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不属于兰州市。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东北与兰州市接壤,南濒刘家峡水库(今名炳灵湖),西北与青海省民和县为邻。地理位置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2公里,黄河流经县域107公里,呈独特的S形穿境而过。
截至2019年6月,永靖县辖17个乡镇,分别是:刘家峡镇、太极镇、盐锅峡镇、西河镇、三塬镇、岘塬镇、陈井镇、王台镇、红泉镇、川城镇、三条岘乡、徐顶乡、关山乡、杨塔乡、小岭乡、新寺乡、坪沟乡,共137个村(居)。全县总面积1863.6平方公里,有两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恐龙足印、炳灵丹霞)。
永靖县旅游资源大县,黄河三峡4A级旅游景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有炳灵石林、恐龙足印2个国家地质公园,有刘家峡水电站,有因建设刘、盐、八三大水电站形成的三座高峡平湖,有恐龙之乡、彩陶之乡、傩舞之乡、花儿之乡、工匠之乡、水电之乡等美誉。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永靖古称"西羌"之地。汉代分属金城郡允吾县和金城县。东晋、十六国时属河州晋兴、金城郡。西秦末并入吐谷浑。魏时属罕镇、河州。北周时属罕郡。
隋时属兰州总管府河州、枹罕郡。唐代属河州安乡县、安乡郡凤林县,地入吐蕃。五代时仍属吐蕃。北宋时分属熙河路河州。南宋时先期属金,后属熙秦路、临洮府。元、明时先后分属河州路安乡县,陕西行省兰州。清代分属河州、皋兰县。
民国初分属导河县、皋兰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导河县为临夏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8日),与临夏县、皋兰县分出,在莲花堡设置永靖县。
1949年8月23日,永靖解放,9月1日,永靖县人民政府随即成立。1958年10月20日,永靖县并于临夏市。1961年12月15日,恢复永靖县建制。1962年12月25日,永靖县县城设于刘家峡小川。1979年6月16日设刘家峡镇。1985年6月18日,设盐锅峡镇。
-永靖县
永靖县人民政府-概况介绍
永靖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730000—747000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
扩展资料: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
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