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除去一些小型的快递公司和不计其数的同城快递公司,这里只统计了一些国内主流的快递:
顺丰速运: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
申通快递:申通快递有限公司;
邮政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圆通速递:上海圆通速递有限公司;
韵达快递:上海韵达速递(物流)有限公司;
中通速递: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
汇通快运:百世汇通;
天天快递、人人快递、宅急送。
2、每个快递公司之间的服务存在着一定差异,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快递公司排名。从
具体的情况看,每个快递公司都会有一定的投诉;但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评判,
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是快递的速度和货物的安全,从速度和安全方面着手,快递公司排名是:
(1)快递公司排名一:人人快递
手机终端在线发件,自由快递人5分钟内上门揽件,顺道送件,直提直送,中途没有中转,每个快件限时到达,同城快递中,2小时内必到。
(2)快递公司排名二:顺丰速运
顺丰速运起步价22元/kg,在国内快递中,起步价最贵的快递,但其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肯定。在部分相邻较近的省外快件中,能够做到次日到,大部分快件在2日左右到达。同城快递中能够做到快件当日到。
(3)快递公司排名三:圆通速递、申通通快递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相差不大,大部分的快件在4日左右到达,同城快递中可以做到次日到达。
(4)快递公司排名四: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递
这3家快递公司快件速度大部分在3-4日左右达到,有时候会长一些,同城快递中可以做到日次到达,但不保证。
(5)快递公司排名五:EMS
EMS全国几乎无盲点,偏远地区,速度一直比较慢(超过一周),消费者也认可。但是经过很多用户体验,别人走2天的快件,EMS要走4天以上。有人调侃到:“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使用EMS。”
货运界的“滴滴”?同时赴美上市的满帮和福佑差别巨大
市场集中度低、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冷链市场分散,市场参与者主要为众多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冷链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中冷联盟发布的《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显示,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数量约1832家,比2018年增加了165家。
华东地区竞争激烈、广东省的整体实力有待提高
分地区来看,2019年,我国华东地区的企业数量最多,共591家企业,占比32%;其次是华南地区,企业数量占比18%;华北地区位列第三,数量占比16%。可见,我国华东地区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分省市来看,2019年,我国广东省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最多,共有272家企业,且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山东省。但值得注意的是,截止至2020年3月,我国山东省的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一,而广东省的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数仅为3家,星级企业数量占比不到2%。可见,广东省的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集中度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电商巨头、快递巨头加剧行业竞争
我国冷链物流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电商巨头”、“快递巨头”纷纷加速布局冷链物流领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京东、苏宁和顺丰。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客运行业是滴滴一家独大,货运行业也有类似的两家企业,并且不约而同都要上市了,两家货运行业龙头企业赴美上市,福佑卡车5月13日登陆纳斯达克,满帮5月28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满帮是货运平台竞争激烈时期,由金牌投资人王刚(曾给了滴滴70万天使投资,获得超百倍回报)撮合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而来。福佑创始人单丹丹最早做的是线下物流,后砍掉其他业务专注于整车业务,并成立了线上 科技 物流平台。
但实际上,这两家企业虽然同样做货运行业的整车业务,但业务模式颇有不同。
尽管都属于租车领域,这两家货运平台跟滴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大家对货运行业了解的可能不多,但是应该都租过房子,用过租房子的软件。而租房子的软件,可以分为两种阵容,第一种是58同城这样的,第二种是贝壳找房这样的。
58同城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个信息撮合平台。房东可以在58同城上发布自己的房源信息,自己决定价格和出租方式,而有需求的租客则在众多的信息当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和房东自行达成交易,58同城只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而不对交易负责。而贝壳找房则所有不同,贝壳找房会确定房东房源的真实性,并和房东谈好价格,确定了交易模式之后再将房源上架。租客确认租房以后,租金是先付给贝壳找房的,再由贝壳找房把房租付给房东,并赚取中间的差价。
这两者之间的显著差别就是,前者是信息撮合平台,后者是服务平台。前者只负责撮合信息,不对交易过程负责,而后者不仅撮合信息,还对交易过程设定规则,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掌握交易的达成。
这样的模式差异其实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对于货运平台行业来说,满帮的主要业务模式就是信息撮合平台,也就是帮助货运司机和运货需求方整合信息并在平台上发布,而交易由供需双方自行达成,平台不参与定价和物流交付环节。
而福佑卡车做的则是服务平台,不仅提供交易平台,还介入交易、订单分配、定价过程,把控交易的全流程,对交易成功率负责。
因此两家企业可以说既是在一个赛道上竞争,也可以说赛道不完全一致。
业务模式的不同,注定了满帮和福佑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不一样的。
这两家企业都有自己的APP,满帮既有司机端APP,也有运满满和货车帮两个货主端APP。而福佑则有专为卡车司机开发的找货平台福佑好运和货主端APP。
货运行业有个显著的行业特点,就是货少车多。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抓住货运信息,谁就占据了主动权。
根据市场数据,运满满司机端APP的渗透率为0.69%,货车帮司机端APP的渗透率为0.47%,运满满货主端APP的渗透率为0.28%,货车帮货主端APP的渗透率0.17%。而福佑好运APP渗透率则0.03%、福佑卡车货主APP渗透率为0.003%。
可以明显看到的是,福佑卡车的APP在用户规模和渗透率上,都远不及满帮,渗透率甚至不及满帮的十分之一,这正是两者的商业模式差异导致用户构成不同而造成的。
简单来说,就是福佑在货主方面更依赖大客户,而总体用户规模则相对不高。在司机方面,福佑的要求和管理介入程度都更高。
福佑卡车的托运人主要分为两类:KA(大客户)托运人与SME(中小企业)托运人,前者比如德邦快递、长城 汽车 等,后者则是数量更多的中小客户。而福佑的营收,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KA托运人。根据福佑招股说明书,2020年,福佑卡车55.8%的营收来自于德邦物流、京东物流和顺丰速运这三家KA托运人。
而满帮的用户则更加广泛。根据满帮的招股书,2020其全年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了1738亿元,订单量达7170万单。2021年第一季度,其平均货主月活数(MAUs)达122万,履约订单数达2210万单。
再来看福佑,截至2020年底,使用了福佑卡车服务的托运人才4860家,两年前这个数字甚至不足1000。而福佑交付的货物累计才320万件,相比于满帮,甚至不及其过去一年数量的二十分之一。但是由于其是服务平台,其交易质量则比较高,配送及时率为95.2%,而货运服务事故率为0.02%。
业务模式的不同也决定了两者的盈利状况差异不小。2020年,满帮集团达到25.8亿元,毛利率4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2.81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8.67亿元,同比增长97.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大增324.4%,达1.13亿元。
而福佑卡车2020年的营收为35.66亿元,净亏损1.16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营收约为11.8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5450万元。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疑问,为何福佑的营收规模比满帮大不少,但是其净利润却远远不及满帮,甚至一直未盈利?
因为满帮直接以信息撮合业务的差价(货主支付的费用扣除平台给卡车司机的费用,即货运经纪服务)入账,而福佑卡车的营收一栏是货主支付费用。
换句话说,福佑的营收与其GTV相当,而满帮的营收则与其毛利润相当,这也是为什么计算净利润以后,满帮净利高达2.83亿元,而福佑却是亏损1.16亿元。
总体来说,由于福佑介入交易过程,对交易结果负责,因此其管理成本相对比较高,而其又处于开拓市场的阶段,因此还在烧钱补贴,靠融资来维持现金流入。
满帮和福佑商业模式的差异,也注定了两者在内部管理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核心人员上,福佑的核心人员可能会更加偏向于技术和研发人员。从福佑的招股说明书中也可以看到,单丹丹持有福佑12.85%股份,而其技术合伙人陈冠岭则持股1.3%,除此之外,福佑再没有个人持股。
而相对来说,满帮更加重视的很可能是市场人员,截至2020年,满帮总员工数4059人,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而销售和市场人员就占据了2189人,占比53.9%,对于满帮来说,如何提高市场渗透率是其首要目标。
但对于福佑来说,市场人员在未来的地位很可能也会提升,因此仅依赖大客户的模式让其面临的较高风险,其现在已经在开拓中小托运人业务(SME),虽然目前营收占比不足5%,但是这是福佑扩大市场规模的必经之路。
满帮和福佑都是货运服务平台,做的是车货匹配,但是细细分析下来业务模式却大有不同,进而导致其用户构成、盈利水平和核心人员上均有差异。满帮做的是流量生意,是撮合平台,而福佑卡车做的是服务生意,是承运平台,你更看好哪一家企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