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
大王山森林公园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1966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都城镇,邮编:527100。代码:445322。区号:0766。拼音:Yunan Xian
郁南历史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人侵犯楚国,败后散逃南方各地,成为“百越”族人。其中一部分越人越过五岭,在今广东、广西境内建立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奴隶制小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该地分建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三大行政新区。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原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在岭南地方建立南越国,他也接受了汉朝的封号。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在其疆域内分设9郡。其中一郡名苍梧郡,该郡设10县,10县中有一县名端溪县。今郁南县是那时端溪县域之部。
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年),在端溪县域中增设都罗县(县治在今郁南部城镇)和武城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晋康郡,端溪县和今天的郁南、德庆两县都是该郡的辖地。东晋末期,又在晋康郡设晋化县(县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镇)。南朝宋元嘉年问(424——453年), 都罗、武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都城之名,由此而来),又从端溪县分出安遂县(县治是令郁南连滩镇)。南朝南齐年间(479——502年),从端溪县分出威城县(县治是今郁南建城镇)。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罗水(即文昌水)流域内设罗阳郡,今郁南县域有部分被划人该郡。隋初,罗阳郡改为罗阳县。开皇九年(589年)都城县因晋康郡废,改隶苍梧郡。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化、威城两县并入都城县,开皇十八年(598年),罗阳县改名正义县。大业三年(607年),正义县并入永熙郡的泷水县。安遂县也同时转隶永熙郡。唐朝推行州县制。都城县改隶康州,安遂县则从永熙郡改隶康州,并改名晋康县。宋开宝五年(972年),都城、晋康两县并入端溪县,隶属广南东路德庆府。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庆府改名德庆路。今郁南县仍是德庆路的辖地之一。明朝,德庆路复名德庆府,不久德庆府降为德庆州,隶属肇庆府。万历四年(1576年),镇压了西江沿岸山区的瑶民起义之后,明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该直隶州除了以泷水县为州治外,还统辖新设的东安县(今云浮县)和西宁县(今郁南县)。翌年,西宁县在今郁南建城镇开始筑城以作县治,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来。清朝沿袭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宁县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属的信宜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西宁县与青海省西宁市同名,且鉴于该县位于古郁江(今西江)南岸,于是改名为郁南县。
1950年春,郁南县治改在都城镇。1958年11月,郁南县、罗定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撤消了.恢复郁南县和罗定县的建制。郁南县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万。县政府驻都城镇
基本概况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东与云安县接壤,南与罗定市毗邻,西与广西梧州、苍梧、岑溪交界,北与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年均气温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郁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蚕茧、水果、竹笋、以巴戟为主的南药、茶叶等,建城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吕宋芒和板栗、竹笋、南江口绛柚等名优特产更是闻名遐迩。木材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郁南县已形成了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优势的工业行业,并成为全国干电池生产第一大县和国内液力产品两大生产基地之一。
郁南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风景有颇具观赏的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县城都城镇依山傍水,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江滨城镇,城区居民7.5万人,是郁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县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城市架构基本形成。近几年,郁南县新建扩建了宽40米的县城出入口道路、一环路、二环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区道路,建成了锦秀湖公园及广场、江滨公园、新涌口文化公园等公园广场设施,在城郊规划建设大王山万亩森林公园、千亩工业园区以及九塘湖旅游度假区;通过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7平方公里。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园、供水洁净、空气清新、堤上观光、环境优美”的江滨新城的品位构想,把县城城区修编面积扩大到32平方公里,使其成为聚人聚财的地方。
经济概况
郁南县经济迅猛发展。工业方面,已形成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玻璃灯饰、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规模的支柱产业,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和高效节能液力传动重点生产基地,产品已出口到亚非、欧美及港澳台地区,成功地打进了国际市场;农业方面,建立了用材林、松脂、桂皮、水果、木薯、蚕、笋竹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160万亩,是广东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云浮南江山区“三高”农业开发示范区形成了鸡、鸭、猪、渔、蚕茧养殖走廊,省道水长线沿线镇形成肉桂、南药、水果种植走廊。
郁南县地处粤桂通衢,历来是两广商品集散地,县城素有小广州之称,商品贸易十分兴旺,郁南为促进商贸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建成较大型的综合或专业市场25个,面积7.5万平方公里。199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近4亿元。
自然地理
郁南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木材、松脂、桂皮、木薯、蚕茧、水果、笋竹、茶叶等均有大宗产出,郁南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笋、板栗等名优特产,更是扬名遐迩。
矿产资源丰富,钛铁矿居全省之冠,储量全国第二,开发前景相当广阔。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历史沿革
2000年,郁南县辖18个镇。总人口人,各镇人口:379299 都城镇 68049 平台镇 18642 桂圩镇 16406 罗顺镇 9943 通门镇 13223 建城镇 18101 宝珠镇 10181 罗旁镇 12888 大方镇 8922 大全镇 10682 千官镇 21824 大湾镇 16835 河口镇 22507 宋桂镇 17772 东坝镇 28414 连滩镇 43823 历洞镇 13112 南江口镇 2797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郁南县辖18个镇(都城、罗旁、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成、迁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大全、罗顺、南江口),177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
2003年12月,撤销罗顺、罗旁、大全三镇,分别并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镇。调整后,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镇、平台镇、桂圩镇、通门镇、建城镇、宝珠镇、大方镇、千官镇、大湾镇、河口镇、连滩镇、东坝镇、宋桂镇、历洞镇、南江口镇。
2005年5月,郁南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
农业概况
农业状况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是个“八分山地一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山区县,山区资源丰富,耕地相对较少。
近年来,该县根据县内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当地农民的种养习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发展农业商品基地的思路:北部平原地区以发展粮食生产、水果、禽畜、水产业为主;近县城地区发展城郊型农业;中部群山地区以发展经济林、水果生产为主;南部丘陵地区以发展水果、蚕桑、粮食生产为主。目前,已形成了西江、南江沿岸的蚕桑带;中部山区以松、桂、果、竹为主的经济-;环县公路沿线的“水果走廊”和南片镇的“养鸡走廊”。全县建立起木材、松脂、肉桂、笋竹、木薯、水稻、蚕桑、水果、禽畜、水产等十大农业商品基地共200多万亩。涌现了一批以其主导产品闻名的“名牌”镇,如通门镇的肉桂、宝珠镇的荔枝、东坝镇的龙眼、河口镇的芒果、大湾镇的家禽养殖、建城镇的水产养殖等。1999年,全县粮食总产21.56万吨,其中稻谷16.66万吨;肉桂种植面积36.3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8.83万亩,其中荔枝11.85万亩,松脂、蚕桑、木薯基地分别稳定在100万亩、2万亩、7.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 3万亩。农村多种经济项目,99年,桂皮总产3607吨,水果总产46401吨,松脂总产7101吨,木薯总产63789吨,竹笋干945吨,蚕茧总产1687吨,水产品总量13098吨,牲猪年出栏量15.13万头,三鸟全年上市量1308万只(其中肉鸡1171万只)。99年,全县山地亩产值247元,山地总产值5.2亿元。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44.03亿元(90年不变价),农业总产值9.74亿元(90年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3190元。
今年,全县再次掀起山区综合开发热潮,进一步调整农业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以效益为中心,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计划用3-5年的时间,发展种植郁南县特有的名优水果无核黄皮3万亩以上,粮食生产以发展优质粮为主,把“公司+农户”养鸡业模式发展到年上市量1千万只以上,加强水果、肉桂生产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大力发展资源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020年6月,郁南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广东片区)。
2016年2月16日,郁南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连云港市赣榆县各镇邮编是多少?
邮政编码 相关镇/乡
236701 ? 文化路(双80-108#), ?文化南路(25-60#), ?民安路民安北路, ?黄湖路(单1-85#)邮编
236702 ? 建设路(单15-39#), ?民安路, ?人民路(108-215#), ?
236703 ? 人民路(单35-103#), ?文化南路(1-22#), ?滨河路(双54-60#), ?立新巷邮编
236704 ? 阜蒙路(双42-188#), ?环城南路(单9-61#), ?人民路(9-29#), ?阜蚌路(42-188#)邮政编码
236705 ? 文州路, ?黄寨村, ?人民路(双122-166#), ?黄湖路(双32-36#)邮编
236706 ? 港口北路, ?五一路五一西路, ?滨河路(1-30#), ?向阳西路邮政编码
236707 ? 前进路, ?春店乡南王村, ?春店乡顺河村, ?春店乡王梁村邮编
236708 ? 春店乡, ?春店乡武寨村, ?春店乡马桥村, ?春店乡杨大楼村邮政编码
236709 ? 双桥乡康庄, ?春店乡刘寨村, ?双桥乡吕桥村, ?文州路邮编
236710 ? 阜蒙路, ?双桥乡王行村, ?利阚路, ?阜蚌路(1-8#)邮政编码
236711 ? 马店孜镇姜营村, ?马店孜镇前寨村, ?马店孜镇兰寨村, ?马店孜镇水寨村邮编
236712 ? 大李集镇老寨村, ?大李集镇解楼村, ?大李集镇宫郢村, ?大李集镇顾田村邮政编码
236713 ? 永兴镇诸王村, ?永兴镇沈庄, ?永兴镇杨寨村, ?永兴镇杨园村邮编
236714 ? 王人镇高寨村, ?王人镇, ?王人镇尧庄, ?王人镇刘营村邮政编码
236715 ? 巩店镇马庙村, ?巩店镇韩古同村, ?巩店镇杨老家村, ?巩店镇候营村邮编
236721 ? 汝集镇周牌坊村, ?汝集镇秦寨村, ?汝集镇汝大庄, ?汝集镇周园村邮政编码
236722 ? 张村镇新桥村, ?张村镇前桥村, ?张村镇赵楼村, ?张村镇三里湾村邮编
236723 ? 孙集镇赵庄, ?孙集镇刘郢村, ?孙集镇栗寨孜村, ?孙集镇前李村邮政编码
236724 ? 西潘楼镇张大庄, ?西潘楼镇闫桥村, ?西潘楼镇魏长营村, ?西潘楼镇郭楼村邮编
236725 ? 孙庙乡长郢村, ?王市镇刘小桥村, ?王市镇, ?孙庙乡老家村邮政编码
236731 ? 江集镇孙营村, ?纪王场乡路郢村, ?江集镇王荒村, ?江集镇纪伦寨村邮编
236732 ? 旧城镇盛老家村, ?旧城镇盛河口村, ?
236733 ? 刘家集乡夏湖村, ?
236734 ? 中疃镇谢疃村, ?中疃镇曙光村, ?中疃镇黄大郢村, ?中疃镇张板桥村邮政编码
236735 ? 望疃镇汪桥村, ?丹凤乡李盘村, ?望疃镇邵魏村, ?望疃镇庞庙村邮编
236736 ? 旧城镇韩庄, ?旧城镇施庄, ?旧城镇陆楼村, ?旧城镇陆暗楼村邮政编码
236741 ? 程家集镇丰大村, ?程家集镇袁庄, ?程家集镇瓦房村, ?阚疃镇宋圩村邮编
236742 ? 展沟镇高庄, ?展沟镇东圩村, ?新张集乡郭圩村, ?新张集乡王圩村邮政编码
236744 ? 胡集镇老海村, ?胡集镇马楼村, ?胡集镇杜庙村, ?胡集镇贾桥村邮编
236808 ? 春店乡武洋楼村, ?
236817 ? 大吴大队大吴庄,
位置境域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安徽位于低海拔地区,平均海拔119.3米。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形成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00千米,淮河流经省内430千米,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千米。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
青口镇邮政编码:222100
海头镇邮政编码:222111
九里乡邮政编码:222112
柘汪镇邮政编码:222113?
石桥镇邮政编码:222114
金山镇邮政编码:222115?
马站乡邮政编码:222116
邮政编码是什么
邮政编码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
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我国的邮政编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拟定出“全国邮政编码试行方案”,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来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电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