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412000
天元区1992年2月以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1992年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同年12月,经国家科委审定,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县马家河乡和群丰镇组成株洲市天元区。
天元区位于株洲市河西。东西与湘江为界,南与株洲县雷打石镇相邻,西与湘潭市接壤。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9.1万人,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株洲市委、市政府位于区东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天元区成为株洲市政治中心。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区东北部,使该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现代化新城区。该区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立足“高、大、新”,突出“名、优、特”,实现城乡一体化,已使天元区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各项事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城区。
旅游条件较好 。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领袖罗哲烈士葬于马家河乡高塘村。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化保护单位的风景秀丽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五云峰,坐落在群丰镇石塘村境内。高达365米的钢架结构电视发射塔,矗立在炎帝广场旁。高19.97米的巨型炎帝塑像坐落在占地15公顷的炎帝广场的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辐射全区。全区共有宾馆4家,其中三星级宾馆1家,二星级宾馆1家。
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全区共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626家。以电子、能源、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建材、轻工、食品、化工等行业的企业成为区、街、乡镇企业的主体,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为龙头,乡镇企业为骨干,区、街企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格局。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众多。“钻石牌”塑料异型塑钢门窗,“力达牌”CB塑料磁力泵,“银雁牌”全汉字双方留言电话机,HDY-1数字中继仿真仪,HDY-2数字电话会议汇接机,激光全息模压设备,“天蝉”高强防潮装饰石膏板等产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国内外先进水平,为国家级高科技产品、专利产品和名优产品。重点企业有:湖南钻石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湖南湘瑞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株洲力达工程塑料开发实业公司,株洲银雁通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株洲海德电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株洲分公司,株洲台联企业总公司,湖南金山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株洲普兰特油脂有限公司,圣得西服装有限公司等。
科学技术发达是该区的突出特点 。以新材料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新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多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区、乡、村三级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所辖两个乡(镇)均已实现亩产过吨粮,农业先进适应技术覆盖面达80%以上,形成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支柱的产业基地。全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领先科技致富奔小康已形成共识。民营科技型企业、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区内共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154家,其中经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0家,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项目138项,全市6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有5项在区内实施。
自然地理
天元区位于株洲市河西,东北与湘江为界,南与株洲县雷打石镇相邻,西接湘潭市。全区为丘陵地带。
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五云峰,坐落在群丰镇石塘村境内。
五云峰
五云峰位于湖南省中部,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有72峰,最著名的有祝融峰、天柱峰、芙蓉峰、紫益峰、石廪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是南岳的四绝。
祝融峰
祝融峰,海拔1290米,位于北纬27度18分6,东经112度41分05,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 1488.4米。
芙蓉峰
芙蓉峰位于黄山北端,东连磨盘峰,西接探头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335米。山势挺拔秀逸,形若芙蓉出水,故名。
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雨多,气温高,光照足,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6℃。
全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地形为丘陵地带,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雨多,气温高,光照足,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历史沿革
天元区是1997年8月株洲市重新调整设立的新区。其前身1992年2月以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
1992年2月以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1992年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12月,经国家科委审定,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7年8月1日,由株洲县马家河镇和群丰镇组成株洲市天元区,版图包括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天元区和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职能归并、效能整合,组成株洲河西新区。
风土人情
俗称团圆节。中秋佳节,皓月皎洁,全家在月下摆设香案供桌,供设时新瓜果、莲藕、月饼,敬月赏月,合家团聚。长沙民谣有“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已嫁之女均接回过节。中秋期间,妇女有簪桂花或在房中插桂花的习惯,各地还有到南岳朝“ 八月香”之旧习。
经济概况
株洲新区是构筑在“一区三园两基地”的总体架构基础上,未来五年计划把河西建设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到2001年末止,有各类工业企业 895个,工业总产值74.4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77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17亿元。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57家,产值65.33亿元。过10亿元企业 2 家;过5亿元企业 家;过亿元企业10 家。投资13.5亿元的宏元化学建材工业园和投资1.2亿元的国光宏生药业工业园也于当年选址建设 。
“钻石”牌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年产5.28万件;“钻石”硬质合金高精度模具年产3841套; “湘瑞牌”塑料建材年产6374吨;“时代”电器绝缘油漆年产331吨;春华实业锻件2079 吨。另外, “立达牌”CB塑料磁力泵,“银雁牌”金汉字双向留言电话机,HDY-1数字中继仿真仪, HDY-2数字电话会议汇接机,激光全息磨压设备,“天蝉”高墙防潮装饰石膏板等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为国家级高科技产品,专利产品和名优产品。“轨道交通减震用高性能纳米复合弹性结构材料的研究”也已通过科技部“863”专家组评审。
三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地产开发、交通运输、商贸批发、金融保险、娱乐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群体,拥有各类专业交易市场7个。市直各党政机关也大部分西移,日趋成为株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融、商贸、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株洲唯一的一家五星级涉外酒店---株洲长江美食娱乐有限公司坐落在河西桥头广场。
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初具规模。申报“863”计划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软件企业5家。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科技进步城区。2001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产值65.17亿元,年创利税5.81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5%。技术合同成交额2649万元。有民营科技企业49家。
全区耕地面积5万亩。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8.5亿元,农民可支配性收入达到3364元。随着城区的拓展,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未来五年将朝着旅游观光型农业方向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园扩大到1.5万亩,建成2000亩观光农业园。
教育事业正快速发展。做到超前规划,合理布局。文化广播事业繁荣,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卫生医疗机构齐全。株洲市伤科医院、市立一医院分院、河西长江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医疗机构正在抓紧完善配套。社区服务网络也已基本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成效显著,市民卫生意识强,天台山路被评为全省最美一条街。
2002年河西(天元区范围内)国内生产总值为170708万元,占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7.58%,河东两园及进区企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83503万元,占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42%。考虑到河东两园及进区企业国内生产总值较大的基数及发展潜力和空间,预测增长情况如下:2003至2005年:增长速度12%;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亿元;2005至2007年增长速度10.5%;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48.54亿元;2007至2012年 增长速度10%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80.5亿元;20012至2020年增长速度8%;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49亿元。
河西部分(天元区范围内)预测增长情况如下:2003至2005年增长速度37%;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43.9亿元;2005至2007年增长速度29.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73.5亿元;2007至2012年增长速度28.2%;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255.5亿元;20012至2020年增长速度13.4%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701亿元。
行政区划
位于株洲市河西。东西与湘江为界,南与株洲县雷打石镇相邻,西与湘潭市接壤。
Tianyuan Qu
430211
412007
区人民政府驻黄河北路
截至2007年12月31日,天元区辖3个街道、2个镇。
嵩山路街道
辖:大湖塘、花园里、桥北、湘银、大坪、小湖塘、白鹤、莲花7个社区居委会;大坪、莲花、东湖、隆兴4个管理处。
泰山路街道
辖:家园、泰园、泰西、滨江、铁西、云里、广场、大岭、金锦、谢家冲10个社区居委会;天台、徐家冲、张家园、新塘4个管理处。
马家河镇
辖:古桑洲、新马2个社区居委会;高塘、金龙、农科、浅塘、泉源、太高、万丰、仙岭、新马、月塘、中路11个村委会。
群丰镇
辖:长岭社区居委会;长岭、白莲、高台岭、合花、江璜、栗山、妙泉、旗云、石塘、湘滨、湘云、响塘、新塘、新文、竹溪15个村委会。
2019年10月,天元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81名。
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属于哪个市
截至2019年,西畴辖2个镇、7个乡.分别是:西洒镇、兴街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县政府驻西洒镇。
西畴县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云贵高原的南部边缘。东南接麻栗坡县,西南隔盘龙河与马关县相望,西靠文山、砚山两县,东北与广南县隔达马河相望。县内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彝族、蒙古 6 个民族。?
扩展资料
西畴县历史沿革:
(1)西畴县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西畴人”人牙化石出土地;
(2)西汉时为群舸郡都孟县的;
(3)蜀汉及两晋隶通海都督;
(4)宋大理属秀山郡;
(5)元属临安路;
(6)明为八寨长官司地,隶临安府;
(7)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开化府安平厅之东安里;
(8)民国3年(1914年)安平厅改马关,由马关析置设普兰行政委员;
(9)民国9年(1920年)设县,取县境西洒、畴阳两区首字名“西畴”沿用至今。
西畴县人民政府 - 西畴县简介
西畴县人民政府 - 西畴县历史沿革
属于: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
康马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5400平方千米/6176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康马镇,邮编:8575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1。区号:0892。
康马县基本概况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康巴县成立,隶属江孜专区。1964年,日喀则、江孜两专区合并,康马县归日喀则地区管辖。
康马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距日喀则市140公里,是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边境县。境外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78公里,境内与亚东,白朗、江孜、浪卡子四县相邻。全县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县域内山大沟深,高山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80毫米,年平均温度4摄氏度,冬春多风,风力在5级左右。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矿产有金、银、铜、铁等。耕地面积4.7万亩,可利用草场488万亩,绿色植被覆盖率7%。全县辖8乡1镇、48个村民委员会、160多个自然村、人口3529户20036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4%,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信教。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同比增长83%,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71%。
农牧区经济。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8家,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粮油总产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年末存栏24.15万头,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全县有水库4座,水塘99个,水渠350条,防洪堤坝228公里,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乡(镇)、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农网改造58.85公里,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教育卫生事业。全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33人,住院床位20张。乡级卫生所9个,防疫站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自然地理
该县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属雅鲁藏布江河各地形,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高差仅在300~400米之间。全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西起阿里地区普兰县的纳木那尼峰,东到亚东——帕里的卓木拉日峰,绵延近千公里,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等海拔高度大于8000米的山峰耸立其间。喜马拉雅山脉主脊和北坡基本上都分布在日喀则地区境内,雪线大约在海拔5200—5500米。
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铅等金属以及花岗岩、大理石、硫磺、硝、云母等非金属。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野驴、盘羊、黄羊、狐狸、水獭、岩羊、樟子、猪荆、雪鸡、野鸭、贝母、雪莲花、雪山一枝篙、三棵针、次大黄、当归、黄连、兰石革等百余种。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铅等金属以及花岗岩、大理石、硫磺、硝、云母等非金属。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野驴、盘羊、黄羊、狐狸、水獭、岩羊、樟子、猪荆、雪鸡、野鸭、贝母、雪莲花、雪山一枝篙、三棵针、次大黄、当归、黄连、兰石革等百余种。
历史沿革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
康马,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江孜县辖两个区被划出成立康马县,隶属江孜地区。1964年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康马县遂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风土人情
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日喀则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优美大方。“果谐”舞步轻快奔放、场面宏大,“斯马卓”鼓舞粗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康马的“谐青”、定日的“甲谐”舞步有力整齐,歌声和谐悦耳、庄重典雅,夏尔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轻柔优美,萨嘎的“甲谐”豪放古朴,“羌姆”隆重、气势宏大。
甲谐 甲谐的汉语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是一种集体舞蹈。其历史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为庆贺战争胜利而跳的舞蹈;二是歌舞比赛获胜时跳的舞蹈;三是唐朝时代庆祝文成公主进藏而跳的舞蹈。
甲谐的服饰都是用高级绸缎做成,以红色和**为主,显示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演员所戴的是一种大而圆又有流苏的帽子,表演时不停的摇摆,就象狮子一样威武、雄壮。演员的裤子又大又肥,象裙子。甲谐的动作十分粗犷、豪放,显示出藏民族剽悍而又勇敢的性格特征。道具有长腰刀、马鞭、装在小刀鞘内的小刀和筷子等。表演时间可长可短,长的一般可以连续跳一整天。
甲谐一般在每年的藏历年和重大节日时表演。
堆谐 所谓“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定日等地,“谐”是舞蹈的意思,即以堆地区人所跳的一种舞蹈称为“堆谐”。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曲夏镇的堆谐在后藏地区及全区享有盛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 堆谐是扎年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自弹、自唱、自跳三合一体缺一不可的综合性艺术。舞步多样变化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绪欢快,是格调较高的一种民间歌舞品种。其舞姿优美、洒脱,动作以两脚的踢和踏的舞步动作,故此堆谐也称“踢踏舞”。
同甲 “同甲”舞在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一带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吉隆“同甲”舞,即“手镯舞”。特点主要是妇女手上戴的两个镯子,右手是尼式银镯,左手是象牙镯,银镯子和象牙镯碰撞发出的声音叫“同甲”。 “同甲”舞的原本歌词大意突出了当时人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歌颂和平、歌颂友谊四大方面的内容。细节上还唱出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手镯舞又作为一种祈祷舞,每当藏历6月4日在查嘎达索寺进行演出。
果谐 “果谐”即“圆圈舞”,它是围着圆圈跳的一种舞蹈。该舞在后藏江孜、白朗等地民间广为流传。
果谐是群众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自编自演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旋律、歌词随着聚集的目的和内容而变化。一年一度的藏历年、望果节、婚礼等比较隆重的节日里人们围着炉火尽快地表演。
期马卓 斯马卓是民间腰鼓舞,是全区有名的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喀则市20多里的地方,有个叫司马章堆的村子,这里以跳斯马卓而出名,据说在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就传下了这种舞蹈。 司马章堆村的鼓舞是一种剧烈的跳跃式舞蹈,鼓点明快、节奏感强、气势恢弘、多彩多姿、豪迈奔放、催人奋进。同时,又是一种即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的一种舞蹈。舞蹈一开始,一个老头先出场,手里拿着一把捆着白哈达的木棒,一面手舞足蹈,一面口中念念有词。接着,身穿彩条衣服,腰系多皱短裙,挎着大鼓的小伙子们奔腾而出,羽锤齐动,鼓声震天,舞蹈就开始了。
期马卓表演时由各村村长带队进行演出,在每年的传统佳节和喜庆日子里或农闲时进行演出。
索 “索”流传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一带,萨迦索起源于元朝八思巴时期,是由萨迦地方势力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采,而且是具有萨迦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萨迦索舞”是萨迦法王庆贺盛典和法王出访,以及迎接欢送外来贵宾用的一种最高礼节的舞蹈。 “萨迦索舞”特点是不用任何乐器,边唱边舞,独具一格,场面十分壮观。
羌姆 “羌姆”即“跳神舞”,宗教类舞蹈指羌姆各教派僧众在自己寺院范围内表演的一种仪式隆重,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的集诵经、音乐、舞蹈三合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在藏传佛教众多节日中,扎什伦布寺举行的“斯姆庆姆”跳神舞,最为隆重。
每年藏历八月举行跳神舞节,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跳神舞出场近80名僧人,身着古装,戴着佛教中各护法神的面具进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态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乐奇妙无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铜羌姆”,其主要区别是用不同乐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号的节奏跳吉祥舞为开场。其后逐次表演金刚、骷髅、鹿牛、比丘、六长寿等数十节不同的神舞。最后,装饰的宝马、宝象、宝牛身背珊瑚树、珍珠曼札、黄金塔、象牙等奇珍异宝出场,以回应开场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当作密宗仪式只在扎寺内举行,严禁俗人观看。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是传播教义的需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决定每年藏历八月举行“斯姆庆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赏。
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同比增长83%,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71%。
农牧区经济
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8家,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粮油总产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年末存栏24.15万头,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
全县有水库4座,水塘99个,水渠350条,防洪堤坝228公里,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乡(镇)、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农网改造58.85公里,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教育卫生事业
全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33人,住院床位20张。乡级卫生所9个,防疫站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行政区划
康马县辖1个镇、8个乡:康马镇;南尼乡、少岗乡、康如乡、雄章乡、萨玛达乡、嘎拉乡、涅如堆乡、涅如麦乡。共有48个村委会。
康马镇
总人口2737人。
南尼乡
总人口2135人。
少岗乡
总人口2245人。
康如乡
总人口1823人。
雄章乡
总人口1853人。
萨马达乡
总人口1838人。
拉乡
总人口3168人。
涅如堆乡
总人口2068人。
涅如麦乡
总人口1634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康马县在列。
2017年2月21日,康马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