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儿研所全称和地址分别是什么?2、首都儿研所进修怎么样3、去北京儿研所办六环内的进京证吗4、北京儿研所 北京儿研所怎么坐地铁?5、北京儿科研究所跟北京儿童医院比怎么样6、北京儿研所的具体位置在哪北京儿研所全称和地址分别是什么?
北京儿研所全称是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2号
邮编:100020
联系电话:010-85695555
扩展资料
儿研所挂号须知:
1、挂号时必须出示患者本人医保卡或京医通卡,(无医保卡或未携带医保卡患者应办理京医通卡)。
2、能够明确知道需要挂号科室(专业/医生)者,可直接到窗口挂号,需要咨询挂号请到预检咨询处(门诊服务中心)。
3、发热患者应先到试表处测试体温,凭体温单挂急诊号。传染病流行时期,发热患者请按照医院要求进行传染病筛查。
4、需要挂急诊号、感染门诊号者,请您带孩子先到预检咨询处预检并应服从护士分诊,符合急诊就诊范围北京儿研所的方可挂急诊号。
5、预约挂号患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预约挂号窗口取号。
6、本院实行实名制挂号,第一次就诊应购买门诊病历手册并据实填写患者相关信息。特殊疾病应根据医生要求建立门诊病历。
为保证医疗安全,确保患儿用药剂量北京儿研所的准确性,各种化验、检查的有效性,以及诊断证明书、住院证等医疗文书的真实性,挂号条及病历手册上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与实际不符者,医生一律不予接诊。
7、已经挂出的号在该医生当日出诊的单位时间内(半日)有效,过期作废。请按照挂号条上的“建议就诊时段”提示,提前15分钟候诊。
未经使用的号可在有效期内退号、换号,其中:神经、哮喘等科室挂出的号原则不退,特殊原因确实需要退号的应由医生签字、经门诊服务中心审核盖章方可办理。
8、请您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按顺序排队挂号,钱、票据当面点清。保护好个人财物,防止被盗。
首都儿科研究所-地理位置
首都儿科研究所-就医须知
首都儿研所进修怎么样首都儿研所进修好。首都儿科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家儿科医学研究所北京儿研所,前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北京儿研所,成立于1958年。1983年归属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儿研所,正式更名为首都儿科研究所,1986年附属儿童医院正式成立。附属儿童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属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集儿科基础研究、临床、高等教育、预防保健为一体北京儿研所的儿科医学机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申报儿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
去北京儿研所办六环内的进京证吗是北京儿研所的。北京儿研所位于东三环内,去儿研所需办理六环内进京证,且遵守北京限号行驶北京儿研所的有关规定。
北京儿研所 北京儿研所怎么坐地铁?去北京儿研所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北京儿研所,到建国门站下车北京儿研所,出B口北京儿研所,乘坐儿研所专线车北京儿研所,到首都儿研所站下车,步行90米到达儿研所。
也可以乘坐200路公交车,到雅宝路站下车,向东步行500米到达儿研所。
北京儿科研究所跟北京儿童医院比怎么样首都儿研所比北京儿童医院好!技术高超,服务态度好,挂号也方便。就是稍微贵点;而北京儿童医院大家无论病情轻重,都要在就诊前忍受漫长的等待。而挂号大厅,因为孩子没有病到高烧危险的地步不能挂急诊,又急着就医的家长已经排队到了大厅门口,迂回回转,九曲蛇一般的队伍;
此外,儿研所承担着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间的多边合作以及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市科委等一系列关系到儿童保健、儿科常见病和罕见病等重大研究项目,课题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一批优秀研究项目先后获奖,获得国家级奖项7个,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奖105项。
扩展资料:
首都儿科研究所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儿科医学研究所,前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83年归属北京市卫生局,正式更名为首都儿科研究所,1986年附属儿童医院正式成立。
附属儿童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属于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集儿科基础研究、临床、高等教育、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儿科医学机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申报儿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
研究所设有11个基础研究室、1个儿童健康大数据中心和1个实验中心,儿童发育营养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童病毒病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发育及疾病研究中心、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国家CDC妇儿中心合作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等4个科研合作中心。
北京儿研所的具体位置在哪北京儿研所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2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是一所以医学基础研究、儿科疾病发病机理研究、儿童保健为重点,承担有医疗、教学和预防任务的应用医学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占地面积43.15亩,科研医疗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成立。
1983年,研究所改隶北京市,1984年开设门诊,1986年建立附属儿童医院。
2005年,附属儿童医院获批成为北京地区儿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2010年,研究所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取得了临床医学(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第1条:受理范围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医疗机构内工作的中医类别医师
第2条:需提交材料
(一)《医师重新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
(二)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核实原件);
(三)本人身份证或军队退休证复印件(核实原件);
(四)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拟聘用的证明;
(五)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指定的机构内3至6个月的培训合格证明;
(六)《医师重新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身体和健康状况一栏中加盖体检合格章并提供具有体检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
(七)近期小2寸免冠照片1张;
(八)按照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京价(收)字[2000]224号)规定,收费25元;
(九)医疗机构执业证书副本复印件,注册执业范围应与该医疗机构诊疗范围相符合。
填表要求用钢笔,签字笔或打印,文字要求简练,清楚,不得空格,网上下载表格不得改变其样式和规格。凡要求的资料要按顺序提交并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且在每类资料封面上加盖单位公章。
第3条: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4条:其它
咨询电话: 传真:83978212
办公时间:周一 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70号
邮编:100053
第5条:附相关材料及其说明
第1项《医师重新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一式两份)
第2项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核实原件)
第3项本人身份证或军队退休证复印件(核实原件)
第4项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指定的中医医疗机构接受3-6个月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证明:培训机构名单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88001218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62882121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 6472126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8401321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67689641
北京中医医院 52176811
第5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6个月内体检合格证明
第6项近期小2寸免冠照片1张
第7项收费25元
第8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拟聘用的证明
第9项医疗机构执业证书副本复印件
一、北京中医药大学邮编是多少 北京中医药大学 的邮编为100029,该校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二、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 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良乡校区、和平街校区和望京校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教职工5233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有博士生导师346人。学校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4人,“*”特聘教授3人,“岐黄学者”9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7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3人,“*”青年学者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从丰厚的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将“以文化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02人,其中研究生4504人,本科生7536人,留学生562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64人,远程教育学生17859人。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英语(医学、中医药国际传播)、法学(医药卫生)12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囊括4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完成)、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50个。其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承担科技部“97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770余项。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成果作为唯一的中医成果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成为中医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学校现有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脑病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
学校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直门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方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三附属医院)3家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近年来,学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搭建了区域标志性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平台,建立第四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枣庄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深圳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房山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孙思邈医院)和第八临床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厦门医院)。另有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16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学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4个。建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6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0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二室一站44个。
建校伊始,学校就成为新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医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到目前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6年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我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持续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