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官方国际邮政编码为999039。但是在您的国际邮件邮递操作中,只需在信封上写清楚目的地的详细地址,以及收件人****即可,无需填写美国的邮政编码。为了使您的邮件更高速、安全的邮递,请用美国当地的语言再次写清楚目标地的详细地址。不过填写邮编,是能够让当地邮局可以更快分发您的邮件。
休斯顿隶书德克萨斯州,但是只是休斯顿的邮编就有如下很多:
(77001~77052、77053、77054~77099、77201~77210、77212、77213、77215~77231、77233~77238、77240~77245、77248、77249、77251~77259、77261~77263、77265~77275、77277、77279~77282、77284、77287~77293、77297~77299)您提到的
riverview drive 这个地方按中文理解好像是个名为:“河景”花园、之最、先锋之类的地方??。不知道应该对应上面的哪个邮编号段。??
有谁知道TRW天合是干什么的么?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间的交通工具,外形像飞机。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但由于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可以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
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煞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载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酬载比例较低。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补这个缺点。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这架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29.5吨。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37.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2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发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实验成果。
美国航天飞机创造了许多航天新纪录。航天飞机首航指令长约翰·杨6次飞上太空,是世界上参加航天次数最多的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Sally K·Ride)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把美国第一个黑人宇航员布鲁福德(Guion S·Bluford)送上太空飞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参加挑战者号飞行的莎丽文(Kathryn D·Sullivan)成为美国第一位到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1985年1月24日发现号升空,首次执行秘密的军事任务。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Tayler Wang)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1985年11月26日,亚特兰蒂斯载宇航员上天第一次进行搭载空间站试验。1992年5月7日奋进号首次飞行,宇航员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抢救回收卫星成功。7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上天,首次进行绳系卫得发电试验。9月12日奋进号将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第一位日本记者和第一对宇航员夫妇载入太空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航成功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极其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能将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的电脑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林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安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失败,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象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千米/小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暴风雪号首航成功,标志着前苏联航天活动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辅平了道路。原计划一年后进行载人飞行,但由于机上系统的安全可靠尚未得到充分保证,加之其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载入飞行的时间便推迟了。
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航天飞机停飞近3年,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对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遇难宇航员为斯科比、史密斯、麦克奈尔、杰维斯、鬼冢(夏威夷出生,日裔)、朱迪恩·雷斯尼克(女)、麦考利芙(女教师)。
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上午11时39分12秒,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空中心10英里上空,在“轰”的一声巨响之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凌空爆炸。美国全部航天飞机飞行因而暂停了3年,“星球大战”计划也遭受严重挫折。
可以参考baidu百科里面的啊:
TRW简介
TRW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 Inc.)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产品系统开发供应商,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TRW总部于美国密歇根州的Livonia,在全球27个国家有200多家生产和运营机构,员工约66000人,2007年全球销售额147亿美元。TRW在中国有14家企业,其中生产企业10家,对国内供应所有核心产品,包括制动系统、转向及悬架系统、乘员安全系统(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集成车辆控制、驾驶辅助系统、安全电子、乘用车诊断设备、发动机零部件 、紧固系统以及售后市场产品和服务。TRW亚太总部和亚太技术中心设在上海。
TRW主要产品
-制动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制动产品(包括制动模块、制动钳、制动鼓、转子);制动致动系统(包括推进器、刹车主泵、电控致动系统) ;
-转向及悬架系统:电动和手动拉杆齿条、转向齿轮系统;
-电控辅助转向系统:简称EAS,包括电动液压动力转向和电动力转向系统;
-悬架系统及部件:包括实时防翻转控制系统、稳定杆、控制臂和悬架模块;
-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化控速系统;
-商用车转向系统:全套系统及部件,包括电动转向齿轮和转向泵、转向支柱、转向杆、转向轴、转向连杆;
-安全气囊防护系统:全套系统包括正面碰撞防护、乘员区防护、侧撞防护、帘幕式防翻滚装置。部件有充气装置、囊袋和模块配置;
-方向盘系统:集成方向盘、安全气囊盖、和一应俱全的各类材质方向盘及多功能开关;
-座椅安全带系统:标准牵引器、烟火式牵引器、带扣配置、能源管理装置、高度调整器、座椅综合防护、主动式控制牵引系统(ACR);
-电子安全装置: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分析模块、关闭系统、车辆翻滚感应器、可视化系统、智能型电子防护装置(包括乘员传感,座椅承重传感、儿童座椅传感、全套车胎气压监控系统和门锁遥控系统) ;
-车身控制系统:取暖、通风、空调控制及致动(HAVC);车内控制和开关、雨量传感器、换档装置、能源管理控制器;
-发动机气门、气门结构系统和部件;
-工程紧固件和零部件:金属紧固系统、塑胶紧固系统、精确塑胶模具和配置、特种紧固件(如密封塞、线路封套、胶管紧固件和配平紧固件)。
TRW历史
TRW 具有悠久的历史,不断创新是企业最突出的一个传统。1927年,查尔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驾单机完成跨历史性的跨大西洋飞越时,他所驾驶飞机上的发动机核心部件,18个发动机气门,正是TRW前身企业生产的。TRW提供的部件,也用于1970年美国阿波罗13号太空船的传奇返航之旅上。TRW的工程师们是世界上首先提出混合动力车概念的人。TRW贡献了世界第一个电子控制的ABS系统,第一个Collette式制动卡钳,第一个两片式发动机气门,第一个正面碰撞安全气囊和传感系统,等等。
TRW的前身企业崛起于美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从那时起,凭借领先的技术,开发多样产品,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企业得以兴旺。世界上最早的双件发动机气门,就采用了TRW早期产品中的紧固和旋扭技术。得益于此的还有福特T型轿车上配的木制车轮,和欧洲开发的许多照明、电器产品。在此基础上,企业的汽车配件业务迅速发展,于1928年,1932年分别进入北美和欧洲的汽车制动市场,并在二战和韩战前后陆续兼并一批为美国政府提供军备的厂商。企业对于技术更新也从不懈怠,开发了液压制动、电动制动、发动机气门技术等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美工业兴起多样化潮流。通过与Thompson Products 公司和Ramo-Wooldridge 公司的合并,一跃成为美国宇航业和飞机制造业的主力。企业重新命名为 Thompson-Ramo-Wooldridge 集团 —"TRW”的名称缩写由此而来。TRW的汽车业务也扩展到其它领域。1965年与 Ross Gear & Tool 公司合并后跻身商用车转向市场;收购 United Carr 公司进入电子产品行业。接下来五年内,一系列技术突破性产品相继在TRW问世,如北美第一个盘式制动系统、转向拉杆齿条和转向小齿轮(1967年)、第一个电控防抱死系统(ABS)等。这一时期,TRW的宇航业务也达又一高峰。1969年,TRW的发动机技术应用于美国载人登月飞船,对于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跨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TRW的技术进步和业务拓展马不停蹄。1972年,TRW收购了德国企业Repa,进入汽车乘员安全(Occupant Safety)产品领域,同年还成功推出电动转向拉杆和小齿轮,该项技术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这期间,TRW还首创了世界第一个盘式制动钳品牌Collette、第一个双轮式ABS系统、第一个车门遥控系统、和第一套正面碰撞防护气囊及传感器系统(1989年)。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航天领域风生水起的TRW也极为重视汽车乘员安全系统产品的发展,收购了麦格纳(Magna International)的安全气囊和方向盘业务,成为欧美座椅安全带、防护气囊、方向盘系统的市场龙头。1999年5月,TRW宣布以70亿美元收购欧洲汽车系统和宇航部件的领先品牌卢卡斯伟利达公司(LucasVarity)。这一系列广并博收,推动了TRW控制系统产品的整合,并巩固了在全球乘员安全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时至21世纪,TRW已成为航天和汽车两个领域的科技领跑者。2003年,汽车部件业务独立。自此,TRW以最全面、最广泛的安全产品线,专注于打造汽车的驾乘平安。
作为世界顶尖的汽车安全开发供应商,TRW的创新能力逾百年而不衰,以安全集大成者的姿态,开发行业领先的智能化、集成型技术,如车辆动态控制、驾驶辅助、电子稳定性控制、高级乘员约束系统、安全电子及升级软件等等。2008年,TRW推出了高智能化的认知型安全系统(Cognitive Safety Systems),代表着明日汽车安全的发展方向,也反映了TRW整合开发,推陈出新的强大实力。
TRW全球总部
美国密西根州Livonia市
邮编:48150
总机:+1.734.855.2600
集团行政高层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Plant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Steve Lunn
全球员工
-总数6万6千多人,分布如下:
*欧洲 约35,100
*北美 约21,600
*南美 约4,700
*亚洲 约4,900
全球运营点
-TRW在27个国家拥有209个生产和运营设施:
奥地利 巴西 加拿大 中国 捷克 斯洛伐克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马来西亚 墨西哥 波兰 葡萄牙 罗马利亚 韩国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泰国 土耳其 突尼斯 新加坡 英国 南非 美国 印度
TRW亚太总部:
中国上海虹漕路456号9栋5-6楼
200233
电话: 86.21.6120.2266
传真: 86.21.6120.2136
trwauto
TRW中国生产企业一览:
天合汽车零部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虹漕路456号9栋4楼
200233
电话: 86.21.6120.8918
传真: 86.21.6120.9065
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
中国长春市高新开发区硅谷大街4579号
130012
电话: 86.431.8554.2620
传真: 86.431.8554.2619
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公司北京分厂
北京市通州区国家环保产业园区154号
联东国际工业城8号厂房A区101102
电话: 86.431.8554.2620
传真: 86.431.8554.2619
卢卡斯伟利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
中国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598信箱
065001
电话: 86.316.608.3108
传真: 86.316.608.9982
天合汽车零部件(廊坊)有限公司
中国河北廊坊市朗森汽车产业园内
065001
电话: 86.316.607.0331
传真: 86.316.607.0344
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园耀路168号
201805
电话: 86.21.6142.2002
传真: 86.21.6142.2001
天合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百安路188号
201814
电话: 86.21.3957.5002
传真: 86.21.3950.2255
天合汽车零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中国江苏省苏州苏浒路43号
215008
电话: 86.512.6557.6061
传真: 86.512.6533.4227
天合(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有限公司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区福明路219号
315040
电话: 86.574.8790.1960
传真: 86.574.8790.1978
南方天合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重庆璧山红宇大道9-1号
402760
电话: 86.23.4558.7502
传真: 86.23.4558.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