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7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8
《中国教育报》
(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9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社科院
10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东北师范大学
11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东北师范大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科院
skc.nenu.edu/cgjb/table/200101.htm
index.sdjtu.edu/xbzy/kjc/kyc/%D6%D0%CE%C4%BA%CB%D0%C4%C6%DA%BF%AF2004%B0%E6.htm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金融 学 020204
招生人数: 20
二、专业介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始建于 1993 年,在北京市政府、学校领导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金融学专业在师资队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及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逐渐形成了本科和研究生较为协调发展的局面、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003 年金融专业被批准为中央和地方高等学校共建项目, 2005 年又被批准为北京市专业品牌建设项目, 2008 年成为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金融学专业多次被评为北京工商大学优秀团队。 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金融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金融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及课程结构,在深层次建设中,突出专业特色和研究特色,建立了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们按照金融学科体系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设置 , 在加强现代前沿理论课的同时 , 也注重强化实务课程 , 使学生掌握坚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 具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所需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 ,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在实际金融(银行、保险、证券)部门独立承担相关金融业务的能力。 一方面,利用北京工商大学文理兼容的师资优势,以经济学院专业齐全、学科交叉为支撑,金融学专业方向 强化数量经济学和资产定价课程 , 在学位必修课里增加了高级计量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 、博弈论, 使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根据国内金融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 突出金融管理、金融投资的专业特色,充分体现应用经济学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特点。近几年 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金融专门人才。各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 95% 获得留京就业机会,其中 20% 考 取博士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各大银行、各大国家部委机关和各大财务公司 。每年通过毕业生就业,使我校金融学专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系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师 15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博士 9 人(其中博士后 3 人)。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稳健的工作作风,更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在国内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重点课题 100 多项。近几年我们多次成功的举办了大型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 年 10 月,举办了“宏观调控与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2006 年 9 月召开了“开放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国际研讨会”; 2007 年 1 月举办了“ 2007. 北京金融家论坛”, 2007 年 11 月举办了“市场需求与金融产品设计研讨会”,使我校金融在学术界和实业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金融学部分研究方向介绍
01 金融管理: 该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宏观金融理论、金融产业组织管理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体系。其中以探讨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为特色。
02 金融投资与公司理财: 该研究方向重点研究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包括资产投资组合理论、衍生产品定价理论、风险管理技术、企业的财务活动和投融资决策等微观金融理论,寻求符合我国企业运行特征的理财决策体系。其中以探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为研究特色。
03 国际金融研究: 该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国际金融基础理论和前言问题,探讨我国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规律。
保险方向专业介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始建于 1994 年。在北京市和学校的重点支持下,目前保险学专业在师资队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及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金融学(保险)硕士点设有两个专业方向:设有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保险精算研究。
金融学(保险)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保险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我国保险业国际化发展对保险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及课程结构,在深层次建设中,突出专业特色,建立了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们按照保险学科体系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设置 , 在加强现代前沿理论课的同时 , 也注重强化实务课程 , 使学生掌握坚实的金融学与保险学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 具备继续深造攻读博士所需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 ,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在银行保险机构独立承担相关金融保险业务的能力。 一方面,利用北京工商大学合校后文理兼容的师资优势,以经济学院专业齐全、学科交叉为支撑,金融学(保险)专业方向 强化数量经济学和资产定价课程 , 在学位必修课里增加了高级计量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 、博弈论;强化保险经济学和年金保险课程, 使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根据国内金融保险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 突出保险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充分体现应用经济学、法学理论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特点。近几年 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保险专门人才。各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几乎 100 % 获得留京就业机会,其中约 20 % 考 取北大等著名大学博士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国保监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或银行等机构的总公司或总行;也有一部分在国外著名大学任教或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工作 。每年通过毕业生就业,使我校保险学专业在社会各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团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险系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专职教师 10 人,从职称来看: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从学历来看:博士 7 人, 硕士 1 人。同时,外聘了十多位监管机关或大型保险公司的著名保险学家,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保险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近年来,在国内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国外 14 篇;主持及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20 多项。近几年我们多次成功的举办了大型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1 年举办了中日保险市场研讨会; 2007 年 12 月 9 日 ,由保险系和教务处主办举办了全国 10 所高校保险系名校代表队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保险模拟法庭大赛总决赛”,北京工商大学代表队获得亚军和最佳辩手奖。 1997 年以来,保险教授或研究生多次参加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等国际保险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演讲,使我校保险专业在学术界和实业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04 . 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 重点研究保险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海外保险市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中国保险市场的独特规律,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我国寿险、非寿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的保险经营、保险监管以及保险精算技术等理论和实务 。
05. 保险精算研究: 重点研究保险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研究我国寿险、非寿险、再保险的经营和监管,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探讨中国保险市场的独特规律,研究非寿险和寿险精算的理论和实务。
<><><><> <><><><> <><><><>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及职称
招生人数
初试科目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01 金融管理
杨德勇(教授)
刘毅(教授)
刘肖原(副教授)
20
① 101 政治② 201 英语③ 303 数学三④ 801 经济学
复试专业课:金融学综合(金融学、保险学)
1、 国际金融
02 金融投资与企业理财
秦艳梅(教授)
周莉 (教授)
葛红玲 (副教授)
李 飞 (副教授)
2 、证券投资
03 国际金融研究
黄先开(教授)
栗书茵(教授)
张忠平(副教授)
04 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
王绪瑾 教授
袁 力 教授
梁 涛 教授
李世玲 教授
李良温 教授
刘云龙 教授
薛 梅 副 教授
蒯小明 副 教授
徐 徐 博士
要求大学本科学历
05 保险精算研究
黄先开 教授
王绪瑾 教授
傅安平 教授
曹显兵 教授
兰新梅 副 教授
吉彩红 博士
乔 杨 博士
备注:报考保险方向的考生要求大学本科学历。
初试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代码
初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801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 5 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年
帕金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 , 或合订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高鸿业
复试科目:
专业名称
复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金融学
金融学
《 金融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曹龙骐
《 金融学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秦艳梅
金融学(保险方向)
保险综合
《保险学》(第三版)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年版
王绪瑾
《财产保险》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年版
郝演苏
《新编人身保险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魏巧琴
《金融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秦艳梅
《金融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曹龙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