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农产品物流不断完善
? 我国的农村物流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各地在政府以及市场机制引导下,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滞销等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各类农副产品的销售,物流业也在农村得到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对“三农”工程的不断推进,推出多种惠农政策以及建立农产品绿色运输通道,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更好的便利,这使得农村物流业能借助国家的这些政策实现自身的发展。
? 二、农村物流形成多元化体系
? 农村物流建设近几年实现了物流的国有企业以及农村供销社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龙头企业等逐渐参与到农产品运输中来,逐渐出现了连锁超市、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产品物流主体,各地基本形成了农产品物流主体,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促进作用。
? 三、农产品运输能力逐年增加
? 从农产品物流运输增长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物流在2004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物流总产值由3156亿元增长到8948亿元,实现了总值2.8倍的增长,并且增长曲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快速增长主要借助于我国农业种植的多样化与生产方式的多元化,并且随着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农村道路的改善,农产品的运输量和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 四、农产品物流平台建设加快
?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个体商贩实现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并不能实现农产品大规模的销售需求,因此,为了解决农产品因运输以及商品流通等问题,地方政府积极建设农产品物流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购物整体趋势,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并且建立了从农产品生产到交易的一整套网上实现过程,这极大的促进了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新华社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31个省份、80%以上的地方城市以及60%以上的县级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平台,基本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物流。
?
2014山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总产值比率
总产值:统计学名词,时期指标(月、季、年),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成果。换句话说,总产值就是劳动成果的价值量表现,是生产单位、生产部门、地区或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生产总规模的指标。
净产值:生产单位、生产部门或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毛利润=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进货成本);
净利润=总销售收入 - 总销售成本 - 总费用 - 总税金 - 总利息
这个“总”字要注意,是要在独立会计期间应用。例如,1个月/1年就是一个完整期间.
2014山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总产值比率16.2%。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9631.7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6.2%,全省各种运输方式换算货物发送量26.48亿吨,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