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仓供弹机构结构设计(
一,对于弹仓供弹机构的要求
里新装弹。
1.结构简单、质量小、工艺性好
一般要求供弹机构的结构越简单越好,不仅节约制造成本,而且故障少。对于单人使用的武器,要求供弹机构结构紧凑、质量轻,便于战斗携带和使用。为了减轻质量,许多武器采用铝合金和塑料弹匣/弹鼓,如美国M16A2步枪和法国FAMAS步枪采用铝合金弹匣,奥地利AUG步枪和我国95枪族采用塑料弹匣对于大口径机枪和自动炮,弹鼓或弹箱常随枪身或摇架进行高低和方向转动,也要求其质量和转动惯量尽可能小,一般都由铝合金制成。另外,在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制造方便和成本,便于大量生产。
2.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在减轻供弹机构质量的同时,必须保证弹匣等零部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工作时或受到意外碰撞时,不会发生塑型变形和破损,以避免出现故障。供弹机构应尽量密封,以防尘土浸入,并应有防雨水的功能。
3.擦拭、维修方便
弹仓供弹机构要易于分解、结合,以便于擦拭、涂油;在发生故障时,要易于排除;在停止射击时,应便于排出武器里的弹药。
二,弹仓供弹机构的类型
弹仓供弹机构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弹匣、弹盘、弹鼓。
弹仓供弹具分类图
1.弹匣供弹
(1)弹匣分类即外形
枪炮弹在弹匣体内上下成平行排列,供弹时枪炮弹沿直线或弧线移动。根据弹匣和武器的连接方式不同,通常又把弹匣分为固定弹匣和可换弹匣两种类型。
固定弹匣习惯上也叫弹仓,它不能从武器上取下来,枪炮弹用完后,只能在武器上重新装填。采用固定弹匣可以降低武器在战斗状态下的全重,但武器的实际射速较低,密封性较差,主要用于威力较小的步枪上。
可换弹匣是可从武器上取下的弹匣。枪炮弹用完后,将弹匣从武器上取下,换上装满枪炮弹的弹匣。采用可换弹匣的武器,更换弹匣的时间比装填固定弹匣的时间短,且容弹量大,因而具有较高的实际射速,在自动步枪、冲锋枪和手枪等武器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必须配备足够的弹匣,这将增加武器的总重量,降低武器的机动性能。现代武器主要使用可换弹匣。
可换弹匣的外形决定于枪炮弹的结构和枪炮弹在弹匣内的排列。常见的有弧形弹匣、梯形弹匣和矩形弹匣。
弹匣的三种外型
弧形弹匣主要用于弹壳锥度较大,枪炮弹容弹量较多和全底缘式枪炮弹上。其优点是:①匣内枪炮弹排列合理,输弹时枪炮弹之间无相对移动;②容弹量大;③枪炮弹在弹匣内运动的一致性好,供弹平稳。缺点是:①形状较为复杂,制造难度增大;②携带、运输和战斗中取用均不方便。
梯形弹匣是弧形弹匣的简化形式。在弹匣容弹量不需很大时,常取用梯形弹匣。矩形弹匣主要用于无突出底缘且弹壳锥度很小的枪炮弹。
三种常用弹匣中,矩形弹匣和梯形弹匣在使用、生产和运输上都比较方便。
1.弹匣种类
弹药在弹匣体内成平行排列,并沿直线或弧线移动。根据弹匣与武器的连接方式分为固定弹匣和可更换弹匣。
(1)固定弹匣
习惯上称为弹仓,弹匣固定在武器上。弹药打完后,只能在武器上重新装填,非自动步枪多采用这种弹匣,如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的弹匣。采用固定弹匣可以降低武器在战斗状态下的全重,但容弹量小,一般不超过10发,且重新装弹较慢,使武器的实际射速较低,密封性差。
(2)可更换弹匣(或活动弹匣)
弹药打完后,可将空弹匣取下,换上事先已装满弹药的弹匣。采用可更换弹匣的武器,更换弹匣的时间比向固定弹匣重新装弹的时间短,且容弹量大,提高了武器的实际射速。但在战斗中,必须配备足够多的弹匣,而在射手身上增加了重量。现在已采用轻金属(如铝合金)或工程塑料弹匣来减轻射手的负担,具有一定透明度的工程塑料弹匣还便于射手观察弹匣内的余弹数量。手枪、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一般用于近距离交火,需要尽快装填弹药,故一般使用可换弹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