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不属于某个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
重庆,简称“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 有中国火锅之都 、中国会展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之称。
扩展资料:
铜梁文化遗址证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重庆就有人类活动。重庆地区还有巫山大溪、巴南干溪沟、江津王爷庙、合川沙梁子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16年,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极盛时期的巴国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一带),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汉朝时期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为荆州、益州、巴州、楚州。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之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南宋光宗赵惇因先在恭州于正月封为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00余年。1363年元末红巾军领袖明玉珍在重庆建大夏国。1891年重庆对外开埠。
1911年11月23日,同盟会在重庆建立蜀军政府。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次年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改市政公所为重庆商埠督办公署,次年又改为市政厅。
1929年刘湘改巴县城区为市,重庆由此建市,改市政厅为市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1940年9月再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名城。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1953年3月重庆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四川省辖市。
1983年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也是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同年3月原四川省永川地区划入重庆。
1997年3月14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决定,将原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中央直辖市,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2017年底,重庆市辖26个区、12个县(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4个)、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经开区)。
-重庆
重庆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一、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的邮编为400072,该校地址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梨花大道857号,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建筑类普通专高职院校。
二、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简介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建校于1956年,是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专本贯通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建筑信息模型(BIM)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学校始终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始终坚持“习学相融,知行统一,培育建筑英才,服务城乡发展”的理念,充分彰显城乡建设行业特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7万名高素质技能型的技术精英、管理能手和经营骨干。
学校位于重庆市主城南岸区茶园新区,占地520余亩,现有在校学生8200余人。学校有国家级、市级重点实训基地9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0余个。2013年建成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工程体验馆,2015年建成重庆市高职院校首个BIM实训中心, 2017年建成VR实训基地。目前正在建设3.2万平米的综合实训基地和1万平米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实训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7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6%,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2%以上。专业课教师大部分具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和丰富的从业经历。
学校专业结构合理。现有43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有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交通运输类)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7个,院级特色专业9个。其中,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村镇建设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等专业,填补了重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空白。近三年,学校在国家及省部级技能竞赛中获奖200余项,充分彰显了“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的办学特色。
学校科技服务能力强。拥有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山地城市智能道路检测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两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重庆市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入选重庆市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培训类)。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VR技术与应用、海绵城市、路桥与市政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国家专利、标准和工法。开展包括行业职业证书、特种设备、BIM等15个项目的技术技能培训,培训规模达到1.4万人次/年。
学校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牵头成立重庆市智能建造职业教育集团,与中交集团、重庆建工集团、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金科地产集团、重庆中科建设集团、重庆新龙湖物业、重庆广建装饰股份公司、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定向等方式培养人才,形成鲜明的行业品牌特色。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优质就业率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澳大利亚高登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与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开展学分互认,与新西兰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CIDB)及澳大利亚TAFE QUEENSLAND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
学校先后获评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建筑业协会“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