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何以如此衰败?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转贴)
湖北在全国的区位优势是显而易见,无可争议的。尤其是武汉坐拥九省通衢之地,无论文化、资讯、商业等各方面的交流都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自古以来,湖北(荆楚大地)从来都是全国的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文化之土。荆楚儿女聪明好学,人才辈出,以至于古时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的牌匾都题为:“于斯为盛,唯楚有才”。如今的武汉又是全国的三大高教中心之一,可以说湖北的发展从人才来说是不缺的,而且绰绰有余。无论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人的因素都是首要因素。湖北在全国有人才优势,有区位优势,有湖北的老祖宗留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自古以来湖北(荆楚大地)在全国的地位却从来没有象现在如此衰败过,湖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究竟是为什么?鄙人才学疏浅,见识不多,仅提出个人浅见,供大家讨论。我认为湖北的发展十二个字可以概括,即:政策首要,思路重要,勤劳致富!
一、政策首要
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发展经济,政策是首要的。由于本人近几年在浙江打工,所以对浙江省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有所了解。据说在浙江开办私人小工厂或者个体经营店铺, *** 部门至少在三年之内是分文不收的,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有的是五年。这对于鼓励和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是尤为重要的。因为万事开头难,创办一个小企业,开一个小店铺更是如此;一方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千方百计的筹措资金,以唯系发展。 *** 部门对私营、个体经济不仅鼓励其发展,在几年内不收取各种税费,而且还积极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创造种种优良发展环境, *** 明文规定,不允许 *** 部门对私营个体经济“吃拿卡要”等等不良行为。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正因此有如此好的政策,所以浙江省成为中国民(私)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民(私)营经济对全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70%。不象湖北省的政策,个体开一个小店铺还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 的各种税费就接踵而至,致使个体经营户不堪重负,再遇上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济,最终难逃破产关门的厄运。 *** 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许多私营、个体经济就被扼杀于创立之初。 *** 部门为何如此心急,如果把鸡养大了,能下蛋了, *** 部门可以天天收获鸡蛋难道不是更好吗?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都不明白吗?
想当年湖北也有着非常不错的发展势头,潜江的幸福村发展乡镇经济当年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与天津的大邱庄、江阴的华西村、河南临颖的 *** 齐名于华夏。现如今又怎样?也随着湖北的经济在全国衰落的一塌糊涂。这是令六千万荆楚儿女非常痛心疾首的问题,湖北省 *** 并没有把潜江幸福村的发展作为全省的示范典型,也没有积极的扶持并积极制定政策向全省推广。设想当年如果湖北省 *** 积极肯定潜江幸福村的发展模式,并积极扶持推广,那么如今湖北省的经济发展绝不亚于江苏和浙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浙江人到富庶的鱼米之乡湖北来谋生,现如今由于湖北经济发展缓慢,缺少就业机会,逼迫著几百万荆楚儿女背井离乡,远赴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其中的辛酸与痛楚向谁诉说,只有打工者自咽苦水。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记得湖北潜江幸福村发展乡镇经济时湖北省的领导好象是关广富,湖北省的老百姓对他的评价如何?恰如其名,关住了广大老百姓的致富之路。可谓湖北发展经济的历史罪人。现如今湖北省要发展经济首要的因素就是制定好的政策,大力支援扶持私营、个体经济,以湖北的人才、区位、文化优势,何患发展无路?湖北省、武汉市的发展不要“等靠要”,不要过多地指望中央 *** 的政策倾斜,全国需要中央 *** 支援的地方太多了,中央哪顾得过来呢?唯有湖北省、武汉市 *** 自己制定政策,寻找出路,立足......
武汉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贪官太多了呗^_^
还有一个原因哈:据说武汉一直嚷嚷着要成立直辖市,这也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事情,还不知道会怎么发展呢,看具体以后怎么定吧
武汉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武汉在改革开放头20年内是中国没落最快的城市,最近几年稍有起色,应该说未来10年是武汉发展的关键期。就地理位置、科教优势来说,武汉是中西部最好的。但长江和京广线交汇的这个特大城市的发展却总是不如人意。武汉的湖泊很多,49年后很大面积的湖面却被填了,严重破坏了环境,现在连东湖的鱼都不能吃了。那么多的高校好象没有对武汉的发展有突出的作用,光谷矽谷之类的词依然还停留在口号。现在的武汉好象78年的中国,这个巨大的城市已经站起来了,但是还没有站稳站直,百废待兴。
武汉未来的优势在于长江上的巨型港口、在于未来的大型物流空港、在于大规模的高校丛集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于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复兴、在于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崛起。说芝加哥太遥远,20年后能发展到神户或名古屋的水平就很不容易了。总体上说,武汉过去五年的发展确实可圈可点,让湖北的一把手都去上海高就了。
黄冈鄂州黄石都在江边,除了发展成为武汉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基地,还可以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中间层次的制造业转移。这三个城市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完全适合广东的那种制造服装鞋子的低端产业转移过来。还有,中国的军用造船业大多位于沿海,从国防角度考虑战时容易遭受袭击,而内陆地区除了长江,其他的江河都受通航吨位的限制不能制造大型军用船舶,因此长江中上游的军用船舶工业必将有巨大的商机。例如象武汉青山船厂之类的企业即将进行大规模船舶制造业扩张,但武汉的长江岸线资源已经很紧张;黄冈鄂州黄石三个城市必将成为青山船厂未来的生产基地。
宜昌和荆州是另一个关注点。这里的交通不如鄂东方便,但都紧邻长江,通航能力也不受三峡大坝的船闸制约,是未来湖北省的另一个经济重心。十堰和襄樊受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影响,未来只能走环保经济和软型产业的路子,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对经济会有些影响。
湖北人是九头鸟,优点缺点都很明显。心计较多但容易写在脸上,反而显得挺可爱的。湖北人的聪明才智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希望今天的九头鸟能成为明天的九头鹰九头龙,就象当年辛亥革命一样为中华复兴再立新功。
武汉,长沙,南昌,这么相似,为什么南昌没发展起来
首先,武汉是民国时期的大城市,30年代的中国只有大上海和大武汉两座大城市。
然后就是北京和广州开通了京九,武汉是必经之地,但是长沙和南昌总要选一个,为什么选长沙就不用我解释了。
武汉乃至中国内地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武汉属于中国的内地,内地经济发展不起来,通常的说法是缺乏内需。为什么没内需?通常的说法是大多数中国人没钱,分配不公,所以没有需求也就带不动经济。
可问题是沿海在同样的体制下也分配不公,为什么沿海的经济能发展起来?沿海可以与整个世界联络在一起,内需与外需两条腿走路。所谓的外需,其实就是从最初国家外汇的需求,为解决多余劳动力而产生,而产生的大量消费品出口加工企业。沿海地理的优势,低廉的税收,廉价的劳动力,总之国家放水给沿海成就特区的许多便利,于是沿海经济首先发展起来。沿海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那些所谓穷乡僻壤的地方,这些地方国企本就不多,国家也从这里收不到多少税,所以国家也愿意放水给这些地方养鱼。相反改革开放初期东北的税一直很重,沿海能轻装上阵而东北却不能。
武汉三镇为何不发展汉阳?
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再就是武汉。“大武汉”之称由来久矣。
大武汉非武 *** 的自称,而是源于广东中山人氏的概括。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说到大武汉,不能不提到张之洞。这位晚清重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近代改革开放新风的引领者之一,在长达18年的湖广总督任上,在武汉办学堂、开(兵)工厂、修铁路、筑大堤,使武汉备受全国瞩目,一跃而为“仅次于上海的大都会”。
大革命时期,武汉曾经成为革命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又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当时有一首响彻全国的歌,歌名就叫《保卫大武汉》,歌中唱道:“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保卫她,像西班牙保卫马德里”,“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1954年,武汉遭遇历史上特大洪水,长江沿线乃至全国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鼓舞千万中华儿女与长江大堤共存亡。1998年抗洪, *** 高度关注武汉,又一次提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大武汉”。
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武汉的未来和城市的发展前景,有的人说再怎么挣扎也发展不起来,也有的说在五年后成为 100分
从历史角度看,凡是武汉兴盛之时,都是中国衰亡之际,凡是武汉平庸之时,皆为中华兴盛之机.近现代,中国最衰弱,而武汉为最兴盛时期,所以为了中国崛起,最好压制武汉,使之不能崛起.
而中原,古代人就说过"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所以中国强盛,还是要扶植中原.
至于湖北,国家应该重点扶植荆州,襄阳才对,这也是历史上本来的名城.而武汉,完全是近代中国衰亡的不祥之城,对国运实在没什么好处.
从地理历史上来说,近代武汉的发展是因为长江的阻碍\长江的水运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使武汉成为贸易转运中心,从而兴盛起来的.武汉长江大桥的修通和长江水运的衰落,中国 *** 的恢复,改变了武汉的贸易地位.中国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周边省区的人民都可以很方便地往来,从而就不需要汇集到武汉,在这种情况下,武汉怎么可能"复兴大武汉"?历史决定了武汉的崛起,也注定了武汉的衰落,人为地去改变没有用的.历史上荆州和襄阳的地位是由客观的政治经济原因的.
武汉,长沙,南昌,这么相似,为什么南昌没发展起
郑州和武汉有些相似。在国家城市战略上,两者纷纷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在交通枢纽定位上,两个城市都是核心枢纽。在城市群战略上,郑州独自担起了中原城市群,武汉、长沙与南昌则共享了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长沙与南昌,虽然都位列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但基本都是各自发展,长沙尚且有长株潭的强概念,南昌则只能与周围的小兄弟打成一团。
武汉和郑州。这两个中部城市一直犹如冤家,你是国家中心城市,我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你是交通枢纽,我也是交通枢纽;你有人口流入,我也有人口流入。你有城市群概念,我也有城市群概念。你在前几年缩减供地,我也在前几年缩减供地。
南昌和太原。在拉郎配的中部六大省会中,这两个城市存在感最弱。南昌最为中规中矩,各项指标都不突出,但人口却在持续流出,这会对房价形成抑制。至于太原,深受山西拖累,缺乏经济增长亮点,人口增长乏力,而且没有概念可以炒作,未来前景堪忧。
为什么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武汉发展不起来,却总是带来的人才外流
*子多,*子企业多,工资低,贪官多,生产,实业型企业少,人文素质差,人才自然外流了
武汉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
每个城市发展的都不慢
运单号查询物流需要到物流公司的官网最准确。
因为每个公司的单号编码规则不同,找到公司的官网,如果不知道的话百度一下就可以,因为一般物流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也开放查询和下单。如果官网无法查到只能打物流公司电话查询了,网购的话可以让卖家协助查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