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虹
姬虹,籍贯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室主任、副研究员,曾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1982-198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美国种族关系、移民政策和美国南方历史、现状研究,发表论文有“民权运动与美国南方黑人政治力量的兴起”等数十篇。
中文名:姬虹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64年3月
职业:社会文化研究员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美国新移民研究1965年至今》、“民权运动与美国南方黑人政治力量的兴起”等
基本信息
姓名:姬虹
研究领域:美国移民,美国种族关系,美国都市发展问题,美国南方历史与现状
职称:研究员
职务/所在部门:社会文化研究室
学历:硕士
个人简介
1989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1997年10月-11月香港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
1998年10月-11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1999年4月-2000年3月,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历史、技术和社会学校访问学者
研究成果
美国华裔:从天使岛到国会山
美国当代移民潮对城市的影响
美国移民跨族婚姻的历史与现状(《美国新移民研究》第5章
美国拉美裔的选举投票倾向
梦想实现了吗
走向自由
美国非法移民潮与布什的临时工计划
9.11后四年间:阿裔美国人可安好?
2004年美国大选中的种族因素及其影响
成功就意味着孤独并非赖斯的婚姻“专利”
成功就意味着孤独并非赖斯的婚姻“专利”
2004年美国大选中的种族因素及其影响
《美国市民社会研究》第七章
《美国市民社会研究》第六章
假如美国没有了墨西哥裔人
肯定性行动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
黑白美国
芬克里夫墓园一瞥
美国“种族形象定性”是怎么回事?
从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看美国种族现状
移民在美国日子不好过
从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看美国种族现状
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
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多样性
美国社会问题研究综述(1990年-2000年)
2000年美国社会动向
种族主义阴影下的美国黑人现状
民权运动与美国黑人经济
怎么办,阿拉伯裔美国人
屡禁不止的墨西哥非法移民
美国城市黑人聚居区的形成、现状及治理
辛辛那提种族暴乱的背后
从布什新内阁成员看美国种族关系现状
民权运动与美国南方黑人政治力量的兴起
民权运动与美国南方黑人政治力量的兴起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6月,是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龙头”, 内设15个科研所(含中心),1个研究生学院和7个职能部门,下设5个分院和12个分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有《社会科学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和《中国西部》;主办的内部刊物有《现代人才》和《四川社科报》。主管的公开刊物有《经理日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始建于1978年6月,其前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由原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1983年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科研教学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肩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在四川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982年11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我院建立研究生部(2007年3月,经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研究生学院),1983年由国家教育部备案,1984年成为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内较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单位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生。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教育资源,我院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学科门类齐全,已成为全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我院已拥有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中国语言文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招收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人口学、文艺学、新闻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共13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及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达300多人,招生规模在西南地区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位居第二。
师资力量雄厚,师生比较高,科研经费充足,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较多的科研、社会实践机会。我院在职硕士研究生共300多人, 硕士生导师62人,在职科研与教职员工4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1人,副高级职称73人;博士(含博士后)65人,在读博士24人。同时还拥有以著名经济学家林凌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3人。这些导师、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都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科研经费充足,教学资源丰富,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科研、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级人才提供了保障。我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340万元;图书馆藏书72万余册;现有15个科研所(中心)、7个职能部门、1个研究生学院、2个科研辅助部门;与市县联办5个分院和12个研究所;主管主办《社会科学研究》(CSSCI)、《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经济体制改革》(CSSCI)、《农村经济》(CSSCI)和《厂长经理日报》等公开发行的“六刊一报”;建有1个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门户网站“四川社会科学在线”。我院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院级优长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联合),3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地方社科院中唯一一个被获批的法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我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荷兰、越南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院校、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学术联系,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财大、西南交通大学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等许多国内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2007年我院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止2011年6月,我院已先后与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合作高校在中国语言文学、法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方向联合招收了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显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地处繁华的一环路市中心,坐落在美丽的浣花溪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并与闻名遐尔的杜甫草堂、武候祠、青羊宫等文化古迹以及四川大学、西南财大、西南民族大学等著名学府为邻,真可谓人杰地灵,不失为你求学的上佳选择!
总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院已形成了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以及管理学等较全的学科门类,并涌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区域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等一大批重点学科及热门学科;我院的研究生教育既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又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样使得我院培养的研究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了相当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我院的研究生教育现已初步形成了从招生录取、教学培养、学位授予到就业指导等一整套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机制,建立起了适合于我院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学位教育统一、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统一、课题研究与教学实习统一、学术梯队与师资培养统一、科研考核与教学考核统一”的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