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该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战略、所处的竞争环境、企业状况、外部的经济因素等。大多数企业往往倾向于扩大其外包业务数量,而忽视这些决策的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不恰当地外包决策可能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企业需要考虑能够外包的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状况和可能引起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决定外包和自营领域,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1、 (1)、企业必须识别自己的核心技能。如宝洁公司的核心技能领域是其市场营销领域,3M公司的核心技能领域是其精密涂层和聚合物等技术领域。企业必须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领域需要自营以加强其控制力,哪些领域能够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利于企业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需要考虑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为了确保外包政策的实施能够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应该从准备外包的领域来考虑自身相对于竞争者的位置。企业需要考虑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如果某种产品的供应很重要,那么该产品的供应商可能需要更多的自营以获得对该产品更多的控制力。 (3)、在考虑上述两个因素后,企业要对自己的状况做一个综合分析。企业自身状况将对外包决策产生影响,以制造业为例,外包业务分析的选择对制造能力、生产力、设备和技术都将产生影响。 (4)、需要考虑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因素。考虑到成本和投资的商业损失,经济因素将影响外包决策。 2、企业物流外包风险 在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后,企业可以初步决定哪些业务可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但是,在决定外包之前,还需要对外包的风险做一个详细地分析,以制定应急计划,争取有效地控制风险。企业的物流活动外包主要有以下风险: (1)、对企业有关职能部门的冲击,遭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如果外包是因为企业能力有限,产生的问题还容易解决。但是,企业物流活动的外包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很可能对相关员工产生影响,遭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2)、可能会降低用户满意度。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可能对企业员工产生负面激励的效果,可能影响企业的核心业务,会减弱甚至偏离全面质量管理或连续改进的初衷,另外,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能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从长期来看,由于对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3)、外包可靠性风险 如果企业因某些原因外包了一些战略性的物流业务,这些决策将存在严重的可靠性风险。如果这种风险很大,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其下游企业唯一可采取的办法就只能通过高花费来开发所需的能力或只剩下一个缺乏供应能力的供应商。 (4)、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能提供较差的服务或提高价格而使企业受损失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的能力以便外包更多的物流业务。企业必须决定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需要什么技能;尤其要决定,为了有效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还需要多少技术设计或信息系统的专家技能。短期内企业能够以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知识和能力来弥补其技术职能成本。但事实上存在着这样的风险,通过物流活动的长期外包,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会认识到企业缺乏专家技术,而提供较差的服务或提高价格,这样一来,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物流活动是完全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而接受一些风险,还是自身保留一些专家技术来处理相关风险,企业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5)、外包依赖控制程度 企业需要在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依赖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权衡。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会对其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其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为了便于控制企业应该选择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但是这种短期行为又会令企业的成本提高或服务质量降低。 五、企业物流方式的选择标准 企业自营物流还是外包物流,并没有唯一的选择标准。本文并不是说外包物流就一定比自营好。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现在还很难说企业自营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到底谁优谁劣。自营物流给企业节约了成本、带来了竞争力;但是企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业的发展相对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单个企业建立的物流系统很难达到一定的规模。而取得规模效益,正是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所在。 物流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商品周转率等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节约成本就是创造利润。企业外购物流,支付费用获得服务,不需要内部维持设备、人员来满足需求,从而使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为企业减负。物流公司凭借其专业水平,实施集中配送,实现原材料和产品的快速交付,保证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同时企业外包物流,可以加快存货的流动周转,减少存货量,降低或分散一部分风险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 与传统的企业为自己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物流服务相比,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更有经验,更专业化,企业与之合作的首要原因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选择标准应该放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价格和信息处理水平等关键因素上。 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合作也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但是,为了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迈出这一步。企业、需、要、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两者的员工一同工作,整合双方的信息系统以利于合作。研究表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一份详尽的、令人满意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态度是“脚走路”,即企业先将单项物流活动(例如运输)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再增加多项物流活动的外包(例如采购、包装等)。 企业在外包物流风险和收益之间反复进行权衡,一旦企业确定了外包物流决策,则需要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实际上,企业在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过程中就需要考虑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实力。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主要因素为价格、质量、服务商的声誉、业务范围和过去的经验等。 目前中国的物流市场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假以时日,在全球大环境下,随着国内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企业改制改组,理顺内部经营管理,提升物流认识,物流对于中国企业的壮大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物流市场
实施物流共同配送的决策过程一般是分析发展共同配送应注意的问题,构筑物流共同化体系,明确实施共同配送应注意的问题。
(1)发展共同配送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1.重复对应零售业向一时许杏销售为中心的连锁化、网络化、单品管理化发展的趋势;
2.在配送物流方面,货主企业之间应该相互合作;
3.应当取得本企业内部的一致认同,使企业各部门意识到共同配送对经营、对物流、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4.应充分评估同产业共同配送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5.在从事异产业共同配送时,应当注意客户分布状态,商品特性,保管、装卸、备货等特性,经营系统,物流服务水准以及取送数量等是否相似;
6.应注意订、发货信息系统以及系统时间、账单、条形码等条件的具备与统一。
(2)构筑物流共同化体系。物流共同化的建立应当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全面地加以分析、规划和设计,一其间建成一个心之有效、完善合理的共同配送系统。构筑物流共同体系的具体步骤是:
1.探讨物流共同化可能性;
2.参与成员的决策统一;
3.确立物流共同化推进主题;
4.系统的设计;
5.行政手续的办理;
6.资金调达
7.系统的成立与运行;
8.实施后的检查与改善。
(3)明确实施共同配送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使共同配送健康发展,实施共同配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参与共同配送的物流业务应对稳定,双方应签订比较稳定的共同配送合作协议;
2.在客户分布、商品特性、物流作业特性、经验系统等方面应具有相似性;
3.货主之间在物流方面可以相互合作;
4.货主和承担主体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5.利益分配要有具体的制度和方法,应制定明确的收费或费用分摊标准;
6.在共同配送合作协议中应对货主保护商业秘密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