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铁航卫生职业高中于1998年创建,由湖南省教育厅审核备案成立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职业高中,学校位于长沙南湘江新区九华经济开发区。是湘潭市关工委基金理事单位、湘潭市教育基金重点支持单位、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湘潭“农民素质教育”基地、湖南都市频道《魅力湖南》上榜品牌学校。
学校在大力推进职教升学的基础上,与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湖南省内知名高校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中考分数低、艺术零基础的学生,通过3年艺术类专向培训,实现弯道超车,考入心仪大学。
通过配备安保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校园监控全覆盖,为在校学生提供安全保障;配备齐全的硬件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借助5G互联通信,班主任可实时反馈每位学生的学习成长近况,实现家校互通,让家长放心。致力于全方位建设智慧校园。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不断壮大,2022年底于长沙南九华经开区特优地段购买了78亩地,兴建综合型标准校园。计划于2024年2月投入使用。新校区规划了艺术楼、教学楼、音乐厅、画展厅、公寓楼、运动球场等高品质的教学生活功能区。
学校设有航空服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动漫与游戏制作五大专业以及智能消防救援特色专业,并开设了本科冲刺班、对口升学班、订单就业班等班型。
学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前卫时尚、人才需求量大、行业和岗位稳定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开设“对口高考班”,为学生提供可靠的继续深造渠道。
师资力量雄厚,引入知名企业的行业资深应用人才和重点院校的教学骨干担任教师。将行业最新技术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职业生涯拓展和幸福生活创造能力。每个教学班配有专职班主任,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安全,严格执行校园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深入实施“文化立人、特色强校、质量兴校”的战略方针。重视德行教育,始终秉承先做人后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学校推行“文化+艺术”双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自身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升学策略。力求打造湖湘以艺术升学为特色的教育品牌。
您好,湖南省有5个主要产业:
1、文化产业:湖南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湖南出版成为了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湖南《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北京奥运会期间日发行量达100万份。 同时,湖南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广电、出版、报业、动漫、演出、娱乐等已形成优势,数字媒体、电视购物、手机报、网络等新兴业态悄然崛起,创造了红网、湖南在线、华声在线、星辰在线、女性在线、金鹰网等有影响的品牌。
2、电子信息产业: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光伏产业从无到有高速跃进,产业链全线拉通,形成了200兆瓦生产能力,千兆瓦规划正加紧实施,投资20亿元的硅材料、LED芯片制造完成了产业布局;7个种类的手机生产项目相继落户本省,手机年产量达到500万部,其中神经传导手机项目异军突起;软件产业居中部地区首位;原创动漫产量居全国第一。
3、高新技术产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29.86亿元,实现增加值1098.84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2%,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为54.35亿美元,实现利税334.52亿元。产业高度集聚,辐射作用明显。借助国家级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平台,依靠良好的产业基础、强劲的研发实力以及较完善的配套体系,长株潭地区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和洼地效应明显。
4、汽车产业:全省汽车产量由1.76万辆增加至14.50万辆,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30.2%;其中“十五”时期年均增长39.4%,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衡阳、邵阳、常德、永州相呼应的格局。全省231家汽车制造规模工业企业中,长沙100家、株洲16家、湘潭6家, 3市企业数占全省的52.8%,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63.7%;其他4市企业数占全省的36.8%,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31.3%。
5、物流产业:物流业规模快速扩张。初步测算,2010年末,全省社会物流总额27066亿元;实现增加值946.03亿元,比2005年的498.47亿元增加了447.56亿元,增长89.79%,年均增长13.67%;社会物流总费用2962亿元,增长1.42倍;完成货运周转量2958亿吨公里,增长78.1%;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267.16万吨,增长3.97倍;物流行业从业人员135万人,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产业之一。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到2010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227998公里,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总里程6450公里,其中已通车里程2386公里;公路密度105.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1.82倍;铁路通车里程4893公里,增长1.74倍;内河通航里程达11968公里,居全国第3位,千吨级航道达到607公里,建成千吨级泊位87个;形成了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5个机场相互配合、辐射全国的航空运输网络。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到2010年底,全省法人物流企业3100多家,注册资本金千万元以上的170多家,有62家物流企业通过国家A级标准评估,其中2家5A级企业,15家4A级企业。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物流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长沙金霞现代物流园被列为全国物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