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有:1、场地租金,2、人员工资,3、运输工具的投入,
4、运距及燃油费用,5、罚款,6、监控设备的更新每月的费用
。具体讲,(显性成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
隐性成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回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财务模式论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物流成本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而是分散到材料采购、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账户。目前国际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形态类别物流成本控制、功能类别物流成本控制以及适用范围类别物流成本控制。
由于物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克服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而要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和控制才能找出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ABC 法)是适合于这些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物流成本模型控制论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综合集成国内外有关物流成本计算的模型和新型理论方法, 应用ABC 成本法、聚类分析法等物流成本测算方法,研究物流全过程,开发可操作性强的各类物流成本测算模型:物流成本总量的测算模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规模的测算模型、物流业成本水平的测算模型、物流成本节约效果的测算模型等。
三、物流系统成本控制论
物流系统成本的提出基于物流的不同环节的成本具有效益背反的特性,系统化是解决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的关键。这要求物流一体化,用系统化的观点管理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系统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的各功能即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组合、协调运行并共同产生出的新的总功能;二是供应链内部各企业物流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物流系统化是物流的本性, 它强调物流综合成本的降低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强调用系统化观点来研究物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挖掘潜力,降低物流成本。因此,把物流的各环节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系统目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整体上谋求总成本的最低化。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应为是物流总成本,而不是功能成本。
四、物流成本控制措施论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环节控制和全方位控制,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结合的控制,是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控制。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应在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其事先进行规划,事中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微观层面,通过对物流成本现状特征分析和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探索一系列有效措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控制物流成本,如制定物流成本控制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物流运作体系;物流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 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