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需求萎缩市场低迷,自制钞票悄然兴起。
美国媒体前段时间报导,汽车城底特律市已有12个小区流行花一种名为“Detroit Cheers”的社区货币,且势头如火如荼。
整个运作流程是这样的:当地的个人和企业加入这个自行印刷小区货币的网络;消费者从加入这个网络的银行购入这种名为“Detroit Cheers”的货币(通常会有一些折扣,比如花95美分可买到面值为1美元的“社元”);然后在当地的商业网点和服务业进行消费,用这种货币来雇人修剪草坪、照看孩子、买食品杂货、上健身班甚至加油。
这种“社元”是在一定区域内流通的“货币”,旨在通过间接向本地消费者提供折扣,帮助消费者更能“收支平衡”过日子,让大家在捂紧钱包的情况下仍光顾本地商家,支持当地的企业能得到更多的生意,从而刺激本地经济复苏。
社区货币概念
社区货币是由某区域(城市、乡镇、小区)自行印制、发行的“钞票”。它与一般使用的货币一样,也是用来进行货品或服务的交易。但不同的是,你还可以用它以才能换才能,以服务换服务,以时间换时间,实现经济互助,增加使用者之间的信任与沟通。而且,无论这些货币如何流通,这些交易行为所产生的价值都将回馈到小区的居民本身。
目前国际的社区货币,多半以“小时”为单位。举例来说,美国纽约州的小区货币“伊萨卡小时券”(Ithaca Hours)是这么运作的:一个搬家工人为屋主工作3个小时,屋主可以付他3单位的“伊萨卡小时券”。随后这工人可以带这小区货币向小区内的人订购货品、食物或者其他服务。他可以减少到外地消费的次数,甚至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小区里。
小区货币的使用范围受限于小区内,持有货币的居民将会自然寻求在地消费,进而促进在地产业的发展。
在地消费、在地货币的使用可以将财富、消费力与幸福感留在小区内,不会被连锁商店或跨国企业带出小区或我们的国家范围之外。
“曾经的”社区货币
自行发行货币并非本次经济危机中的首创。
日本公共管理机构曾运用“小区机制”解决棘手社会问题的一项成功的试验。承担设计任务的是日本的一个社会福利促进组织。由于近年来日本经济衰退,无家可归者众多,社保体系几近崩溃。青年人失业率增高,而小区资源空空如也,国内经济欠佳,银行被视为风险因素。一些街角商店的小老板认为“在自己的小区创造自己的小型价值流通循环”是一个好办法。他们提倡商品价格的10%可以用购物奖励的“代用券”支付。社会福利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方案,即通过小区组织与街区内的20多个商业点签约,完善小区“代用券”,使它成为真正可以合法流动的“货币”,来促进小区救助。他们把这种“小区货币”统一起来,称作“R”——即圆的半径,用以象征“小区半径”。失业人员可以通过参与小区公益劳动,或是大街小巷清洁废物垃圾的“大扫除”中获得它。每个参加者工作一小时获得500“R”。小区公益项目,包括小区照顾、环境保护、儿童辅导,到助残扶老等一系列小区服务都在内。根据相应的协议,“小区货币”可以在加入协议的街边商店、咖啡馆和饭店付账。这项活动,从东京西南最大的市区中心之一涩谷开始,短时间内参加此项计划的失业者达到600多人。它开始是为职业中断者或失业者提供的小区式救济,后来逐步发展为对日本经济衰退的一项小区对策。使用“R”消费,不仅得到了官方的准许,还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得到学术界的支持。因此,“小区货币”支付手段开始被视为通往“小区自主能动性”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作为一种对社会衰退的减振器,促进那些公共资金无力提供融资的工作。“小区货币”真正使得“小区处于中心位置”,自己的货币创造自己的价值。
“小区货币”,是日本“小区文化”的产物。小区文化,在现代都市意味着就是增进人们的交往,凝聚认同感,促进市民们像乡村小社会那样互相照顾,互相提携。日本人的小区意识根深蒂固,各地的“町内会”、“商店街合同组合”、“地域振兴委员会”等小区组织比比皆是。一位旅日华人说,“日本小区主义的最大作用就是增进感情,睦邻亲和,打造健康而稳定的社会基础”。
大萧条时期,美国许多地方政府也通过发行一种代用钞票(scrip)来给员工发工资;泰国Santi Suk村的村民们在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就已开始自己印制货币“merit”;美国纽约州的伊萨卡镇从1991年开始就发行“伊萨卡小时券”(Ithaca Hours)。2008年9月,英国东苏塞克斯郡刘易斯市发行“刘易斯镑”以临时取代英镑,共印刷出1万“刘易斯镑”,得到当地约50家商店认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城镇使用这种形式。其中,美国规模最大的小区货币系统是诞生于2006年的伯克沙尔。在伯克沙尔货币体系里,个人可以到12家指定银行,用90美元换取100元伯克沙尔,然后可以在当地370个商家消费,迄今为止流通总额已经达到230万伯克沙尔。
理论基础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小区货币”应该是起源于一种“时间经济”,它建立在小区成员“等值交换”的基础上,是一种新型的“服务信用”。瑞士社会学家乌里·彼得·特里尔说,随着闲暇的增加,未来将出现一种“工作文化”,它将使“非薪金工作”在货币领域里享有同“薪金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它全然不同于现在所谓的业余嗜好,而是集创造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的小区或环境服务,通过小区直接交易或合作体制来实现。如果说“终生劳动”曾经在传统“小区”是一种义务,那么在现代小区,看来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时间经济”不仅在日本,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城市也很流行。参加慈善工作的志愿者可以把“服务时间”储蓄起来,以后从别的志愿者那里得到以时间为单位的“报酬”。一套计算机系统登记着每一“时间货币”的收支情况,并定期向参与者提供结算表。“时间货币”就像传统小区的“以工代赈”,是“自给自足”的交换,既是免税的,也没有“利润”或“利息”,但可以积累起来,支付保健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的费用,包括降低健康保险的成本。“纽约时间——货币协会”还在创建一个就业机构,它将为人们提供获得工作、接受培训和获得帮助的机会。个人可以利用该机构来获取有关的工作信息,并且,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外,还能得到支付自己每一小时的工作的“时间货币”。这些“R”可以储蓄起来,用于接受培训或作为失业时的一种资源。1998年启动的一个项目拟在全世界52个城市建立中心,提供与教育和保健有关的由企业主资助的志愿者项目。这些项目仍然以“时间货币”项目为基础,试图采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来建立一种志愿性的“时间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中的“货币经济”。学者们认为,在更加积极的、更具有反思性的社会里,任何人(包括弱者和老年人)不论在身体层面还是在心理层面上都应该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过程,把自己融入小区。
从实践经验看,“小区货币”对改进我国“低保”制度中下岗职工的小区救助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小区货币”不是“白给钱”,它是通过有组织的小区公益劳动,来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对受助者来说,不是通过救济,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小区货币”,也有利于心理上的平衡。
优势所在
这种“社区货币”不能够代替法定货币,它只相当于一种流通券,消费者通过购买或免费拿到后可以到指定网点花费,这是商家为了促进销售,以让利的形式来拉动消费的一种手段。这种“钞票”与我国部分地区发行的消费券类似,如发行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实惠等。由于只在本小区内运行,针对性很强,从短期来看,“社元”的发行确实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起到活络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
在小区内使用自己的钞票,不仅可以得到折扣,更增强了居民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小区的凝聚力。
小区货币的流通可以鼓励更多在地居民创业,发挥所长。只要你能提供的服务,无论是木工、烹饪、打扫、缝娃娃、打毛衣、带小孩、烘焙、种菜、翻译、说故事、水电维修、教英文等,都可以提供出来作为小区地货币的买卖项目(或者直接以服务交换服务)。
在地货币系统可保护小区在有天灾、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灾害发生时,不会受到剧烈的影响,得以维持相同的生活质量。
小区货币系统是一个可以促进财富重新分配的制度,透过在地消费,让小区的生活更符合正义的原则。
使用小区货币,你会很清楚地知道你所使用、购买的货品或服务是从何而来,不用担心自己成为血汗工厂的支持者、儿童权或劳工人权的间接加害者。
在地消费与在地就业机会的增加,更可使居民得以就近满足生活所需之收入与消费,减少不必要的运输交通消耗,有助于节能抗暖化,更可以维护地球环境的健康!
伊萨卡M37霰弹枪的简介
一、长治医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长治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jwc.czmc/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长治医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长治医学院座落在素有红色之都、魅力之城美誉的山西省长治市,位于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是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创建于1946年,是我党亲手创建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其前身是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是在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由延安中央医院院长何穆博士亲手创建的。1948年开办和平医专,1958年改建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长治医学院。1996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6年被列入国家支持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
学校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秉承“面向基层,德育为先”的办学传统,坚持“重质量、重实践、重特色”的办学理念,扎根老区,融入地方,面向全国,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输送了近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专业建设。学校历经70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以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为龙头,融医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教学院(系、部)19个:1、第一临床学院;2、第二临床学院;3、基础医学部;4、护理学系;5、药学系;6、生物医学工程系;7、精神卫生系;8、人文艺术传媒系;9、卫生信息与管理系;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11、医学影像学系;12、麻醉学系;13、医学检验系;14、口腔医学系;15、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16、外语教学部;17、公共体育教学部;18、计算机教学部;19、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8个:传播学、2.生物医学工程、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应用心理学、5.运动人体科学、6.护理学、7.精神医学、8.康复治疗学、9.口腔医学、10.临床医学、11.麻醉学、12.药学、13.医学影像技术、14.医学影像学、15.医学检验技术、16.医学实验技术、17.预防医学、18.音乐学;生源分布25个省、市、自治区,在校生人数为1098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8人、本科生8965人、成教学生1901人。
办学条件。学校(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占地654.10亩(校本部489.89亩),建筑面积39.52万平方米(校本部1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2.9亿元(校本部3.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3亿元(校本部1.02亿元)。藏书51万余册,中外期刊1494种,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中文发现系统、Pubmed数据库、Ovid循证医学评论(EBMR)等中外文数据库9个,电子图书280万册。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山西省特色专业4个——药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内科学》;省级精品课程2门——《诊断学》、《外科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内科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基础护理学》;山西省高校首批重点实验室1个——血脂代谢与血液病实验室;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7个——机能综合实验室、解剖综合实验室、临床技能中心、医学检验综合实验室、药学综合实验室、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实践教学基地。拥有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教学实习医院60所、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个、其他教学基地30个,可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编职工2792人(校本部88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52人(校本部202人),专任教师49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3人(校本部34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人(校本部27人),高级职称教师202人。本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105名,外校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57人,外聘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内科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改与成果。教学水平、人才质量、素质教育成绩明显,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78.8%,五年就业率100%,研究生考取率保持在20%以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2011年—2017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上连续七年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2012年、2017年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6年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2013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二等奖1项;2015年、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得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2014—201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16年获得全国“第一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二等奖2项;2017年,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近五年,各类竞赛获省级奖项100余项。2008年,我校“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省级立项;2012年,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学校共承担教学改革项目11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
学科建设。内科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7月,临床医学专业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首批支持的优势特色学科;2017年12月,“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眼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生殖遗传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有血液病、心血管病、生殖遗传病、肿瘤、老年病、肝病等6个研究所。
研究生教育。2012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并于2013年开始首批招录和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办学层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4年,我校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中期考核。目前已招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届,专业领域涵盖临床医学中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等10个二级学科。2015级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并轨,临床实践能力培训在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8项。有15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其中,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长治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2305篇,被SCI收录241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108部。主办的《长治医学院学报》与全国100余所院校进行了科技期刊交流。
对外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南非、瑞典、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研修、学术交流。邀请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伊萨卡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美国罗克福德学院、英国阿伯丁大学、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校等知名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6次成功举办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4次举办中美心血管疾病国际研讨会,2016年首次举办中日消化道肿瘤高峰论坛。此外,还举办了全国血液病新进展研讨会、中国·太行食管癌高峰论坛、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全国省(市、区)属医学院校合作年会等20余次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
长治医学院是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摇篮,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沃土。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确立了“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定位,按照学校提出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融入区域社会”五个全面总框架,求真务实、乘势而上,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教学应用型医学院校目标努力迈进,为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做出突出贡献。
长治医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长治医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长治医学院教务处电话
长治医学院有几个校区
长治医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长治医学院招生办电话
长治医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长治医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长治医学院是几本 师资评价怎么样
长治医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
谁是美国最享有盛誉的猎枪制造商?
说到这个问题,没有人会忘记伊萨卡。是的,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声名最卓著的枪械制造公司之一,1880年始建于纽约。一百多年来,公司的宗旨始终如一:让消费者以满意的价格获得一支好枪。
事实上,他们确实做到了。
让我们回顾伊萨卡的百年历程,品味这种传奇品质的魅力。
伊萨卡的第一支双管猎枪,在诞生后的50年里,一直牢牢地占据着猎枪市场——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时间,人们(猎人、射手和警察们)的眼睛不再紧紧追随双管滑膛猎枪,他们瞳孔中闪耀的激情全部奉献给了一个新宠儿,那就是唧筒式猎枪和半自动猎枪。
漠视市场不是伊萨卡的传统,为了稳固市场份额,他们立即着手研发一种结构更为合理可靠的唧筒式猎枪。不久,伊萨卡唧筒式猎枪横空出世,它奇妙的滑动枪机式设计灵感源于伟大的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
这个新机匣妙不可言,左撇子射手为其雀跃欢呼,把抛壳窗设计在机匣底部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防止异物、雨水等进入机匣。这可能使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射击是如此轻松。整体式的设计便于升级,随后的日子里,伊萨卡的工程师们不断减轻机匣质量,但强度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勃朗宁的设计空前成功,不过要从减小质量方面来说,伊萨卡的设计师可谓更上一层楼,他们设计的枪比勃朗宁原始设计的质量更轻。质量为3.0kg的猎枪——当时世界最轻的唧筒式猎枪,是用全钢制成的,这是个绝佳的卖点。1937年,伊萨卡将该枪命名为M37“翎羽”。即使在大萧条时期的1937年,它一经投放市场便马上成为热点,并保持了相当不错的销量。
继M37“翎羽”的成功之后,伊萨卡一鼓作气,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出了质量仅为2.6kg的20号M37,这是一款可拆卸猎枪,拧下弹仓顶部的滚花螺帽,枪管就能卸下来,便于清洗和贮藏。它的管形弹仓能够装填4发弹,弹膛内有1发弹,所以总的容弹量为5发。
伊萨卡公司在发展初期并没有打算开拓警用霰弹枪市场,所以他们的首款 M37防暴枪的诞生已经是1942年的事了。客户是美国政府,用于武器系统配套及训练空降兵。伊萨卡提供的两款12号霰弹枪:M37堑壕枪和M37防暴枪, 枪管长508mm,枪托用光滑的胡桃木制成,枪体表面采用磷化处理。M37堑壕枪枪管周围另有一圈散热护木,并为加装M1917刺刀和背带环设计了1个突笋。由于警方的青睐,直到战后M37防暴枪还在生产。
时间到了1959年,那是另一个光辉的伊萨卡之年,配备特殊枪管和准星的 M37DS(Deerslayer意为“逐鹿者”)面世了,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特殊枪管和瞄具、能准确发射带有膛线的独头弹的猎枪。美国的猎手们对它钟爱万分,而警察们也很快发现,若是在城市环境下实施精确打击,这种枪可真是太好用了。于是,伊萨卡马上就为警方设计了M37DS警用枪,它与民用枪唯一的区别是胡桃木枪托更加光滑,并滚了花纹。
警方对伊萨卡的兴趣一直很浓,所以就有了下边要提到的一系列警用枪:专供洛杉矶警署的M37DS警用枪,能够装填8发弹的M37,以及带有手枪握把的20号特种枪(枪管长380mm)。
5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的实践证明,装填鹿弹的霰弹枪是一种有效的丛林作战武器。作为政府的霰弹枪供应商之一,伊萨卡重新拾起了M37堑壕枪和 M37防暴枪,当然也有小的变化,要么改进了枪管,要么配装滚花的民用型枪托。
伊萨卡的产品外形粗犷,实际上却轻便而又易于操持,使它显得灵气十足,所以一直备受运动人士和警方欢迎。
下面让我们来关注伊萨卡最新的M37“防卫”霰弹枪。
新的霰弹枪以久经考验的M37防暴枪为样板,遵照美国最古老的军事规范生产,它是另一款纯钢的枪,全身上下没有任何塑料件、锌件或者合成件。枪管长457mm,枪管上方开有小孔,弹膛长 76mm。枪身所有的金属部件都经过 发蓝处理,浸油枪托、后坐缓冲垫和下护木属于标准配置件。横动枪机保险置于扳机护圈后部,并采用球形黄铜准星,以便于快速捕捉目标。
那些使用别的霰弹枪的人,在接触到伊萨卡后,也都对它赞不绝口。事实上,很多越南老兵都相当推崇它,这大概是因为独特的横动枪机保险设计,使它从来不会像多数唧筒式霰弹枪一样,出现扳机解脱的问题。在丛林环境下,能不能快速准确地向敌方射击,常常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而伊萨卡的准星就是敌人宽大的天堂之门。
枪管上方开孔后,枪口上跳明显减小,后坐也有所降低。据此,20号M37被称作女士用枪,实际上,该枪可能更适合身材矮小者使用,因为这款枪装填鹿弹时,枪托可以收得相当短。体验过这两款枪的射手都承认,它的后坐之小名不虚传,甚至可以说是“轻柔”。
枪管开孔、装填低后坐的鹿弹,会使弹丸速度降低,导致对墙壁和障碍物的穿透力减弱,但是就目前的城市作战环境来讲,在霰弹射程内,着靶效果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厂家公开的资料显示,12号和20号霰弹枪的质量完全一样,仅仅是长度差了约13mm,但实际上,小口径的20号枪可比它那个12号的兄弟要轻巧短小。
这两款枪具有很好的平衡感,易于瞄准,射击精确可靠,再考虑到它们的加工质量,你会觉得这实在是人机工程学的典范。它们都是优秀的警用武器,而20号枪尤为适合家庭防御以及身材矮小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