决赛曲目,而日本大阪和德国慕尼黑的室内乐比赛更是规定,
三轮比赛每轮必须演奏一首不同时期的贝多芬作品。显然,贝多芬四重奏已经成
为演奏家的试金石,专业四重奏组要在舞台上站住脚就看演奏贝多芬的水平了。
弦乐四重奏的组合看来简单,就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加大提琴,但历来为作曲家
们视为作曲技法的基本功。这一点从贝多芬对待写四重奏的慎重态度可以得到证
明:贝多芬从15岁开始作曲,他写了作品3和作品9的弦乐三重奏,也写了作品16
号的钢琴五重奏,就是迟迟不动笔写弦乐四重奏。为什么?从贝多芬给他的朋友
卡尔.阿达曼(此人也是贝多芬第一部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演奏者)写在分谱上的
短语中也许能找到答案:“不要让任何人看到这份谱,因为我作了许多改动,直
到现在,我才知道该怎样适当的写四重奏”。
贝多芬的十六首四重奏可以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部分。写于1800年的六首通常
称为早期四重奏,其实这作品18号的六首不论从作品的成熟或者从音乐史家对贝
多芬年代的划分都应属于第二个时期的。这一年除了《第三钢琴协奏曲》外他全
都在写四重奏。自1806年至1810年称为中期的五首,它们是作品59号的三首(献
给俄国公使拉祖莫夫斯基),作品74号《竖琴》和95号《庄严》,这些作品与他
的第五、六、七、八交响曲是同时期的。晚期的四重奏是名符其实的晚期作品了。
从1823年写完《第九交响曲》后,在1824到1826年的两年里,直至他逝世前几个
月,他写下了最后的五部弦乐四重奏。可以说,晚期生活遭受极大痛苦的贝多芬
是以弦乐四重奏作为他最喜爱的,表达丰富感情的唯一形式。这就是令人时而生
畏感到不易听懂又难以演奏的作品127,130,131,132,135和称为《大赋格》
的作品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