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宝宝最好的口粮,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于是,母乳喂养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但或许只有母乳妈妈自己知道,母乳喂养到底有多“疼”。
朱丹分享母乳喂养心得
去年12月,朱丹喜提二胎,顺利晋级二胎妈妈。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朱丹这次当妈明显从容多了。生完二胎以后,她便在网上分享起一些自己当妈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交流喂养经验。
生完娃后,朱丹分享的第一件事,便是母乳喂养。她说当初生小小丹时,在母乳喂养这件事上遭遇了各种挫折:生理性涨奶、乳头皲裂、奶水不够……
没经历过的人或许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每个母乳妈妈提到这些字眼,浑身都会一颤,因为它们太疼了。
在很多人眼里,母乳喂养是温馨的、充满母性光辉的,因为宣传图里就是这样的,妈妈哺乳时总是一脸的幸福与宠溺。
实际上,母乳喂养背后更多的是看不见的疼痛。
先是生理性涨奶,胸前二两肉变成了两块坚硬的石头,轻轻一碰就钻心地疼,让人走路都不敢迈大步了。
坚强如章子怡,都说生理性涨奶是她这辈子经历过的最大的疼,比她拍戏把整块指甲打飞都疼。
接着是堵奶、乳头皲裂、乳腺炎、通乳师通乳……
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乳房不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刑具。每一次哺乳,每一次触碰,都是一次用刑,疼得人直发抖,直冒冷汗。
经历过母乳喂养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痛并快乐着”。
母乳喂养是选择不是枷锁
喂奶看起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对于不少妈妈来说却是要了命的大事。稍不注意,就会折磨得人苦不堪言。
作为一名曾被母乳喂养折磨过的人,Mommy有些话想要对正在这条路上挣扎前行的妈妈们说。
如果想要自己在母乳喂养这件事上少遭罪,就要及早储备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生完孩子以后,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可以帮助我们用正确、科学的方式给宝宝喂奶,让母乳喂养过程更顺畅一些。
如果知识储备不够,很容易掉入一些坑,让自己白白遭罪,比如产后立即吃得太过油腻,以为是大补,其实是为后面堵奶挖的坑。
早点学习如何正确衔乳、如何把控哺乳频率、如何应对涨奶等,就可以减少乳头皲裂、堵奶、乳腺炎的发生。正确的知识,科学的方法,不仅能让我们在母乳喂养这件事,越走越顺畅,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少遭罪。
另外,妈妈们也需要在心里记住一件事,母乳喂养虽然好处多,但也只是我们喂养方式的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很多女性就是被所谓的母爱的伟大给束缚住了。母爱是伟大,但这并不是要求女性去做唯一牺牲个体的原因。爱孩子也要顾好自己,在手机里装个G动,恢复良好身心状态才能更有精力看孩子!我会爱我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放弃自我,放弃人生。
我们没有必要把母乳喂养和爱孩子等同起来,觉得坚持母乳喂养的才是好妈妈。母乳喂养只是我们的一种选择,它不是评判妈妈优劣的标准,也不是衡量爱孩子与否的标准,不要被它绑架。
作为妈妈,我们努力坚持母乳喂养,但不用太勉强自己,尽力了就好。养娃路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和方式爱孩子、陪伴孩子,而不是只有母乳喂养这一件事。
什么是猛长期,母乳妈妈如何应对婴儿猛长期?
因为每个宝宝的食量都不同,所以有的宝宝就会喝完储奶袋里的奶,也有的宝宝会喝不完储奶袋里的奶,于是有的家庭就会将储奶袋里面的剩余奶倒掉。那么储奶袋里面的奶喝不完怎么办,手动挤奶怎么挤到储奶袋里?
储奶袋里面的奶喝不完怎么办冻奶要先解冻、再加热给宝宝喝、一般常温下可以放置四个小时左右、如果宝宝一时间不喝的话就别太早拿出来加热后的冻奶不能再次加热的、所以解冻后喝多少加热多少、剩余的奶还是要冷藏的。
储奶袋,又名母乳保鲜袋,是一种食品包装用的塑料产品,主要用于储存母乳。妈妈们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也许需要和宝宝暂时分离一段时间,但仍想继续让宝宝喝到母乳的,备个储奶袋就非常有必要了,坚持母乳喂养,是很多妈妈关心的话题,可以说是妈妈必修课。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统计发现,产后2个月以上的哺乳人群中,有高达75%的妈妈,单次母乳的泵取量在150~200毫升之间。这也就是说,这个规格是最适合大部分人使用的。即便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妈妈,乳汁少于150ml,那简单,一次用一片就了;而乳汁多的妈妈,取两片,相当完美!
首先是取出一袋中的一片, 然后找到储奶袋的顶端,上面会有道开口,沿着虚线部分,轻轻一撕就可打开。基本上储奶都是经过了辐照灭菌消毒,袋子内部是真空无菌状态的,撕开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手动挤奶怎么挤到储奶袋里在哺乳期,总有时候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及时给宝宝喂奶,妈妈都知道,如果不及时把涨奶的乳房排空,会影响泌乳量。所以啊把奶从乳房中挤出来就成了妈妈们要练就的技术,可以选择用吸奶器,也可以用手挤,总之妈妈喜欢哪一种方式由妈妈决定。
首先洗洗手,然后两手分别按摩一下胀胀的乳房,这时妈妈会感觉更放松,有时候会有泌乳反射,这样乳汁开始往外滴。
从最胀、滴得最厉害的那侧乳房开始,用随身携带的干净的瓶子口对准乳头,而且手沿着乳腺的方向挤压。拇指和其他手指先分别在12点和6点的位置,然后10点和4点的位置如此变换角度,以便清空乳房中的全部乳汁。
乳汁会从喷射状态渐渐变成一点点的滴的状态,基本上挤奶算是完成了。再换另一个乳房重复这个过程。
如果你是头一次挤奶,可能挤出的乳汁量很少,没有关系,只要多加练习,大多数妈妈都能在10-15分钟内挤出至少几毫升的的乳汁。
而且乳汁的产量时高时低很正常的。如果妈妈是上班时间储存奶,那么至少每三个小时挤一次奶,然后用储奶袋放在冰箱里或携带保温袋里
猛长期出现的时间规律:
宝宝出生后3 4天,是排胎便,降体重的区间,体重降低一般不超过7%,到新生儿7 10天左右,就快速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接下来,就是第3周,第4周 第6周,第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然后是宝宝一岁前后,这都是婴幼儿猛长期。
基本上宝宝一岁之内,其生长发育都非常快。出生4 6个月,体重达到出生时体重的2倍;到宝宝1岁时,体重是出生体重的3倍,身高增长25厘米左右。
猛长期宝宝的一些特殊表现:
1,奶量大增,喝奶的次数翻倍:
猛涨期的宝宝奶量非常大,比如说平时喝100毫升,猛涨期可能要喝130~160毫升;平时一天喝8次奶,猛长期到了宝宝每天要喝16次奶才够。
2,脾气暴躁,无理取闹,生长发育痛:
猛涨期的宝宝身体快速发育,会导致宝宝肌肉和骨骼的发育疼痛。这种不适感,会影响宝宝的情绪,表现为:宝宝发脾气,含着奶头不放,扯奶头,大声哭闹不止等等。
3,睡眠质量倒退,白天不醒,晚上不睡:
猛长期的宝宝晚上非常难带,不好好睡觉,哭起来,也不好哄。放下就醒,抱着才睡,让人疲惫不堪!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养成孩子奶睡的习惯,到了白天就睡得很香,黑白颠倒。
如何应对猛长期宝宝呢?
1,母乳喂养的妈妈,不要轻易加奶粉。实际上只要宝宝不停地吃,母乳就会加大分泌量,不要怀疑自己母乳不够,而是猛长期宝宝本来就这样子。
2,尽量保持耐心吧,有时候忍不住想发火 ,也得忍一忍。给宝宝多多安抚,宝宝长得快身体发育带来的不舒服,妈妈应该多理解。宝宝只要想吃,就给喂,不要怕麻烦。
3,经历猛涨期的宝宝,妈妈如果乳腺管通畅,此时就应该适当增加肉蛋奶的摄入量,另外还要多吃一些鱼肉,保证母乳当中含有足够的不饱和脂肪酸。
4,为了适应猛长期宝宝的睡眠习惯,宝宝什么时候睡,妈妈就跟她一起睡,家务活就少干点让粑粑来收拾。否则白天睡不好,晚上睡不好,身体就会被拖垮掉。
5,再次提醒一下:一定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为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提供稳定性,能有效减少宝宝睡眠不踏实。
宝宝的生长并不是一条直线,相反宝宝的生长曲线是弯曲的,有峰有谷,处在山峰的时间就是宝宝的猛涨期。 猛涨期孩子的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猛涨期一般发生在宝宝一岁内。
猛涨期的表现
首先, 猛涨期的宝宝奶量会突然增大,孩子会频繁的吃奶, 很多妈妈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奶水突然变少,事实是宝宝饭量变大。
第二,很多宝宝到了猛涨期睡眠开始倒退 ,可能一晚上醒两次,到了猛涨期一晚上能醒五六次。严重的时候我女儿一晚上七八次,会让妈妈很疑惑,为什么突然间宝宝睡眠变差,毫无征兆。
第三,猛涨期的宝宝脾气会变得很差 。猛涨期往往伴随着宝宝的坏脾气,很多宝宝会发脾气、哭闹、甚至吃奶的时候去咬乳头,让妈妈感觉特别焦虑和困惑。
第四点,猛涨期过去之后,宝宝的身高和体重都会有所增加, 或者宝宝的大动作会有飞跃的进展,比如宝宝突然会翻身了、会爬了等等!
猛涨期的时间宝宝的猛涨期一般出现在刚出生的几天之后,出生半个月左右,三个月左右,六个月左右,以及九个月左右。宝宝的猛涨期往往伴随着宝宝大脑的的快速发育和大动作的进展。有时候猛涨期可能就两三天,也有可能会持续一周左右。每个宝宝都是不同的,妈妈们要结合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做判断。
猛涨期的应对方法
满足宝宝猛涨期的需求,猛涨期宝宝会频繁吃奶,妈妈们不要担心乳汁不够,只要频繁的去喂养孩子,让宝宝去多吸乳汁,就可以了!
对于宝宝烦躁的哭闹,尽量的多去安抚宝宝,因为猛涨期只有短短的几天, 妈妈要有耐心,也可以多让家里人来共同分担,尽量让自己心情平稳!
什么是猛长期?
所谓猛长期通俗来说就是婴儿在一个阶段内发育的比较快。
婴儿猛长期有什么特点?
婴儿吃奶比平常更频繁,有时刚吃好就要吃,而且婴儿比平时更烦躁,容易哭闹。 夜醒次数也会增加。
猛长期什么时候出现?
一般来说,猛长期大约是出院后刚回家的几天,如在7到10天,2到3个星期,4 到6个星期,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一岁后,甚至到了青春期还会发生。
婴儿猛长期也并不一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每个宝宝的发育不一样,猛长期有所不同,宝妈不必刻意在乎时期,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就能知道。
猛长期持续多长时间?
猛长期一般持续2到3天,有时也会持续一周时间。
怎样应对猛长期?
照顾猛长期的宝宝妈妈也会精疲力尽,感到困惑。
对付的关键就是单纯的按需哺乳!不要让猛长期干扰你喂奶的信心。宝宝想吃就给他吃,想要抱就多抱抱,积极响应宝宝的需求。不要怕惯坏宝宝,宝宝的需求得到满足,宝宝会哭的更少,更快乐,长大后也是性格开朗的宝宝。
当宝宝烦躁时也可以带宝宝出去逛逛,看看新鲜事物,宝宝会很开心的。
婴儿不是单纯的线性生长,会经历好几个猛长期,一般说来,是刚出院回家第7-10天、第3周、第6周、第3个月、第6个月,前后会有时间差异。
这几个阶段,婴儿身高体重增长会比较快,还会表现出 易急躁易哭闹易惊醒, 吃了睡睡了吃,奶量增加,反反复复,感觉一直没吃饱,咬着乳 头拉扯,持续2、3天,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猛长期频繁的哺乳需求 会让 母乳妈妈 措手不及,这阶段完全 按需哺乳 ,适应宝宝的喝奶需求,妈妈的身体会迅速调整,多分泌母乳,增加供应。
在喂奶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出现吃奶不安,反复拉扯乳 头,妈妈不要慌,轻拍或轻摇,或者用温柔的哄一哄,让他感觉到安心。
宝宝奶量需求增加,妈妈需要的能量就更多, 平时多喝水,合理饮食 ,补充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等。
我第一次知道“猛长期”,是在宝宝20天的时候。那天,宝宝总是哭,总是哭。吃完奶睡着了,半个小时就哭了,哭了还是要吃奶,而且把我的母乳都吃完了,还舍不得松嘴,最后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又过半个小时又哭了,于是进入这样一个循环中。但是,半个小时的时间,我还来不及泌乳,宝宝就要吃,自然是吃不饱的。
往往猛长期过后,也就是发现宝宝饭量大增之后,一定会发现宝宝有明显的变化。比如长高了,变胖了,突然会某种技能了。好像突然之间长大了似的。
猛长期过后,宝宝的饭量就会恢复,不会总是吃那么多的。所以不要以为宝宝的饭量大了就总是给他吃那么多,这样的话会导致宝宝肥胖的。
我家宝宝2个多月的时候,我是眼看着他的脸从圆形变成了鸭蛋形,有从鸭蛋形变成了椭圆形,再从椭圆形变成了圆形。几乎一天一个样,真的是眼看着脑袋就越长越大了。
又比如,宝宝2岁的时候猛长期过后,发现他开始长牙了。发现他突然能从1数到10了。好像突然间就开窍了一样。这个“猛长期”还真的挺神奇的。
宝宝出生当天,月子阿姨就想尽办法暗示我奶水不好,并和我公公以及我妈说继续母乳的话,孩子会饿坏的。
这时,我的主治大夫进来了,看了月子阿姨一眼,又挤出我的乳汁,说“坚持按需喂养,这么好的奶水,孩子管饱。”
我当时就明白了,原来这是月子阿姨觉得母乳费力而想的办法。而之后的较量,让我这个心理咨询师差点产后抑郁。
因为我自己看了大量的 育儿 书籍,所以在前6天,宝宝特别乖。但到了第7天,宝宝突然吃不饱,还哭个不停。
这时候,月子阿姨说“你奶水不好,孩子吃不饱”。而被灌输了几天这种说辞的公公,开始问我“孩子到底能不能吃饱?”
初为人母的紧张,孩子止不住的哭闹,长辈不理解的施压,让我感受到不安和焦虑。那一刻,我认同了月子阿姨的说法。
因为不能看书和手机,所以我也无法查证孩子哭闹的可能性。直到第8天,我忽然想起之前看书上说,孩子会有猛长期。
我翻开书,果然,宝宝的第 1个猛长期就出现在出生7天至10天。 宝宝进入猛长期,主要是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所以宝宝表现得吃不饱、睡不好、常哭闹。
宝宝的猛长期是分时段的,而且 宝宝每次的猛长期都较短,有时2到3天,有时会持续一周左右 ,所以妈妈想让宝宝个子高,就要抓住宝宝的猛长期这个关键时刻。
一岁前的宝宝在生长的过程中要经历这四个猛长期,妈妈们可以对照查看:
1、宝宝出生第7天到第 10天;
2、宝宝出生在2到3周期间;
3、3个月的时候;
4、6个月的时候。
除了这四个猛长期外,宝宝一岁以后也有自己生长规律的猛长期。
1、宝宝的饭量增加,吃奶频繁
一般宝宝的规律如果是3、4个小时吃一次奶,那么猛长期的宝宝吃奶可能会吃很长时间不松嘴,也会较往常频繁。
有的一个小时吃一次或者几十分钟吃一次,每次吃的时候宝宝表现出饿了好久的样子。
2、宝宝夜醒更加的频繁
猛长期的宝宝要频繁的吃奶,所以会导致宝宝频繁的夜醒,一醒来就要吃,吃饱了才能安稳的睡。
3、宝宝情绪多变
在猛长期的宝宝情绪多变,易怒,烦躁,有的宝宝还会因为长个子而疼得哭。宝宝会变得很黏妈妈。
所以, 妈妈们觉得忽然喂不饱宝宝,宝宝不乖了,别慌张,自信些,自己是可以照顾好宝宝的,宝宝只是进入了猛长期。
宝宝在猛长期阶段,除了身高体重的增长外,行为方面的发展也会导致宝宝需要吃更多的奶。
比如翻身,爬行,走路或说话,宝宝每一次的猛长期都和大运动有着一些关联。母乳很好地提供了身体和大脑发展的营养。
不要让宝宝猛长期突然增长的需求,干扰喂奶的信心。正相反,它会促使妈妈们更好地理解宝宝的需求。
这些额外的哺乳会给出妈妈们信号,以使产生更多奶。当宝宝的猛长期过后,你会发现:
应付的关键就是完全的单纯的按需哺乳! 如果你响应宝宝的信号,不以任何方式干预,你的身体就会迅速回应,并增加供应,通常在24至48小时之内就调整好了。
有时猛长期似乎要拖上一个星期。这时只要确保妈妈们饮用足够的水,就可以看到奶量增长。
妈妈们从大脑到身体,都会出于本能地感受到,宝宝知道他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要做的只是仔细聆听。
在猛长期,加配方奶或是按时哺乳,都是不建议的。 这种做法将会干扰自然的供需,使得妈妈们的身体不能按需产奶。
1、如果是已经添加了辅食的宝宝处在猛长期,那么妈妈就要注意给宝宝多吃东西了,但是注意每次不要吃得太撑,增加次数就可以了。
2、宝宝夜醒频繁的时候,妈妈不要嫌烦,宝宝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这时候妈妈调整好心态,多支持宝宝的活动。
3、宝宝总是吃完奶不松口,这是宝宝在寻找口粮,满足自己的食欲填饱小肚子,所以宝宝会很黏妈妈。
4、宝宝处于猛长期的时候对于钙的需求往往是比较多的,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以及钙,往往会造成植物神经兴奋,从而造成睡眠不安以及比较烦躁等症状。
5、妈妈们会很辛苦,如果觉得体力不支或心情郁闷,记得要及时对亲朋好友敞开心扉。
我娃刚进入猛长期的时候,我内心慌得一批。
发生了什么事,怎么感觉孩子总吃不饱,晚上还总闹觉,看着还分烦躁的样子。
是不是生病了呀?要不要去医院呀?是不是我的奶水不够吃了?
怎么办,怎么办?
不管了,先查一查吧,查完以后才知道这是到了猛长期。
一般来说,1岁之前有这几次猛长期分别是:
7到10天,2到3个星期,4到6个星期,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
每个孩子会有个体差异,大概会持续4-5天,最长7天左右。
处在猛长期的宝宝会进入烦躁状态,各种不满意,各种闹,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特别的照料。
宝宝会吃奶间隔变短,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喂奶状态。
按需喂养就可以了,纯母乳的妈妈也不用急着喂宝宝奶粉,宝宝不停的吮吸,会促进乳房产量,你的奶量也会跟着增加。
当时我的奶量比之前多了好多,完全够孩子吃。你需要适当增加饮食,多喝水。
宝宝容易哭闹,稍微不顺孩子意了就开哭,还哼哼唧唧的。
比平时易哭闹,我们也很容易跟着烦躁起来。
来,跟着我心里默念“这是猛长期,最多就7天,挺过去就好了。”
千万不要孩子烦躁我们也跟着烦躁,保证自己有个好心情。
如果实在烦躁,可以让老公请1~2天的假,让我们适当缓冲一下。
给孩子增加一些平时没有的项目,多带孩子去户外运动运动,小朋友都是喜欢接触大自然的。
规律的睡眠被打破。
睡整觉的开始夜醒,有的则会睡的时间变长了。不要太多担心,保持平常心。
最后敲黑板总结一句:不要着急给孩子加奶粉,保持好心情,及时补觉最重要。
格格巫 育儿 日记: 育儿 自媒体, 育儿 达人,专注科学 育儿 、亲子阅读,青云计划获奖者
老人常会说一句话:宝宝神长三个月,说的就是宝宝的猛涨期,其实从医学角度来说宝宝的整个婴儿期都是猛涨期,从出生到1岁体重会增加到原来的2~3倍,身高会比刚出生时长15~
25CM.
在婴儿的猛涨期宝宝喜欢哭闹,睡眠也会减少,这时候很多新手爸妈就会很担心,担心孩子会不会不舒服,或者是不是生病了。那么怎么来应对婴儿的猛涨期呢?
首先就喂养宝宝的方法,新手妈妈一定要多点耐心,因为这个时候宝宝会喜欢哭闹,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婴儿会吃几口奶再哭几声,或是用小嘴扯乳头,妈妈一定要有耐心,轻轻拍打后背安抚宝宝情绪,让宝宝安静下来,这样宝宝才能吃的时间长,吃的比较饱,顺其自然睡的也就比较安稳了。还有就是这个时候的宝宝,妈妈不一定非得规律几个小时喂一次,按需喂养就好,因为猛涨期的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如果规律喂养宝宝饿了就会哭闹。
其次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首先要适量的增加营养,多食含高蛋白、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以保证宝宝猛涨期的营养需求。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的增加毫升数。宝宝吃饱了自然哭闹就会减少,妈妈也不会太累!
从宝宝刚出生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渐入佳境,但是偏偏有几天打乱了我的认知, 宝宝几乎不停歇的吃奶,睡一会就醒,好哭,吃一会就哭,哭一会在吃,烦躁不安 ,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上网搜怎么回事,问儿科的医生,这才知道婴儿有个猛长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猛长期的知识,希望遇到这件事的宝妈不用焦急。
什么是婴儿猛长期? 猛长期婴儿有什么表现?
婴儿处于猛长期,由于生长速度过快,婴儿会有轻微的生长痛, 表现为夜醒比较频繁,哭闹不止,必须吃奶才能哄睡,我家宝宝那会就是特别难哄,一晚上醒好多次。白天吃奶更加频繁,但是是吃着玩着,我都怀疑是不是奶不够吃了,而且总是莫名其妙的哭闹 ,当时我以为是缺钙,还带着宝宝去医院查了微量元素,事实证明不是缺钙的原因。这才了解到了猛长期。
婴儿猛长期母乳妈妈如何应对?
猛长期过得很快, 但是宝妈也要注意分辨宝宝的哭闹是否是肠绞痛?一般肠绞痛的症状是突发性的尖叫,有时会声嘶力竭的大哭,无论怎么哄都不行,直到筋疲力竭才罢休 。最常发生在傍晚。所以宝妈们要注意分辨猛长期和肠绞痛的区别,合理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