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主要是依据物流总额、物流增加值、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等比较单一的指标来反映地区物流发展的水平,这种做法不能全面综合反映各区域物流发展状态,也不能系统分析各区域物流发展中各项具体因素的影响程度。
2007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国家标准,并采用“经理人采购指数”来描述地区物流发展状况。
2009年途途物流研究数据中心发布了《公路运输企业绩效指数》。
目前,我国物流指数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一般参照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途途物流研究数据中心发布。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指数研究方法来评价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考察物流产业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物流服务效果。比如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数中,发货及时性是重要指标;英国物流指数中,运输过程产生的噪声和干扰也是重要考察对象;日本物流指数中,货运车辆事故数成为重要考察对象。
1991年美国出版了《美国联邦物流分析年鉴》,率先用物流指数研究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2000年英国政府发布了《新世纪英国运输白皮书》和《10年运输规划》;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2002年澳大利亚物流业行动议程指导委员会发布了《物流行动议程》等。
2007年,世界银行首次开发了物流绩效指数(LPI)。
2010年3月,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经济贸易物流——物流绩效指数与其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