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00微克的爱因斯坦-253,半衰期为20天。美国能源部,
爱因斯坦,元素周期表上的第99个元素,是一种合成元素,产量极低,寿命极短。如果这个名字看起来很熟悉的话,那是因为它确实是以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命名的,尽管他与元素的发现或研究无关。
的历史爱因斯坦是在1952年11月对第一次氢弹试验碎片的检查中发现的,据Chemicool说。来自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由伯克利美国核科学家阿尔伯特·吉奥索领导,使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无人机收集的碎片。发现了极少量的爱因斯坦-253,一种爱因斯坦的同位素(根据英国科学作家乔安妮·雷德芬(Joanne Redfern)2016年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的一篇文章,少于200个原子)。在碎片中还发现了第100种元素,荷兰历史学家彼得·范德克罗特(Peter van der Krogt)称:
直到1955年才公布测试结果。在氢弹演示时,由于冷战而引起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许多新发现都被保密。根据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说法,由于创造方法和新元素的性质,爱因斯坦的进一步研究在沉默中继续进行。
根据Lenntech的说法,爱因斯坦和费米的进一步生产和研究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完成。正如D.E.Ferguson在1978年的一篇论文中所描述的那样,科学家们创造了大量的元素,并开发了净化爱因斯坦的方法。本文叙述了用中子轰击铀、居里等重元素,使其发生放射性衰变,在核反应堆中产生爱因斯坦和费米的过程。然后从装满溶剂的容器中提取爱因斯坦和其他重元素。
爱因斯坦(Andrei Marincas Shutterstock) 只是事实原子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99原子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上):Es原子量(原子核的平均质量)原子):252密度:室温下未知相:固体熔点:1580华氏度(860摄氏度)沸点:未知数量的天然同位素(同一元素不同中子数的原子):0。在实验室里至少有19种人造同位素,它们都不稳定。谁知道?爱因斯坦-253是15个中子与铀-238结合的产物,铀-238随后经历7次β衰变。根据皇家化学学会的数据,爱因斯坦-253的半衰期为20.5天。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于1955年6月9日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爱因斯坦和费米的发现。根据杰斐逊实验室的数据,爱因斯坦252是爱因斯坦最稳定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471.7天。根据皇家化学学会的说法,爱因斯坦除了科学研究之外没有其他用途。根据Lenntech的说法,Einsteinium是一种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最下面一行。锕系元素受到氧、蒸汽和酸的侵蚀,但不受碱金属的侵蚀,如锂、钠、钾、铷、铯和铯。根据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爱因斯坦是第七个被发现的超铀元素。据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称,超铀元素是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1961年,加州伯克利的研究人员已经收集到足够多的爱因斯坦可以肉眼看到
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
2、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Lincoln Laboratory)3、加州大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ANL)
4、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BNL)
5、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简称JPL)
喷气推进实验室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空间探测任务 6、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ORNL)
7、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ANL)
。
1、德国的联邦技术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 Bundesanstalt,简称PTB)
建于1884年,原名帝国技术物理研究所(Physikalisch TechnischeReichsanstalt,简称PTR),相当于德国的国家计量局,以精密测量热辐射著称。十九世纪末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黑体辐射的研究,导致了普朗克发现作用量子。可以说这个实验室是量子论的发源地。
谈到该实验室就须介绍物理学史上两位重要的人物。
第一个是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恩Wilhelm Wien(1864-1928),他曾是该实验室的理论带头人,在这里工作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热辐射定律。
第二位是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郎克,他发现的能量级对物理学的进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继维恩后曾在该实验室工作的一位重要的学术带头人。
2、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简称NPL)
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是英国历史悠久的计量基准研究中心,创建于1900年。
1981年分6个部:即电气科学、材料应用、力学与光学计量、数值分析与计算机科学、量子计量、辐射科学与声学。
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计量中心,与全国工业、政府各部门、商业机构有着广泛的日常联系,对外则作为国家代表机构,与各国际组织、各国计量中心联系。它还对环境保护,例如噪声、电磁辐射、大气污染等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议。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共有科技人员约1000人,1969年最高达1800人。
3、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CERN)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创立于1954年,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的实验组织。它的创建、方针、组织、选题、经费和研究计划的执行,都很有特点。1983年在这里发现W±和Z0粒子,次年该中心两位物理学家鲁比亚和范德梅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由欧洲11个国家从1951年开始筹划,现已有26个成员国。经费由各成员国分摊,所长由理事会任命,任期5年。下设管理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和实验委员会,组织精干,管理完善。研究人员共达9000人,多为招聘制。这是一个旨在探索“宇宙开始时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等问题的纯科学的物理研究机构,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实验室之一。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物理学家曾在此工作过。
这个研究中心建有两个国际研究所,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小组研究亚原子核的结构及其理论。第一研究所装有6亿电子伏的同步回旋加速器,280亿电子伏的质子同步加速器等。第二研究所在第一研究所旁边,它装有一台周长约7千米的新质子同步加速器。
研究中心除有许多先进而价格昂贵的试验设备外,还有图书资料室,并出版《欧洲核研究组织信使》(月刊)和科学报告等。由于中心的设备齐全,服务优良,加上科学家们的勤奋努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粒子物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子研究中心。
数十年来,该研究中心先后建成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质子同步加速器、交叉储存环(ISR)、超质子同步加速器(SPS)、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氢气泡室(BEBL)。
4、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简称PSI)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是瑞士科学和技术的多学科研究中心。在与国内外大学、其他研究机构和工业界的合作中,PSI在固态物理、材料科学、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学、核与非核能研究及与能源有关的生态学的研究中非常活跃。
PSI是瑞士最大的国家研究所,有雇员1200人,是瑞士唯一这种类型的研究所。
PSI研究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领域和对教育和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但超出大学单个系能力的领域。
PSI研制和运行需要特别高标准的技术诀窍、经验和专业的复杂研究设施,拥有散裂中子源,瑞士光源(SLS)等大科学装置,是世界科学界主要的用户实验室之一。通过它开展的研究,PSI获得新的基础知识,并积极促进其在工业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