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2021年举办的第十八届宝安区沙井金豪美食民俗文化节将于2021年12月24日正式开幕。具体分会场在沙井向皓湖公园主会场,分会场在沙井古市场等地。具体策略如下。
1.举办时间
时间: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2日
金牡蛎节作为广东旅游文化节和深圳“一区一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届。其品牌影响力从深圳走向广东,从广东走向全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旅游节事活动,成为“魅力牡蛎之乡、古韵沙井”的一张闪亮名片。
煎炸、炭烤、油炸.品尝数百种牡蛎,参观古市场艺术节,欣赏民俗文化展,聆听星空音乐会.很多活动等着你。
2.举办地点
沙井好湘湖公园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北环路与港头路交汇处
地铁:11号线(机场线)后亭地铁站-B出口,步行15分钟到浩翔湖公园。公交:宜华电子城南汽车站,步行5分钟到好象湖公园。
向皓湖公园位于沙井东北部,是一个360的亲水湿地公园。公园的一大特色是外伸的栈道,穿过栈道可以深入芦苇丛和芦苇丛,是一种别样的亲水体验。栈道被掏空了,走在上面有点刺激。连接公园两岸的浩鑫虹桥是公园的特色景点之一。第一,它不仅具有连接整个公园的功能,还可以跑步、散步、玩耍或观赏河岸的美景。还有一堵由无数牡蛎壳砌成的墙,近距离看很惊艳。墙上还有关于公园的历史介绍。
沙井古遗址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299号沙井古市场
地铁:乘坐地铁11号线,在沙井地铁站下车,从B1出口步行141米,到沙井地铁站公交站,乘坐656路公交车,在明珠市场公交站下车,步行959米到达目的地。
公交/自驾:可以在自己的地图上搜索沙井街299号,按照导航指引前往。
沙井古市场是深圳现存最大的混合型历史街区,占地约26万平方米。包括一条古河道、——金龙河、千年南宋建筑遗址、——金龙石塔、数百栋老房子、十几座祠堂、一些古井、牌坊、遗址遗迹等。
3.活动详情
01第十八届宝安区沙井金豪美食民俗文化节暨2021深圳宝安区重点产业招商大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场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上午
地点:沙井好湘湖公园
荣:开幕式上,我们举行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大会为契机,积极做好招大商、优商、良商工作,设置了金牡蛎节启动仪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窨井开启仪式。
02“深圳宝安沙井先进制造业展览会”招商主题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好湘湖公园
内容:依托“三城一港”的规划优势和“六位一体”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展板、展品、电子显示屏等形式,集中展示“双创”示范战略发展背景下深圳西部中心的强势崛起。通过沙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成果,展示沙井近年来智慧建镇、加快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的产业实力。
0沙井风味食品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好湘湖公园
内容:邀请沙井当地知名美食商家和各大餐饮品牌,展示炸蚝饼、脆皮炸蚝、蚝干粥、烤蚝、炸金蚝等沙井传统美食和大众化餐饮,打造独具沙井特色的一站式美食文化体验街。邀请沙井当地特色小吃餐饮商家参加传统美食文化展区和时令美食文化展区的展示,向广大市民展示沙井传统小吃,如当地传统糕点、糖水,如生土豆、蜜饯、松饼、茶果等。从而推广当地传统特色小吃,构建吃、行、买、玩的繁荣景象。
04宝安民俗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时间: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地点:沙井好湘湖公园
内容:营造浓厚的古韵沙井旅游氛围,集中展示宝安“非遗”文化,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沙井生蚝、舞狮、粤剧、螳螂拳等宝安本土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宝安历史文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民俗文化节日氛围。
第二届沙井好湘湖音乐节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好湘湖公园
容:为普及音乐艺术,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市民奉献一场古典音乐的视听盛宴,特邀请深圳乐队、沙井人民及民间艺术团体举办第二届沙井好湘湖音乐节。
06号湘湖草坪星空露天剧场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好湘湖公园
内容:播放微**如《蚝乡往事》 《风味蚝乡》 《最美不过沙井》 《?井古墟》等。展示沙井丰富的文化底蕴,展示向皓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展示向皓未来城市发展的前景。
07“你好”好想湖复古生活市场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好湘湖公园
荣:以“寻找创意味道,回味复古曲调,品味新滋味”为主题,在湖畔举办旧货交易跳蚤市场、最新复古骑行、最美汉服园、帐篷露营等活动。以“复古环保,野生生活”为理念,思考土地,思考源头,思考当下的生活方式,从古镇沙井的历史文化基因出发,打造沙井金牡蛎。
08沙井郝敏生活民俗传统祭祀庆典活动
时间:2021年12月24日(周五)下午
地点:天后宫
荣:组织天后宫开蚝、祭丰收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天后宫祭祀、蚝民生产生活习俗巡游等富有蚝乡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09牡蛎人开启牡蛎大赛
时间:2021年12月24日(周五)下午
地点:沙井壕文化博物馆
内容:为民举办开蚝大赛,设置开蚝大赛区和参观体验区,让游客观看开蚝大赛盛况,体验开蚝过程。
10牡蛎人烹饪牡蛎菜肴烹饪比赛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地点:沙井壕文化博物馆
内容:组织牡蛎人烹饪牡蛎菜、牡蛎菜,举办当地牡蛎菜烹饪评比活动,打造牡蛎小镇精品牡蛎菜。
11 .“文化沙井魅力蚝乡”沙井传统文化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2022年1月2日星期五
地点:沙井老街,沙井古市场
荣:为了宣传的旅游事业,营造沙井古旅游的浓厚氛围,开幕式当天将在沙井大街、天后庙广场等地举办舞龙舞狮、武术表演、诗词朗诵、粤剧表演、民族歌舞、儿童剧、向皓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活动。
12 .“向皓集集”沙井古集市生活艺术节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古市场
荣:以“荷乡集市”为主题,从时间和创意出发,围绕荷乡的生活方式、创意文化、非物质活动、民间音乐等,在荷乡举办集市、音乐、舞狮、武术、动漫、手鼓、粤剧、故事剧本杀等活动。将沙井古市场的历史文脉与创意相结合,设置一系列关于历史、文化、城市的活动。
13“魅力牡蛎乡邀你读诗”贺兰书店复古读书会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古市场
容:邀请当地居民、《合澜海》杂志读者、文化学者、行业代表、民俗文化专家等开展沙井故事系列、《合澜海》杂志等阅读交流活动。通过传统服饰体验、中国茶道、古筝评弹、牡蛎镇经典故事朗诵等活动,市民可以在牡蛎镇体验“为你读诗”。
14 .“漫游沙井”沙井历史文化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古市场
荣:“最直接的视觉语言”——原创手绘画展以“漫游沙井”为主题,展示沙井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和沙井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助手绘的独特优势,展示千年、沙井粤剧、螳螂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千年的时光、民俗文化内涵和戏剧艺术盛宴。让来沙井的游客以自己的视角和体验感受沙井穿越千年的民俗、风景、故事、时间之美,弘扬宝安广府文化、民俗、艺术。
15“过去和?未来城沙井古市场拍摄活动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古市场
容:以讲好湾区故事的国际化视野,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为出发点,以时间对话为目的,通过举办沙井古墟“过去与现在——城市未来”、市民定向探索文化一日游等活动。市民可以通过随时采取网络投票和评选活动,展示沙井金濠镇古墟之美,加强市民与牡蛎镇的联系。
16 .“牡蛎之乡的牡蛎之恋”沙井牡蛎文化产业园文化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壕社区何文化产业园
内容:在沙井牡蛎文化产业园,通过绘画、剪纸、、影像等媒介,集中展示沙井牡蛎之乡的变迁、民俗、饮食文化,展示牡蛎产业景观,打造沙井牡蛎加工厂生产文化的旅游景点,宣传牡蛎之乡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民俗风情。
7沙井号产品卖场展销会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金沙童话广场、京基白娜广场、新沙彩虹购物中心、席晖。
内容:设立沙井牡蛎展区,举办沙井牡蛎产品展销活动,推广沙井牡蛎系列产品,提升沙井牡蛎产品知名度。
8号产品网络展销会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内容:各大商家利用其网站和微信等网络销售平台,借助牡蛎产品客户资源,通过线上渠道推广金牡蛎节和牡蛎产品。
19商家联合起来做利润提升。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京基白娜,新沙田弘购物中心和席晖。
荣:各大百货以沙井商圈为依托,以宝安区第十八届沙井金牡蛎节、沙井购物美食嘉年华为统一主题,联合开展百货、电器、服装等品牌促销活动。通过打折促销、礼品促销、奖品促销、满意度促销等多种形式,形成了沙井购物狂欢节的热烈市场氛围。
20商务休闲娱乐新体验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京基白娜广场、金沙童话广场、新沙彩虹购物中心、席晖等。
荣:在沙井京基广场、金沙童话、新沙彩虹等主题购物中心,重点推出“商户休闲娱乐新体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消费休闲体验展和优惠娱乐活动。
21海洋贝壳博物馆海洋文化展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地点:沙井金沙童话广场
内容:组织海贝展、海洋文化展、海贝展文化讲座、青少年海贝科普互动等文化活动,展示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丰富向皓沙井的旅游内容。
22“牡蛎镇一日游”旅游活动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荣:在金牡蛎节期间,都市媒体和各大旅行社联合向公众推出了“金牡蛎美食”。访古寻幽“快乐宝安行,游牡蛎镇,品牡蛎宴,充分展示牡蛎镇千年魅力。
2《漫游沙井》 《龙津石塔》 《沙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沙井故事系列出版活动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点:沙井街
内容:出版《沙井故事》(《漫游沙井》 《龙津石塔》 《沙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系列丛书,举办新书发布会和座谈会,探讨千年牡蛎小镇历史,挖掘沙井文化内核,提升沙井文化内涵,讲好沙井故事,用文化致敬深圳文化根脉。
24已发布《沙井第十八届金蚝节手绘地图》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2022年12月31日星期五
点:沙井街道主要公共区域
内容:《沙井文旅护照》 《沙井第十八届金蚝节手绘地图》印刷印刷,指导消费者如何吃、住、玩、做牡蛎食品。广泛投放于市内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售票处(地铁、公交、火车)、美食广场等场所宣传推广沙井牡蛎食品。
25“我最喜欢的沙井美食”评选活动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点:沙井街
内:在沙井金牡蛎节期间,举行了沙井牡蛎食品和特色小吃的评选,选出了10种最受欢迎的“我最喜欢的沙井食品”。举办第十八届沙井金牡蛎节,进行美食餐厅的评选和颁奖。邀请市民参与“我最喜欢的沙井美食”分享活动,提升沙井金牡蛎节的美食文化。
2《沙井文旅护照》 《风味沙井蚝》美食旅游节目制作与展示
时间: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至2022年1月2日星期日
内容:以拍摄美味沙井生蚝、生蚝小镇旅游为主题,拍摄专题节目,重点介绍沙井生蚝的制作过程、生蚝的鲜美风味、生蚝小镇的旅游风情。在电视台和新媒体上播出,宣传沙井牡蛎产品和牡蛎村习俗。
27”影像人孔?魅力牡蛎镇摄影大赛暨大美沙井摄影展
时间:2021年11月1日-12月31日
点:沙井街
容:发起社会拍摄沙井美食,传播沙井故事。从摄影大赛中评选出60-80幅优秀作品,在金牡蛎节期间举办“大美沙井”摄影展,丰富沙井旅游内容,宣传沙井魅力。
82021第21届“向皓杯”门球邀请赛
时间:2021年12月
点:沙井老干中心门球场
容:沙井街道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旨在促进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高门球运动的技术水平,通过活动加强与部队、粤港澳及本省其他地区的友好交流,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在交流中增进友谊。
29社区邻里节
时间:2021年12月24日(周五)-12月31日(周五)
地点:牡蛎乡、沙牡蛎、沙井等社区。
荣:各社区举办邻里节,社区举办美食大赛,家家户户相互走访,关爱孤寡老人;辖区内所有商家都举办便民服务街活动,免费提供医疗保健、美容美发、家庭教育、民政、计划生育、政策咨询等活动
邮编: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是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之一(武汉的七个中心城区是:江岸、江汉、_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全区土地面积502平方公里,人口87万(含流动人口),山水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极为丰富。管辖区内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6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两院"院士28人,兴旺繁华的科技一条街横贯东西,闻名遐迩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坐落其间。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加上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在东湖开发区落户,更给洪山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可以预见,洪山区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同洪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洪山区的基础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和其它地区的基础教育相比,洪山区的基础教育有以下突出特点:底子薄、发展快、方向明、思路新。
1986年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郊区,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中小学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至于名校更是寥若晨星。1986年武汉市实行新的区划,洪山区定位为以城带郊的新型城区,近年又成为中心城区,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审时度势,及时抓住"两基"达标的契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形成了个个为"普九"流汗,人人为"两基"尽力的良好氛围。总共投入l.2亿元,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使全区中小学旧貌变新颜;于1996年4月,一举通过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成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全区自西向东呈半圆形,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是武汉的东大门。全区版图面积5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6万,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辖8个街道6个乡镇。洪山区人文特色浓郁,科教智力密集,交通发达便捷,山水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是创业、居住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洪山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依法治区、科教兴区、环境优区”战略,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20.95%;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7.19亿,分别增长26.2%和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1%和10.19%。
行政区划
洪山区有城有乡,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区。行政区内有珞南、关山、狮子山、红旗、葛化、张家湾、和平、洪山8个街道办事处,126个建成社区;有建设、青菱、九峰、花山、左岭、天兴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中心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农村面积480平方公里,有68.7万城区人口,13.9万农村人口。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农业总产值13.5亿元。
产业发展
辖区科教资源独特,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6所部属、省属高等院校,在校大学师生50多万人。有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单位、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44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多万人。国家级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处于洪山腹地。目前,我区已建立了区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和科技信息平台。独特的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为辖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雄厚的技术支撑。
科技发展成为品牌。近年来,洪山充分发挥科教智力优势,建立了以街道口、广埠屯地区为中心,沿珞喻路向东西两侧延伸,西起石牌岭、东至关山口,长达10公里的洪山区科技一条街。北京、深圳等外地300多家科技企业在这里设立了“窗口”,4000多名科技人员在此从事科研工作,几年来已累计研究开发科技产品1470多项。在科技特别是电脑业的发展上,“广埠屯”已成为与“中关村”齐名的城市名片。
企业孵化网络基本健全。以转化成果,孵化企业,培育企业家为目标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从2000年开始,按照“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思路,着手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服务。目前,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其中国家级3个,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738家,培育出蓝星集团、团结激光、高德光电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洪山已经成为武汉市科技孵化器建设示范区和全市唯一的“国际合作试点区”,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殊荣。
创意产业成为亮点。为发挥高校资源,帮助毕业大学生转化学业优势,洪山区积极促进创意事业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中心,已建成鲁磨路地质大学珠宝一条街;拟以黄家湖大学城为中心,建成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目前,以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武汉创意产业中心”为重点,北起珞狮北路,南至珞狮南路,长3公里的创意大道正在加快建设,将聚集华中地区最大的出版产业以及表演、设计、软件多媒体设计等创意类型企业,是全省创意企业和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创意产业前景无限。
近几年来,洪山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实施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初步形成了“五园一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为主的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以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研发制作、设计创意等为主的创新产业园;以钢铁加工、配套等为主的建设钢铁产业园;以光电子、电子信息为主的九峰科技园;以新型建材、新材料等为主的澳洲产业园;以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科技初创企业等为主的科技孵化带。
历史文化
需要不断扩展演变而来。1949年10月,在武汉的江南地区成立了洪山、武泰、挹江三个郊区;1951年5月,撤销三个郊区,成立武昌郊区;1951年7月,武昌郊区改为东湖区和南湖区;1954年2月,改东湖区为洪山区;1956年6月,南湖区并入洪山区。之后又经过一些演变,成为了如今的洪山区。
洪山作为独立行政区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从西周直到新中国成立,洪山均属历史上的武昌县(今江夏区)管辖。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吸引着历代的精英人物,耸立着历史上众多特色建筑。
在这里,有南望山上西汉时期的蛮王冢;有在东湖风景区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建的行吟阁;有洪山上的施洋烈士陵园;有光谷广场上的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的雕塑群像等。这里还有建于南朝的宝通寺;建于唐代的北洋桥;建于元代的无影塔;建于明代的洪山宝塔、莲溪寺。
近几年来得到修复并开放的卓刀泉古寺,位于伏虎山麓。相传东汉末年,关羽曾驻兵于此,因天旱无水,兵干马渴,关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顿时水涌成泉,是为“卓刀泉”。
交通旅游
武汉市城区现有和在建的6座长江大桥中,二桥、阳逻、天兴、白沙洲等4座大桥联通洪山;武汉市4大环线均通过洪山;沪蓉、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316国道、京广、武大和规划建设中的武广、武京高速客运专线以及武汉2号、4号轨道交通均穿越洪山;珞喻路、珞狮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徐东大道、迎宾大道、友谊大道等六条城市主干线横贯东西南北,白沙洲以及正在兴建之中的街道口、卓刀泉、岳家嘴四大立交桥成为东西贯通、南北交融、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天兴汽渡、左岭白浒码头成为水上交通与运输的纽带。便捷的交通,为洪山仓储、物流、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洪山丰富的山水、路桥、科教及历史人文等资源,为发展旅游休闲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经形成以东湖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为核心的大东湖自然景观线路。比西湖面积大5倍的东湖,水面面积34平方公里,沿岸被34座山峰环绕,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九峰山方圆20平方公里,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其丁管峰海拔200米,是武汉城区第一高峰。九峰山上林木遍布,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去处。形成了环汤逊湖严西湖青菱湖黄家湖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汤逊湖拥有水面1.5万亩,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区域:农家乐园区、水上运动游乐区、避暑休闲区。还有张公山休闲娱乐度假区、黄家湖休闲观光风景带等等,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绝佳去处。形成了以武大、华科大、光谷步行一条街、卓刀泉历史文物古迹、图书城等众多科教历史景点为基础的科教文化线路。东湖海洋世界、鸟语林、武汉植物园、中南民大博物馆、中国地大博物馆、绚丽多姿的武大樱花,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多处景点,让人们在游览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资源
洪山因山而得名,其山水资源非常丰富。山体在武汉主城区中所占比例达70%以上,水面所占比例更高,达83.2%。拥有山峰122座,面积4万余亩,其中洪山、九峰山、珞珈山、伏虎山、白浒山、花山、狮子山、桂子山、喻家山等众多山峰,高耸云宵,挺立闹市。东湖、南湖、严东湖、严西湖、晒湖、汤逊湖、野芷湖、黄家湖等10多个湖泊安家洪山。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为洪山实施“环境优区”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打造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区奠定了独特的优势。洪山的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为武汉市主城区之最,成为城市绿肺,天然氧吧。目前,洪山已获得市级“山水园林城区”称号,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五大商圈体系
与武汉市建设华中地区商贸流通中心相呼应,洪山大力整合商贸资源,加快规模特色商圈发展,已经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商圈。其中珞喻路商圈形成了以赛博数码广场、资讯广场等为核心的电子科技产品一条街,以新世界、群光广场等大型商场为龙头的商贸企业群;徐东路商圈形成了以商贸流通业和公司总部商务为特色的武汉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徐东平价、销品茂、沃尔玛、新宜家、麦德龙、凯旋门、金马家居、欧亚达等中外大型商家扎堆经营;白沙洲商圈利用其开阔的场地和便利的交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销售服务市场,烽火钢材大市场、机电市场等7大物流市场2007年交易额已经超过100亿元,其中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日交易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武汉火车站商圈重点发展以服务客流为主体的各类商贸流通业,逐步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现代化“窗口式”新型客运商圈;白浒山港区商圈配合武汉白浒山外贸码头港区、化工新城和阳逻长江大桥建设,发展完善与此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项目。
珞喻路商圈:实行街道口地区、卓刀泉地区与鲁巷地区联体发展,促进珞喻路科技产品开发经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发展赛博广场等大型IT产品专卖商场,提高科技一条街电子产品服务功能和辐射力。对珞喻路街面进行立体整治,突出科技特色,提高科教文化品位。
徐东路商圈:完善该商圈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公司总部商务。建设和完善特色街、市场群。搞好友谊大道等新建干道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把徐东路商圈建成武汉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贸服务中心。
白沙洲商圈:大力发展白沙洲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汽车及零配件、新型建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销售服务市场,“十一五”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武汉火车站商圈:按照武汉市建设新火车站的统一规划布局,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关系。配合武汉市新火车站的建设,在和平乡白马洲地区适时发展以服务客流为主体的各类商贸流通业。沿武汉火车站广场周边建设若干标志性建筑和地标性景观,逐步把该地区建成武汉市现代化“窗口式”新型客运商圈。
白浒山港区商圈:配合武汉白浒山外贸码头港区和化工新城建设,在该地区适时启动建设外贸商品、化工产品等仓储物流商圈。建设与化工新城、白浒山港区和阳逻长江大桥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及服务项目,促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围绕服务城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洪山菜薹”是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其原产地得到控制保护,示范基地达到8000亩;建设乡白萝卜、天兴洲韭菜发展成为地方风味名吃;严西湖高新技术水产品示范区、汤逊湖名优水产品养殖区、花山、九峰苗木花卉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以推进农村家园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近三年来已在24个村实施农村家园建设。完成了11个农村家园创建“五通五改一室一场一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中村综合改造不断推进。二环线内已有66个城中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首批28个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基本完成,19个村完成农业户口改登,17个村完成社会保障参保工作,16个村完成旧村湾改造规划编制任务。
Hongshan Qu
420111
邮编:430070
区政府驻地位于珞狮南路318号。
2020年9月,洪山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75。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洪山区位列第76名。
2019年10月,洪山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25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洪山区名列第7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