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国内招商中心
温州市计划生育信息中心
温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温州市财税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温州市财税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温州市财政科学研究所
温州市社会保险基金征收中心
温州市职工技术协作办公室
温州市职工法律维权中心
温州市铁路建设总指挥部
温州市牲畜屠宰管理所
温州市统计局计算站
温州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温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处
温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理处
温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温州市建筑材料管理处
温州市能源监察支队
温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所
温州市公路管理处
温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温州市环境信息宣教中心
温州市委党校
温州市规划局瓯海分局基层所
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
温州市瓯海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
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
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事务中
温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温州市机关后勤发展中心
温州市粮油科学研究所
温州市粮油产品质量检测站
温州市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处
温州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
温州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
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温州市市政管理处
温州市园林绿化养护大队
温州市公园管理处
温州市建筑渣土消纳管理办公室
温州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管理所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
温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温州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温州市精神病院(温州市民康医院)
温州市社会福利院
温州市儿童福利院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温州中医院(温州市气功疗养院)
温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事业编制)
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温州市旅游培训中心(温州市旅游形象推广服务中心)
温州妇女活动中心
温州市纪委(监察局)案件检查后勤服务中心
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温州大剧院管理处
温州市博物馆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温州市艺术研究所
温州市群众艺术馆
温州市图书馆
温州市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温州市水利数据管理中心
温州市温瑞塘河水系管理处
温州市水文站
温州市瑞平水系水利管理处
温州市瓯江翻水站
温州市计量技术研究院
呼呼,整理的好累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在成立报业集团之前,温州的报业竞争与全国其他城市大同小异,可以说得上是全国城市报业竞争的一个缩影。1992年,《温州晚报》成立,《温州晚报》总编辑黄建省介绍:在《温州都市报》出现之前,《温州晚报》由于比党报更活,在温州一枝独秀,但《温州都市报》的市场化做法比较彻底,《温州晚报》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应对市场乏力,反应速度慢,适应不了市场需求。很快,《温州晚报》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温州都市报》由原来的《温州侨乡报》和《温州时报》组建而成,依靠都市报的惯常思路与做法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竞争优势。本世纪初,温州市场上每天出版的报纸除《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外,还有由《食品导报》而来的《温州商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杜宇介绍,当时温州城的报业大战硝烟四起,杀声震天,非常激烈,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温州日报》在那时日子就有些困难,为了与其他同城报纸竞争,不得不刊登大量的社会新闻,格调、风格都受到影响。广告乱杀价,发行折扣赠品……这些都是那个时间段的普遍现象。在很多其他城市,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一般都是宣传部门协调,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大家都得不偿失,格局基本稳定之后才会停歇下来。
但是温州的情况有些特殊,这些报纸组建了一个报业集团,用集团的统一管理结束了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
温州报业从2003年8月开始,根据中央“两办”30号关于调整报刊结构文件精神,以原温州日报社为基础,成立新温州日报社,陆续归并了《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杂志(后改名为《温州人》杂志)等六家媒体。2004年9月经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报国家新闻总署备案,组建温州日报报业集团。2006年底,根据文化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按照“采编和经营、事业和企业”两分开原则,组建了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设日报分公司、晚报分公司等几家分公司,报业发行有限公司、公信印务有限公司等10多家子公司。
为什么只有一个报业集团?
温州报业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从2003年到现在,差不多10年时间,温州这个经济非常活跃发达的城市,也没有引来省城或者其他地方的报业“势力”进入。
在全国相似体量的城市中,大连有大连日报社与辽宁日报背景的《半岛晨报》;青岛有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与山东大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半岛都市报》;宁波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新华社旗下的《现代金报》;厦门有厦门日报报业集团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海峡导报》。只有温州仅一个报业集团。
看一眼浙江省的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浙江省的杭州与温州分别是北部与南部的中心,温州在浙江省的最南边,与福建省相邻,是浙江省离杭州最远的地级市。而且,浙江省的地形,东北部多平原,西南部多山区。从杭州坐火车去温州就可以知道,一过金华,桥梁隧道特别多,很多时候火车都是沿着河流往南开。在金温铁路未开通之前,通过陆路去温州非常不便,近乎于一个封闭的环境,养成了温州的独特文化秉性。外来报纸无法做到既贴近所在地市民,又贴近温州市民。再加上路途遥远,报纸送到温州,报纸时效性无法保证。在这样的地方,外来的报纸自然难以立足。
党报方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方立明介绍,省城杭州的强势报纸《浙江日报》有4万份的量,《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大报在温州都有相当规模的发行量,但都市类报纸影响较小。《钱江晚报》曾经花大力气进入温州市场,当时,还曾设立过代印点、记者站等,《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发行量最多时超过2万。但确实是距离温州太远了,在报纸时效、贴近性方面要竞争过本地报纸有很大难度。现在温州的报业市场经过这些年的挖掘已经基本饱和,难有其他新报纸进入。
报业集团成立以后……
集团成立之后,整合效应非常明显。
1.办报质量提高。
杜宇介绍,各张报纸的定位更准确了,同质化现象虽然仍然存在,但较之以前大为改进。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现有《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网、《温州人》杂志,共4报1网1刊。各报都有较为明确的分工。比如《温州日报》,成立报业集团之后,定位很明确,就是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可以花大力气组织主题报道。
2.经营管理结构调整。
2005年开始,集团根据温州报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采编经营分开的原则,把集团内部属于产业经营的发行广告印刷技术服务,投资与物流等经济实体、经营业务,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次进行整合,分别改制成公司。两分开以后,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各部的市场定位,调整好报业结构。
3.发行量控制。
成立报业集团后,在管理上,人财物统一管理,资源统一配置,优化组合。资源整合的重头是发行网络,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报业发行有限公司,把旗下各报的发行都合在一起,完全实行公司化运作,发行效率提高,减少了人头费和行政管理费。当然,发行整合也有缺陷:各报缺少发行自主权,采编与发行存在磨合联动的难题。
发行整合后,根据温州形成垄断局面的实际,进行发行总量的控制,一个城市一个集团,这也为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创造了有利条件。整合以后,四张报纸在春节、国庆等黄金周期间还试行交叉轮流出报。长假七天,过去各报每天都出,现在是四家报社轮流出版,光印刷成本一项就能节约500多万。保证每天有报出,且大家都能休息。
4.广告资源的整合。
各报从资源独占到现在发挥整体效益的优势,实行广告细分,精确定位,吸引客户,党报主要突出政府工作的广告,而商业广告则分别集中到城市类报纸。使本来分散的广告集中,形成了规模效应。同时,集团成立了监督管理办公室,规范广告和发行市场,分解各部门任务,制止广告发行违规虚假行为,创造比较有序的市场环境。特别是监督办对各报广告进行监督以后,四张报纸、网站和刊物守住了广告底线,改变了过去四个广告部相互竞争的局面。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方立明介绍,集团经营采用二级财务,资金统一调拨,几家财务合在一起,各部门使用资金得到了相应调剂,银行利息就下降了,全年仅银行利息一项也可以少付200多万,所以说资源整合后,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