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约4万人
人口密度:3人/km2
谢通门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日喀则地区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总面积13960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卡嘎镇吉丁,邮编:858900。行政区划代码:542328。区号:0892。拼音:Xietongmen Xian。
谢通门县基本概况 谢通门县位于日喀则地区西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东邻南木林县和日喀则市,北接那曲地区申扎县,西邻昂仁县,南与萨迦县和拉孜县接壤。位于东经87°4′—89°1′,北纬29°18′—30°26′,县城距日喀则地区行署驻地83公里。
谢通门藏语意为“一见则喜”。相传莲花大师到此地后满意地笑了,因此而得名。
谢通门县属半农半牧型经济。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荞麦、油菜;畜牧业以饲养牦牛、黄牛、绵羊、山羊为主。林业主要树种有杨、柳、桃、梨、苹果等。
工业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民族手工业。有编织卡垫、烧制陶罐、打制藏刀和民族建筑等。其中仁钦则乡牛古村烧制的陶罐质优价廉,远销日喀则、拉萨等地;卡嘎乡卡嘎村打制的藏刀闻名遐迩。
谢通门县拥有小型水利发电机4个,总装机容量1300千瓦。太阳能、地热资源尚未得到全面开发利用。森林等可再生能源缺乏,农牧区以牛、羊粪为主的传统能源仍占主导地位。
县城光缆通讯、移动通信、好易通业务和各乡卫星农话已开通,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通讯网络。电话总装机量达400余门,电话普及率达15.6%。
县城内有大小寺庙15座,僧尼180人,寺庙占地面积31656平方米。其中有名气的有通门扎西建白寺、仁钦则达那土丹寺、塔定日加寺和达木夏林克寺。
自然地理
谢通门县区域属高原山丘型,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区。
1、北部高原。位于岗底斯山脉南北,宽约80公里,东西长约100公里之间,约占全县面积的2/3,其间既有众多的山峰和系列浑园而平缓的山丘,也有地势相对平坦的草原,还夹着许多河谷平地,低处常年积水成湖。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谢通门县主要的牧业区。
2、南部谷地。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及其支流流经处。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如荣河、江公河、塘河等河谷地带。河谷地带宽4—7公里,长约40公里,平均海拔4100米左右。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沟壑纵横,水源充足,气候半湿润,是谢通门县主要农业区。
3、西部高原。位于达木夏西北部布曲藏布和洛足藏布,西南部美曲藏布。这一带的北部为一系列南北东西不规则走向的高山深谷,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干燥寒冷,为牧业区。南部有一些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气候半湿润,半温暖,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为农业区。
雪拉普岗日峰
亦称“雪拉普康日”,意为“雪拉沟雪山”。在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海拔6310米,为冈底斯山一峰。终年积雪。山麓有天然牧场,养有牦牛、绵羊、山羊等牲畜。
鸡约姆拉日峰
亦称“鸡约姆拉山”,意为“大母鹿神山”。在日喀则谢通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为冈底斯山一峰。有野驴、羚羊、早獭、狗熊、山猫等野生动物;产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
达琼东拉峰
亦称“达蒙东贡嘎”,意为“马凤面神山”。在谢通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为冈底斯山一峰。山麓有天然牧场,养有牦牛、绵羊、山羊等牲畜。有野驴、羚羊、黄羊、盘羊、獐子、猞猁、狗熊等野生动物,产虫草、贝母、大黄等珍贵药材。
查咱木部峰
亦称“展咱木部”,意为“紫石岩”。在日喀则谢通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海拔5712米,为冈底斯山脉一峰。山麓有天然牧场,养有牦牛、绵羊、山羊等。
一、河流
谢通门县区域内河流密布,较大的河流有布曲藏布河、绒河、达那普河(塘河)、娘热河、江公河、美久布河6条,河长约550公里,流域面积近9500平方公里,常年流水总量达12154万立方。众多的小河支流,大部份为季节性流水。
二、湖泊
谢通门县区域内湖泊较多,大小湖泊有十多个,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4个,即里布底错湖、朗本雄湖、加热湖、车多湖。
1、里布底错湖。位于春哲攀西部20公里处,海拔4600米,约2.6平方公里,是一个雨水、雪水混合补给类型的湖泊,湖中鱼较多。
2、朗本雄湖。位于仁钦乡牛古村东部山顶上,海拔4400米,湖泊面积1.7平方公里。
3、加热湖。位于纳当乡加热山中间,海拔4550米,湖泊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一个雨、雪、冰混合补给类型的湖。
4、车多湖。位于南木切乡车多村附近,旱时小,雨季大,属季节性湖,海拔4300米,面积1.3平方公里。
谢通门由于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受西南季风、西风南支流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北部严寒干燥,南部、西部半温暖半湿润。明显特点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较少。全县年平均温度6.35 度,1月平均温度一8度,7月平均温度 15度左右,极端最高气温27.6度。农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的有9个月左右(2月至 11月中旬)。由于7月云雨增多影响升温,因此,6月份最热。
县年均日照数在2980—3120小时之间,降雨量350mm/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北部牧区迟于南部,西部农区降雨多在夜间。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冬春多大风,年蒸发量达2400mm。
自然灾害
谢通门县为雅鲁藏布江流域高原气温和半湿润气候区。由于海拔高,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北部牧区主要灾害有沙尘暴、雪、冰、雹及鼠害等灾害,南部、西部农区主要灾害是干旱、洪灾、霜冻、冰雹等。1998年和2002年,县境内先后发生了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在区、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黑龙江省的大力援助下,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和“一加强、两促进”三大历史任务,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和社会局势持续稳定等历史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使通门的发展硕果累累,神韵频添。
谢通门县2005年县生产总值为1827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11304万元,占62%;第二产业3282万元,占18%;第三产业3646万元,占20%。粮油总产3312万斤,年末牲畜存栏37.9万头(只匹),县级财政收入420万元。农牧民群众人均收入 212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04万元。
1、农业:全县有耕地面积68000亩,主要种植青棵、小麦、豌豆、油菜、荞麦。2005年,全县粮经饲比例为67:18:15,科技推广面达94%,全县农业产值达10765.3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
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加强,到2005年,全县新修建大小水渠5条,维修水渠325条。长23.7万米。维修大小水塘72座,防洪坝133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0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7%,其中保灌面积占71%。
2、牧业:全县草原面积约为2109.17万亩,平均每头牲畜占有利用草场面积24.1亩。草场类型多为高山荒漠化草场、高原宽谷草场等,牧草种类较多,营养比较丰富,适合发展牲畜。
2005年,全县牧业产值达7167.74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6.5%,牧业内部结构以当地原有的畜种为主,以草原家畜为主,主要畜种有牦牛、黄牛、马、驴、绵羊、山羊、犏牛、各类家禽等。全县牲畜存栏数为38.7万头只,出栏率为31.9%,商品率为35%,肉类总产1760吨,奶类总产2735.81吨,毛绒产量148.61吨,皮张产量89424张。
为解决草畜矛盾,2005年,全县新围栏草场5.5万亩,人工种草2581亩,建设牲畜暖圈7300平方米,并进行了草原灭鼠、灭虫、除杂草、牲畜W号病及各类疫病防治工作。
3、林业及生态建设:由于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天然林地较少,通过 “一江两河”的开发,谢通门县林业有了长足发展。现有林草地面积67464.8公顷,其中防护林700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0.092%。2005年,谢通门县大搞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完成植树造林16018.5亩,建立雅江自然保护区2.67亩,建立苗圃220亩,植树造林、生态建设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奖励。
4、工业、乡镇企业、多种经营现状: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及社会原因,谢通门县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电力工业年产值仅50余万元。乡镇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主要以民族手工业为主,有打制藏刀、编织卡垫、烧制陶罐、建筑业等,其中卡嘎郎玛藏刀曾经被国家轻工业授予“优质产品奖”,闻名区内外。
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7余家,从业人员429人,多种经营人员达9257余人,乡镇企业收入1413万元,多种经营收入达3230万元。
行政区划
谢通门县辖1个镇、18个乡:卡嘎镇;通门乡、荣玛乡、塔丁乡、达那普乡、南木切乡、仁钦则乡、达木夏乡、美巴切钦乡、青都乡、切琼乡、纳当乡、措布西乡、娘热乡、则许乡、春哲乡、查布乡、达那答乡、列巴乡。共有109个村委会。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谢通门县位列第227名。
2019年11月1日,谢通门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谢通门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谢通门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属于哪个省
1、西藏昌都丁青县巴达乡小学 邮编855700 旺久校长 13618958839 (物资极度缺乏,接受援助中)?
2、西藏昌都丁青县觉恩乡小学 邮编855700 格松次仁 13518954760 (接受援助中)?
3、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茸安乡中心小学邮编:624600 罗让泽让校长 13558592793 (接受援助中)?
4、西藏当雄县宁中乡第二小学 邮编:851500 拉巴顿珠老师 13308989921 (接受援助中)?
5、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秋木乡小学 邮编:857100 扎西塔杰校长 13659565258?
6、西藏当雄县纳木错乡小学 邮编:851500 曲桑罗布校长 13989006909
7、西藏拉萨堆隆扎西孤儿院 邮编:851500 扎西院长 15089084215 (缺少生活物资)?
所需物资:?
1、过冬衣物类:7-13岁的儿童棉衣、毛衣、棉鞋、手套等,新旧均可,干净就行。?
2、文具类:书包、铅笔、文具盒、本子等,新旧均可。?
3、生活类:糖果、旧玩具、儿童书籍等。?
扩展资料:
菜鸟裹裹-公益寄件
去年7月,菜鸟网络和阿里巴巴公益,壹基金、德邦快递启动“一键公益”项目,通过菜鸟裹裹App提供二手衣物捐赠上门揽收、全程走向可追溯等服务,这也是国内首个实现捐赠物全流程追踪的系统。
参考资料:
属于: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
江孜县
江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年楚河上游。总面积3800平方千米/3771平方千米。总人口61431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江孜县人民0驻江孜镇,邮编:857400。行政区划代码:542323。区号:0892
江孜县基本概况江孜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年楚河上游。面积3771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隶属日喀则,县府驻江孜。由于地处萨迦、日喀则、亚东关口通往拉萨的必经之地,土地富庶,所以很早以来即成为佛教徒、商贾、游人汇集之处。该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玛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名特产品主要有卡垫、地毯、挂毯和女式金丝帽等。帕拉庄园在其境内。江孜古城又是一座英雄城。1904年,江孜军民在这里谱写了-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英雄篇章。至今,宗山堡上仍保留着当年抗英的炮台。
江孜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从江孜向东可去拉萨、山南;向北可到日喀则;向西可经岗巴、定结直到定日;向南可经风光秀美、横穿喜玛拉雅山的亚东沟,直达边境口岸亚东。
江孜全名为“江卡尔孜”,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1904年英国“远征军”侵略此地时,该地军民进行英勇抵抗,故历史上有英雄城的称号。江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南去亚东,西去日喀则等地的交通要道。江孜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原是西藏第三大城市,是与不丹、锡金、印度等国通商的商品集散地。江孜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冬春小麦、油菜籽、豌豆等,素有“西藏粮仓”之称。此外江孜还素有“藏毯故乡”之称,主要产品有地毯、壁毯、藏被等。江孜卡垫闻名全国。江孜名胜除宗山、抗英炮台外,还有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存于一寺的白居寺和独具特色的江孜白塔。
自然地理
江孜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江孜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
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地区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江孜县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
江孜县已发现的主要矿种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等。另外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江孜县的经济结构以农为主,兼有畜牧业。江孜县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便利,为西藏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水利先进县。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油菜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驴、骡等。
白居寺,海拔3900米,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距拉萨南约230公里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公里处。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乐寺”。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历时10年竣工。有人说是1418年由克珠杰和热丹兖桑帕二人共-建的。
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布敦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该寺现有16个扎仓。主寺有三层,殿内挂满各种风格的“唐卡”,还有一尊近8米高的铜佛坐像。据史料记载,铸造这尊佛像,用去14吨黄铜。大殿二层东厢殿内,供有文殊菩萨和泥塑罗汉共20多尊,为明代艺术珍品。
白居寺旁,有“十万佛塔”白居塔。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108个门、77间佛殿、神龛和经堂,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藏有十余万佛像,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
历史沿革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0管辖。‘年堆司雄仁母’——年堆是年楚河上游,司雄是金盆,仁母是长形,合起来就是年楚河上游的长形金盆。”
“后来,拉萨王朝在宗山上建宫殿,宫殿建成后,有著名佛僧大加赞美,说这座宫殿是‘杰卡尔孜’。意为雄伟壮观的宫堡。简称‘杰滋’,演变为‘江孜’。”
用当地藏民的说法就是:江孜在西藏是块风水宝地。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0管辖。
1959年7月31日江孜县成立,划归江孜专署管辖。
1964年5月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经济概况
近年来,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企业效益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确保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亿元,比2002年增长14.8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亿元,比2002年增长11.52%;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780元,比2002年增长8.6%。2002年,江孜县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优质青稞在前年种植3万亩的基础上,再推广面积12.2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2.52%;机耕机播面积达到24.6万亩,饲草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明显增加。
2002年,江孜县还加大了重点户、重点村养殖示范工作,重点扶持了150户,投资160万元,引进良种牛597头;农发项目也已经争取在江孜镇年堆乡、车仁乡、紫金乡、江热乡等乡镇,5个村进行良种奶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两年内,计划发展800户奶牛养殖重点户。
2002年,江孜县项目建设投资数量大、项目多,对经济发展和财政的贡献率较大。全县建设项目总投资1.99亿元,项目36个,比2002年增长了50%。2003年,项目建设创造了GDP达3133万元,占全县GDP的8.56%,实现税收120万元,为全县税收收入的25.64%。目前,进行的36个在建项目,共到位资金1.28亿元。
行政区划
江孜县辖1个镇、18个乡:江孜镇;纳如乡、卡堆乡、卡麦乡、日朗乡、达孜乡、藏改乡、热索乡、重孜乡、龙马乡、加克西乡、紫金乡、江热乡、康卓乡、年堆乡、金嘎乡、车仁乡、热龙乡、日星乡,151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2000年,各乡镇人口:江孜镇10271人、纳入乡4114人、卡堆乡4820人、卡麦乡4822人、达孜乡2466人、藏改乡2471人、热索乡2984人、重孜乡4450人、紫金乡3473人、江热乡3896人、康卓乡2116人、日星乡2117人、金嘎乡2463人、甲克西乡578人、日朗乡974人、年堆乡2894人、车仁乡2593人、龙马乡1976人、热龙乡1953人。
2021年4月,江孜县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13名。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江孜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江孜县在列。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江孜县在列。
2018年2月,江孜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江孜县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7年12月,江孜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5年3月,江孜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