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725400
邮编 行政区域
725499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北街
725499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南街
725499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河街
725499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新街
725401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大道镇
725402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堰门乡
725402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铁炉乡
725402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民主镇
725403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佐龙镇
725403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晓道乡
725405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溢河乡
725405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蔺河乡
725406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花里镇
725408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滔河镇
725408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漳河乡
725409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官元镇
725411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铁佛乡
725411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石门镇
725411 陕西省 安康市 岚皋县 横溪乡
东至县怎么样
邮编:445000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南邻湖南省石门、桑植二县。面积2892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215843人。
县人民政府驻容美镇。邮编:445800。代码:422828。区号:0718。
地处武陵山脉北段,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平均海拔1147米,东南面的江口谷地海拔194.6米,东北中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两地相对高差1901米。河流以源于北部的_水为主,蜿蜒流经中部,于东南出境至湖南省慈利县城注入澧水。
行政区划
鹤峰县辖2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容美镇、走马镇、铁炉白族乡、五里乡、燕子乡、邬阳乡、下坪乡、中营乡、太平乡。
历史沿革
1912年置鹤峰县。1929年曾建县苏维埃政府,成为湘鄂边根据地中心。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0年改置鹤峰土家族自治县,1983年复为鹤峰县,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00年,鹤峰县辖2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018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容美镇 40826 走马镇 47129 铁炉乡 15039 五里乡 22225 燕子乡 22501 下坪乡 15177 邬阳乡 16067 北佳乡 14180 中营乡 9895 太平乡 15762 八峰开发区虚拟镇 1386
2004年底,鹤峰县辖2个镇、7个乡,5个居委会、198个村委会。
容美镇 镇政府驻容美,人口39101人,面积377.6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白鹤井、杨柳湾、中坝路、车站路、新庄、屏山、大溪、板凳台、官坪、八峰、核桃湾、彭家垭、张家坪、二果坪、吕坪、观音坡、石门、坪溪、长岭、庙湾、唐家铺、麻旺、七峰、祥台、板寮、山崩、龙井、容美、朱家山、张家、康岭。
走马镇 镇政府驻走马坪,人口46843人,面积49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走马坪、古城、官仓、北镇、曲溪、时务、千斤、升子、红土、楠木、栗山、汪家包、刘家垭、九洞、水坪、大典、金龙、花桥、梅坪、金山、大沟、红罗、杨坪、杜家、阳河、芭蕉、白果、金岗、柘坪、李桥、周家峪、刚家湾、九岭。
铁炉乡 乡政府驻朱家台,人口14320人,面积221.5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铁炉、碉堡、泉峪、七里、鱼山、唐家渡、江口、千户、马家、细杉、犀牛坪、三望。
五里乡 乡政府驻五里坪,人口22108人,面积384.1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五里、瓦屋、紫荆、金钟、青山、杨柳、南村、水泉、十字路、寻梅、上六峰、下六峰、三路口、中坪、后坪、柏榔、潼泉、湄坪、红鱼、雉鸡、陈家。
燕子乡 乡政府驻燕子坪,人口23499人,面积370.3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燕子、新行、程丰、朝阳、下油坪、清湖、湖坪、车家、董家、龙坪、东乡、茶店、楠木、桃山、百顺、三溪、咸盈、红连、大岩、荞云、响溪、溪坪、菜坡、新寨、石龙洞、瓦窑坪、北古荒、大五里坪。
邬阳乡 乡政府驻邬阳关,人口15994人,面积185.6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邬阳、石龙寨、班竹、凤凰、云雾、高峰、金鸡口、小园、龚家垭、高桥、郭家、栗子、百鸟、杉树、三园、湾潭河。
下坪乡 乡政府驻下坪,人口14673人,面积161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下坪、岩门、江坪、东洲、留驾、堰坪、上村、二等岩、胜利、两凤、云蒙、石堡、红鹞。
中营乡 乡政府驻八字山,人口23676人,面积415.3平方千米。辖32个村委会:中营、白水沟、梅果湾、三家台蒙古族、红岩坪、官扎营、黍子、韭菜坝、长湾、岩屋冲、大兴河、青岩河、八字山、刘家湾、锅厂湾、龙家湾、金竹园、大路坪、祠堂、白鹿、茶园、青龙、棕园、何家、冷竹、柳家、王家、铁匠坪、上阳坡、园井、汤家湾、夹沙坝。
太平乡 乡政府驻向家岭,人口16429人,面积316.9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唐家、洞长湾、坛子洞、四坪、龙潭、官屋、芦坪、水田包、茅坝、中坪、奇峰关、周家坪、槐树桩、三岔口、祝家台、枞阳坡、堰塘。
** 以上区划名录、面积、人口数据根据湖北地名网,资料截止2004年底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鹤峰县辖2个镇、7个乡。共有5个居委会、199个村委会。
容美镇 镇政府驻容美,人口39000人,面积377.6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白鹤井、杨柳湾、中坝路、车站路、容美、新庄、屏山、大溪、板凳台、官坪、八峰、核桃湾、彭家垭、张家坪、二果坪、吕坪、观音坡、石门、坪溪、长岭、庙湾、唐家铺、麻旺、七峰、祥台、板寮、山崩、龙井、朱家山、张家、康岭、鸡公洞。
走马镇 镇政府驻走马坪,人口47000人,面积49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走马坪、古城、官仓、北镇、曲溪、时务、千斤、升子、、红土、楠木、栗山、汪家包、刘家垭、九洞、水坪、大典、金龙、花桥、梅坪、金山、大沟、红罗、杨坪、杜家、阳河、芭蕉、白果、金岗、柘坪、李桥、周家峪、刚家湾、九岭。
铁炉乡 乡政府驻朱家台,人口15300人,面积221.5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铁炉、碉堡、泉峪、七里、鱼山、唐家渡、江口、千户、马家、细杉、犀牛坪、三望。
五里乡 乡政府驻五里坪,人口22000人,面积384.1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五里、瓦屋、紫荆、金钟、青山、杨柳、南村、水泉、十字路、寻梅、上六峰、下六峰、三路口、中坪、后坪、柏榔、潼泉、湄坪、红鱼、雉鸡、陈家。
燕子乡 乡政府驻燕子坪,人口23000人,面积370.3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燕子、新行、程丰、朝阳、下油坪、清湖、湖坪、车家、董家、龙坪、东乡、茶店、楠木、桃山、百顺、三溪、咸盈、红连、大岩、荞云、响溪、溪坪、菜坡、新寨、石龙洞、瓦窑坪、北古荒、大五里坪。
邬阳乡 乡政府驻邬阳关,人口16000人,面积185.6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邬阳、石龙寨、班竹、凤凰、云雾、高峰、金鸡口、小园、龚家垭、高桥、郭家、栗子、百鸟、杉树、三园、湾潭河。
下坪乡 乡政府驻下坪,人口15000人,面积161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下坪、岩门、江坪、东洲、留驾、堰坪、上村、二等岩、胜利、两凤、云蒙、石堡、红鹞。
中营乡 乡政府驻八字山,人口24000人,面积415.3平方千米。辖32个村委会:八字山、中营、白水沟、梅果湾、三家台蒙古族、红岩坪、官扎营、黍子、韭菜坝、长湾、岩屋冲、大兴河、青岩河、刘家湾、锅厂湾、龙家湾、金竹园、大路坪、祠堂、白鹿、茶园、青龙、棕园、何家、冷竹、柳家、王家、铁匠坪、上阳坡、园井、汤家湾、夹沙坝。
太平乡 乡政府驻向家岭,人口16000人,面积316.9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唐家、洞长湾、坛子洞、四坪、龙潭、官屋、芦坪、水田包、茅坝、中坪、奇峰关、周家坪、槐树桩、三岔口、祝家台、枞阳坡、堰塘。
2006年3月15日,湖北省民政厅《关于鹤峰县设立铁炉白族乡的批复》(鄂民政发[2006]7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鹤峰县撤销铁炉乡,设立铁炉白族乡,以原铁炉乡的行政区域为铁炉白族乡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驻朱家台。
2020年12月30日,2020中国无霾县排行榜发布,鹤峰县位列第29名。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鹤峰县位列第19名。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推选鹤峰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19年12月9日,国家民委命名鹤峰县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9年10月29日,鹤峰县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3月,鹤峰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西片区、湘鄂川黔片区)。
2018年12月12日,生态环境部授予鹤峰县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3月23日,第一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出炉,鹤峰县入围。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辖29个乡镇,人口54万,面积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东流、 至德两县合并而成),境内舜耕山(又名大历山),相传为舜躬耕之地,尧访舜时由此渡河,留下众多遗址和传说,县城遂称“尧渡”,自古就有“尧舜之乡”美 誉。
中文名称: 东至县
外文名称: DongzhiXian
所属地区: 中国 安徽省
下辖地区: 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等
面积: 3256平方公里
人口: 54万人(200年)
著名景点: 仙寓山生态旅游区、香口温泉、历山、东坞山瀑布群
建立时间: 春秋前
特产: 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
目录
基本介绍
生态
资源
产业
交通
行政区划
发展状况综合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姿
国内贸易
财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卫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历史沿革
新城区基本介绍
生态
资源
产业
交通
行政区划
发展状况 综合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姿
国内贸易
财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卫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历史沿革
新城区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东至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247200 代码:341721 区号:0566 拼音:Dōng Zhì Xiàn 英译:Dong 东至县
zhi County 东至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东与贵池区、石台县、祁门县接壤,西、北与望江县、安庆市隔长江相望,南与江西省毗邻。总面积3256平方千米。总人口54万人(2010年)。 全县辖12个镇、3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乡、木塔乡、青山乡。县政府驻尧渡镇。 东部为山地,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海拔1375米,中南部多丘陵,西北部为沿江平原。长江流经西北,尧渡河、香隅河北流入长江。龙泉河南流入鄱阳湖。升金湖在县境北部,有河流与长江相通,水产资源丰富,已辟为国家级水禽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544毫米。矿藏有煤、铁、锑、石灰石、白云石等。 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红茶出口基地县、安徽省弥猴桃鲜果出口基地、山栀等中药材生产基地。206国道纵贯县境,318国道通过北部,222、231、325、327省道穿境而过。沿江有香口、东流、大渡口等港口。有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陶公祠、建德文庙大成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流古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东至县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辖15个乡镇,人口54万,面积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东流、至德两县合并而成),境内舜耕山(又名大历山),相传为舜躬耕之地,尧访舜时由此渡河,留下众多遗址和传说,县城遂称“尧渡”,自古就有“尧舜之乡”美誉。
编辑本段生态
东至县襟江带湖,生态优美。是首列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试点地区,人与自然协调,生态环境优良。东至南部多山,林茂水丰,植被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58.7%。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河湖纵横,这里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拥有水面 20万亩,是我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种群的栖息地,其中越冬东方白鹤占世界总数的1/8,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是冬季生态旅游观鸟的好去处。
编辑本段资源
东至县资源丰富,特产众多。已探明的矿产尤以高品位的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储量大,分别达20亿吨、4亿吨、2亿吨以上。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优越条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全国绿化先进县”、“沿江渔业高效示范区”和“全国红茶出口基地县”。“东至云尖”等7个品种绿茶,多次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被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指定为接待专用茶。
编辑本段产业
东至县
东至县产业凸现,特色鲜明。拥有纺织服装、化工、机械、玩具、新型非金属材料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以东至香隅化工园区为龙头的化学工业,以东至华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纺织企业集团,以东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机械业,以凯林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木材加工综合加工业,以东至玩具总厂为龙头的玩具加工业,以辰鑫植物油厂为龙头的绿色食品加工业等构架了东至工业的轴心。农业已形成优质米、优质油、优质棉、食用菌、茶叶、禽畜、水产、经果林等八大农产品开发基地,并渐成规模。
编辑本段交通
东至县交通便捷,优势明显。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县内85公里,沿江有香口、东流、大渡口3个港口,纵贯全县南北的206国道和横穿东西的318国道与安庆长江大桥相连,4条省道在县内结网,已建好的铜(陵)九(江)铁路、沿江高速、安(庆)景(德镇)高速横穿全境。 县城距安庆机场、港口、火车站50公里。每天有直达上海、义乌、温州、苏州、常熟、太仓、南京、合肥、九江、景德镇、九华山、安庆的客车。 距安庆50公里、池州112公里、铜陵213公里、合肥247公里、南京386公里、武汉389公里、九江121公里、南昌319公里、杭州515公里、景德镇150公里、九华山156公里、黄山266公里、庐山160公里、小孤山68公里、龙宫洞105公里、石钟山106公里、天柱山164公里、蓬莱仙洞80公里、武夷山480公里。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 1988年,全县辖9区,3镇,41乡:尧渡区、东流区、大渡口区、香隅区、昭潭区、官港区、胜利区、张溪区、葛公区,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张溪乡、官港乡、昭潭乡、洋湖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胜利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徐村乡、良田乡、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永丰乡、石城乡、汪坡乡、五丰乡、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姜坝乡、查桥乡、马田乡、平原乡、洪方乡。 1992年,撤销徐村乡、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长安乡、长岭乡、七里湖乡,并入东流镇;撤销杨桥乡、新庭乡、八都湖乡、新丰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撤销合镇乡、临江乡、香口乡,合并设立香隅镇;撤销昭潭乡、永丰乡,合并设立昭潭镇;撤销官港乡、石城乡,合并设立官港镇;撤销胜利乡、姜坝乡,合并设立胜利镇;撤销张溪乡、汪坡乡、五丰乡,合并设立张溪镇;撤销洋湖乡,设立洋湖镇;撤销洪方乡,并入平原乡;撤销马田乡,并入查桥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9镇16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平原乡、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东胜乡。 1993年,撤销平原乡,设立葛公镇。1994年,撤销东胜乡,设立龙泉镇,镇政府由黄荆港迁至龙泉。 1995年,从尧渡镇析出良田乡;从大渡口镇析出杨桥乡、庆丰乡;从葛公镇析出洪方乡;从张溪镇析出汪坡乡;从东流镇析出七里湖乡;从官港镇析出石城乡。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1镇21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龙泉镇、官港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查桥乡、泥溪乡、高山乡、建新乡、坦埠乡、白笏乡、瓦垄乡、木塔乡、利安乡、铁炉乡、花园里乡、西湾乡、马坑乡、青山乡、良田乡、杨桥乡、庆丰乡、洪方乡、汪坡乡、七里湖乡、石城乡。 2000年,东至县辖11个镇、2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75194人,其中:尧渡镇 45539人、东流镇 26443人、大渡口镇 29195人、胜利镇 34580人、张溪镇 20077人、洋湖镇 19249人、葛公镇 15383人、香隅镇 33479人、官港镇 17530人、昭潭镇 19231人、龙泉镇 15726人、庆丰乡 13768人、杨桥乡 17618人、瓦垄乡 13866人、白笏乡 10191人、坦埠乡 9103人、汪坡乡 8838人、高山乡 7685人、洪方乡 6564人、查桥乡 12076人、七里湖乡 6970人、建新乡 8432人、良田乡 6103人、花园里乡 6901人、马坑乡 4338人、利安乡 8135人、木塔乡 6783人、石城乡 8315人、泥溪乡 15186人、西湾乡 6082人、青山乡 13954人、铁炉乡 7854人。 2001年,撤销良田乡,并入尧渡镇;撤销杨桥乡、庆丰乡,并入大渡口镇。全县村委会数由2000年底的360个减少到358个:张溪镇六联村、沿河村、复兴村合并为六联村。调整后,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共有13个居委会、358个村委会: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4年底,东至县辖11个镇、18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瓦垄乡、白笏乡、坦埠乡、汪坡乡、高山乡、洪方乡、查桥乡、七里湖乡、建新乡、花园里乡、马坑乡、利安乡、木塔乡、石城乡、泥溪乡、西湾乡、青山乡、铁炉乡。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东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原有11个镇、18个乡调整为12个镇、3个乡。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前,29个乡镇平均人口在1.84万人左右,其中有21个乡镇在2万人以下,最小的乡镇只有4600人。调整后,最大的乡镇达388平方千米,最小的乡镇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乡镇达7.5万,最少的乡镇也达到1.22万。2月5日东至县召开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大会。此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从2007年1月上旬开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体方案为: 将查桥乡、建新乡整建制并入尧渡镇。调整后的尧渡镇辖39个村(居)委会,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镇政府驻尧渡街。 将七里湖乡整建制并入东流镇。调整后的东流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镇政府驻东流。 将瓦垄乡整建制并入胜利镇。调整后的胜利镇辖21个村委会,面积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镇政府驻胜利集镇。 将汪坡乡、坦埠乡、白笏乡整建制并入张溪镇。调整后的张溪镇辖26个村(居)委会,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镇政府驻张溪。 将高山乡整建制并入洋湖镇。调整后的洋湖镇辖14个村委会,面积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镇政府驻洋湖。 将洪方乡整建制并入葛公镇。调整后的葛公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镇政府驻葛公。 将石城乡整建制并入官港镇。调整后的官港镇辖16个村委会,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镇政府驻官港。 将铁炉乡整建制并入龙泉镇。调整后的龙泉镇辖15个村(居)委会,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镇政府驻龙泉湾。 将西湾乡、泥溪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泥溪镇,辖13个村委会,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镇政府驻泥溪冲。 将利安乡、木塔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木塔乡,辖13个村委会,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乡政府驻木塔。 将马坑乡、花园里乡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花园里乡,辖14个村委会,面积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乡政府驻花园。 保留大渡口镇、香隅镇、昭潭镇、青山乡。 2010年有12个镇、3个乡:尧渡镇、东流镇、大渡口镇、胜利镇、张溪镇、洋湖镇、葛公镇、香隅镇、官港镇、昭潭镇、龙泉镇、泥溪镇、花园乡、木塔乡、青山乡。
编辑本段发展状况
综合
东至县2007全年生产总值(GDP)3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黄33.7:29.2:37.1。接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077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6.2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7. 万人,减少0.7万人;第二产业9.5万人,增加1.1万人;第三产业9.7万人,增加0.1万人。
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2770公顷,比一年较少1174公顷,粮食、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33984公顷、l4109公顷和17866公顷。 东至县
全年粮食产量21.3万吨 , 减产2.7%,油料产量32884吨,增产11.8%。棉花产量23585吨,增产19.8%,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年肉类总产量28659吨,比上年增长4.9%,水产品产量42057吨,增长4.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l.4%。农用拖拉机15316台,农用运输车1453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5333吨。农村用电量5580万千瓦小时。有在效灌溉面积33.22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0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34.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1.8,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8643亿元,增长35.1%;实现税税9233万元,增长8.2%,其中利润3375亿元,增长17.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三级及以上建筑业实现利税2641万元,增长2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姿
年固定资产投资271455万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城镇投资225071万元,增长66.5%;农村投资25849万元,增长67.1%。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382万元,增长-40.6%;第二产业投资87197万元,增长198.0%;第三产业投资180876万元,增长4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55.9%。商品房屋销售额17455万元,增长10.9%。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48854万元,增长22.5%。县城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4510万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业 东至县大桥
15136万元,增长18.0%;零售业零售额75698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608万元,增长19.0%;其他行业零售额10922万元,增长2l.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8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出口785万美元,增长50.1%;进口75万美元,下降6.3%
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25761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22万元,增长33.0%。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1.6%、56.8%和113.6%。财政支出63449万元,增长3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0.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7.8%,教育支出增长35.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6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4.6亿元,增长12.8%。其中,企业存款4.4亿元,增长10.0%;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31.3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5亿元,比上年来增加4.0亿元,增长22.9%。
教育、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县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4546人,普通中学41所,在校生38942人,小学195所,在校生40841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6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19%。 年末人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4%。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8万册。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医务室等》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91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74人,其中执行医师和执行助理医师426人,注册护士286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96‰,比上年下降1.9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03‰,下降0.9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建4.93‰,下降0.98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37225人,比上年增加2294人。 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17031元,比上年增长1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96元, 东至县
增长1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90元,增长10.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3%。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915人,201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263人,医疗保险人数为2652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0l00,工伤保险参保1021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2096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东至县境古无大的建置。据《东流具志》、《建德县志》记载:虞、夏、商、周属扬州地,秦属九江郡、鄣郡。西汉分属豫章郡彭泽、鄱阳县和丹阳郡石城县地。东汉不变。三国时属吴国彭泽、丹阳、鄱阳三郡地。晋分属豫章郡彭泽县、鄱阳郡鄱阳县、宣城郡石城县地。南朝宋、齐,分属扬州宣城郡石城、历陵县地和江州鄱阳郡鄱阳、浔阳郡彭泽县地,梁、陈二代在今县境设南太原郡,置和城(今东流镇)、晋阳(今张溪一带)两县,属南豫州。隋平陈后,太原郡及和城、晋阳两县并废,地分属浔阳郡龙城县、九江郡彭泽县和宣州郡秋浦县、饶州鄱阳郡鄱阳县。唐至德二年(757),分秋浦、鄱阳两县地在梅城置至德县,以年号为县名,属江南西道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属饶州,永泰元年(765)改属池州。会昌初(841—846),在原和城县旧址建东流场,属江州彭泽县。《方舆纪要》载,五代杨吴顺义二年(922)改至德为建德县,仍属池州,历南唐不变。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东流场为东流县,属江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属池州池阳郡,并割贵池之晋阳乡益东流。两宋时东流、建德两县均属江南东路池州池阳郡。元初属江淮行省,元二十一年(1284)改属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属江浙行省池州路。明和清初属池州府。明洪武初,池州路为九华府、华阳府,后仍改为池州府,直隶南京。清顺治二年(1645)属江南省,康熙十五年(1676)属安徽省。雍正元年(1723)隶两江总督,雍正十一年属安徽省宁池太道。民国元年(1912)东流、建德两县直属安徽省。3年元月,建德县因与浙江省建德县重名改为秋浦县,3年6月至17年8月底属安徽省芜湖道。21年10月秋浦县复名至德县,同月改属安徽省第八专区。1949年4月22、23日两县先后解放,同年5月13日同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县仍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1953年2月24日改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9年5月15日,两县合并为东至县,以尧渡镇为县城,仍属安庆专区。1965年7月14日东至县改属池州专区,1971年3月29日专区改地区,隶属不变。1980年元月29日改属安庆行署。1988年9月2日,池州行署恢复,东至县复属池州行署。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东至县属池州市至今为变。
编辑本段新城区
东至县新城区在老区的东北方向,地址位于现在的老梅城区,新老区通过击壤桥相连,是东至县政府为缓解老区拥挤的市场和交通而全力打造的容行政办公,经济贸易于一体的的新县城。新城区辖两个主干道,一是南北方向的东流大路,二是东西方向的梅林大道。 随着县城东至二中新区和至德小学两所名校的启用,目前整个新城区的发展呈现一片优异的态势,百悦星城,舜帝花园,梅林苑等房地产产业发展迅猛,东至县玩具厂等一批轻工业迅速崛起,商业步行街也在全力打造中,特别是随着尧渡大桥的顺利开通,新老城区的交通也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还规划有县城火车站站前区、城南新区以及大渡口(石台)省级经济开发区、香隅化工园区等重点发展地区!这些都会支撑起东至未来的经济发展。 随着新城区的不断完善,整个县城的发展将更加和谐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