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通综合研究所编撰的《物流知识(第3版)》将物流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下述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前期。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只是按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保管和运输。
第二阶段:个别管理期。物流成本意识的出现期。这一时期只有保管部门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
第三阶段:综合管理时期。作为一项独立业务开始建立物流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综合解决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合问题。这里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
第四阶段:扩大领域时期。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阶段。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应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从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物流效率、统一包装规格、生产计划的灵活性等方面提出要求;对于销售部门,则在接受订货的计划性、订货的数量单位及交货期限等方面提出要求。在这一阶段,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的企业增多,过去曾把这一阶段视为终极阶段。
第五阶段:整体体制时期。物流进入小批量、多品种发货的新时代。为创造新的物流形象,整个公司必须取得共识。这一阶段多建立以生产和销售人员为委员,以负责经营的主要领导为委员长的委员会制度。建立起这样的制度之后,物流就成为生产和销售本身的一项内容。物流部门则只要运用物流知识和物流信息建立物流系统即可。
第六阶段: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作为第一步,首先将不同商品的售出情况、发货及脱销情况,库存及进货情况与销售、生产计划进行比较,将现有库存与基准库存量(库存计划)进行比较,定期进行这一工作。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并据以提出解决方案,修订生产计划和与之相关的采购计划及其以生产、销售计划为前提的物流计划。这种修订是各个时期与销售状况相适应的,包括生产和物流的整个企业运作的修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立以物流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系统。
物流发展到现在解决了哪些问题?
物流寄过去,重新申请后看不到物流等待一段时间即可。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寄出去的快递查不到物流信息是由于快递没有录入单号,快递太忙了导致的,到了晚上单号录入了就会有物流信息了。物流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消费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并对其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物流发展是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定律,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演进升级的过程。现代物流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具有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劳动力高度化的特征,能够促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整合传统经营业务,延伸服务范围。 其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现代物流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计划经济时代是以生产为中心,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库存大,占用资金多,而运输和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设施利用率低,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资金的流动是以获取利润为前提条件,“唯利是图”是其根本的特征。通过运用现代物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再次,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可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任何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一样,现代物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带动了劳动就业的扩张。而第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的投入能创造出比第二产业多得多的就业岗位。 最后,发展现代物流业,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对外开放。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是一个地方十分重要的投资环境,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