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云龙居委会、云达社区居委会、王夹岙村村委会、荻江村村委会、云龙村村委会、双桥村村委会、前后陈村村委会、姚家浦村村委会、园谗村村委会、前徐村村委会、冠英村村委会、顿岙村村委会、甲村村村委会、徐东埭村村委会、石桥村村委会、荷花桥村村委会、上李家村村委会、陈黄村村委会、任新村村委会。
作业急用!!宁波市的经济结构、人口及其就业状况、教学条件、基础设施情况
宁波行政区划现辖:6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2个县。宁波市 面积9671.59平方千米,人口550万人。辖6个市辖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2个县(宁海、象山),代管3个县级市(慈溪、余姚、奉化)。全市共有57个街道、80个镇、11个乡。海曙区 面积29.44平方千米,人口30.10万人。邮编315000。区人民政府驻灵桥路229号。辖8个街道:月湖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鼓楼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江东区 面积37.65平方千米,人口25.21万人。邮编315040。区人民政府驻彩虹北路58号。辖7个街道:东胜街道、百丈街道、白鹤街道、明楼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江北区 面积208.7平方千米,人口22.97万人。邮编315020。区人民政府驻新马路61弄。辖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慈城镇。北仑区 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4.99万人。邮编315800。区人民政府驻新碶街道长江路1166号。辖6个街道、2个镇、1个乡: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桥街道、大榭街道;白峰镇、春晓镇;梅山乡。镇海区 面积366.9平方千米,人口22.49万人。邮编315200。区人民政府驻招宝山街道胜利路112号。辖4个街道、2个镇:蛟川街道、骆驼街道、庄市街道、招宝山街道;澥浦镇、九龙湖镇。鄞州区 面积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万人。邮编315040。区人民政府驻钟公庙街道。辖4个街道、17个镇、1个乡:中河街道、下应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咸祥镇、邱隘镇、五乡镇、云龙镇、横溪镇、姜山镇、古林镇、横街镇、鄞江镇、章水镇、瞻岐镇、东吴镇、高桥镇、塘溪镇、洞桥镇、东钱湖镇、集士港镇;龙观乡。余姚市 面积1527平方千米,人口82.58万人。邮编315400。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慈溪市 面积1154平方千米,人口101.54万人。邮编315300。市人民政府驻浒山街道三北大街655号。辖3个街道、17个镇:浒山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范市镇、掌起镇、逍林镇、新浦镇、横河镇、附海镇、庵东镇、天元镇、长河镇、周巷镇、桥头镇、匡堰镇、胜山镇、龙山镇、崇寿镇、三北镇、观海卫镇。奉化市 面积1249平方千米,人口47.88万人。邮编315500。市人民政府驻锦屏街道锦屏南路1号。辖5个街道、6个镇: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溪口镇、尚田镇、莼湖镇、裘村镇、大堰镇、松岙镇。象山县 面积1176平方千米,人口52.74万人。邮编315700。县人民政府驻丹东街道后堂街21号。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丹东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镇、西周镇、鹤浦镇、贤庠镇、墙头镇、定塘镇、涂茨镇、大徐镇、新桥镇、泗洲头镇;东陈乡、晓塘乡、茅洋乡、黄避岙乡、高塘岛乡。宁海县 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58.55万人。邮编315600。县人民政府驻跃龙街道县前街18号。辖4个街道、11个镇、3个乡: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前童镇、桑洲镇、黄坛镇、强蛟镇、西店镇、深甽镇、岔路镇、大佳何镇;胡陈乡、茶院乡、越溪
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3.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2007年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94.80亿元,增长30.0%,地方财政收入329.12亿元,增长27.9%。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1.04亿元,增长26.8%。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其中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分别支出15.25亿、59.06亿、11.85亿、22.49亿、25.30和4.22亿元,分别增长53.5%、25.9%、73.1%、36.6%、23.7%和36.5%。
宁波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
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8.4%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占全省的22.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18.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16.7%
自营出口额占全省的29.8%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24.2%
劳动就业:我市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开发就业岗位。2007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5万个,年末政府公益性岗位6782个。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至2007年12月初,本市已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全年各级政府投入再就业专项资金4.5亿元,其中发放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2.5亿元,1.8万家用人单位、5.7万名失业人员享受补助。组织2.7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7.2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和被征地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超过60%;通过政策帮扶,全年共有6.16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9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6%,已连续五年下降。
一、全市总人口
全市常住总人口为5962602 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5090897 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871705人,增长17.12%。平均每年增加8436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54%。普查登记时宁波市户籍人口(包括常住户口待定的人和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常住户口的人)为5416988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075765 人相比,增加了341223人,增长6.72%。平均每年增加3302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63%。
二、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2017045户,家庭户人口为5520085人,占总人口的92.58%,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4人,比1990年的3.15人下降了0.41人。
三、总人口性别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为3032946人,占50.87%,女性为2929656人,占49.13%。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53%。
四、年龄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64664人,占16.18%;15—64岁的人口为4481119人,占75.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16819人,占8.67%。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7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928671人,占99.4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3931人,占0.57%。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41664人,增长了16.55%;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0041人,增长了6.7倍。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总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205200人,占3.44%;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703237人,占11.79%;接受初中教育的2054862人,占34.46%;接受小学教育的 人,占36.73%。(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1150人上升为344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7858人上升为11794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5712人上升为34463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1923人下降为36730人。
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348751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3.45%,下降为5.85%,下降了7.6个百分点。
七、自然增长状况
全市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51095人,死亡人口为33815人,自然增长人口17280人。出生率为8.58‰,死亡率为5.68‰,自然增长率为2.90‰。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市的出生率下降了5.81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了0.3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了5.48个千分点。
八、 城乡人口
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24151人,占总人口55.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38451人,占总人口44.25%。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20个百分点。
注:
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总人口数为普查登记人数,不包含普查误差。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在常住地进行登记。我市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
3、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4、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