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曲村是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快尔玛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32823200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32823。邮政编码为817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77,车牌号码为青。赛尔曲村与纳尔宗村、曲尔追村、恰通村、多尔则村、阳陇村、莫日通村、参木康村、德陇村相邻。
赛尔曲村附近有疏勒的山景、冰峰、布哈河、天峻二郎洞、天峻山、扎西郡乃等旅游景点,有天峻藏羊、天峻牦牛、草原黄蘑菇、藏西羊毛、牦牛绒等特产。
关于青海木里的地理 我想知道木里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一般大气情况
属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
乌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10784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3.9万人。以汉族人口居多,蒙古族为主体,还有藏、回、土等20多个少数民族。
县人民政府驻希里沟镇,距州府驻地110千米。邮编:817100。代码:632821。区号:0977。拼音:Wulan Xian。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四周高山矗立,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势低平,盐湖和沙漠广布。境内有希赛盆地、茶卡盆地、卜浪沟盆地等。都兰河自东北向西南、赛什克河自北向南流入境内。年均气温3.8℃。年隆水量159.3毫米。
乌兰县辖4个镇:希里沟镇。茶卡镇。柯柯镇。铜普镇。境内有:青海省海西州莫河畜牧场。
气候条件
乌兰县深居大陆腹地,气候条件较好,属大陆性气候,夏秋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县内天然原始森林遍布多处。经过多年建设,县内交通比较发达,青新公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穿越境内,已成为县内主要交通运输干线。目前,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000门,数字微波、兰西拉光缆均通过县内,已开通126无线寻呼和139数字移动通信,形成了立体邮电通信网络;县内各乡、镇都已通电话、通邮路、通公路。龙羊峡—乌兰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基本建成,使乌兰在开发中独具电力优势。
自然资源
县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方面的耕地、草场、森林、灌木;野生动、植物;药用植物;地表、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风能、太阳能资源,都是乌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有可耕地7.64万亩,绝大部分为水浇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豌豆、青稞、洋芋和多种蔬菜。1997年,在农民承包的责任田上设置的大面积高产示范田,春小麦平均亩产达851.29公斤。乌兰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711.8万亩,生长着190余种野生植物,主要畜种有绵羊、山羊、牦牛和骆驼等。乌兰半细毛和山羊绒是加工各类皮毛制品的优质原料?
经济发展
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2958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605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2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83万元。2005年,完成地区财政总收入4893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467万元;全县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2024元。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群众就医就学条件明显改善。
历史沿革
从公元1725年,先后为蒙古族左翼和硕特部西前旗、西后旗和北左末旗的驻牧地。民国六年(1917年)属海西地区都兰理事公署,1949年隶都兰县人民政府,1958年由都兰县析置茶卡工委,辖今乌兰县境域,1959年改为乌兰县。
2000年,乌兰县辖3镇、3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01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希里沟镇 12454 茶卡镇 2451 柯柯镇 7893 巴音乡 2566 铜普乡 4264 赛什克乡 6387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1号文)批复:撤销巴音乡,并入茶卡镇。
2001年底,乌兰县辖3个镇、2个乡,33个村(牧)委会。
希里沟镇:驻西庄村,辖西庄、北庄、河东、东庄
柯 柯 镇:驻柯 柯,辖中村、东村、西村
茶 卡 镇:驻茶 卡,辖茶卡、塔拉、巴音、那仁、乌兰哈达、扎布寺、巴音河滩、夏艾里沟
赛什克乡:驻赛什克,辖怀灿吉、卜浪沟、纳木哈、南柯柯、赛什克、北柯柯、东沙沟、西沙沟、南沙沟、托海、洛顺、园山
铜 普 乡:驻中尕巴,辖都兰河、察汗诺、河北、河南、察汗河、上尕巴
2005年,乌兰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1、撤销赛什克乡,并入柯柯镇。2、撤销铜普乡,设立铜普镇,镇政府驻地和镇区行政区划范围不变,实行镇管村体制。
乡镇简介
(以下摘自“青海省民政厅网站”,估计为2000年之前或更早的资料。本站对个别之处做了更新)
希里沟镇 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面积76平方千米。辖东庄、西庄、北庄、河东4个村委会。1950年属都兰县第一区(即希里沟区),1953年设希里沟乡,1958年归茶卡工委,1959年改为希里沟公社,1963年改为希里沟乡,1969年改为希里沟公社,1984年改为希里沟镇。
茶卡镇 位于县境东端,距县府驻地74千米。人口0.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10平方千米。辖区内无村(牧)居委会,驻有茶卡盐厂等企事业单位。1958年设县级茶卡工委,隶海西州,1959年隶属茶卡公社,1963年恢复茶卡区,1972年撤销茶卡区公所归茶卡公社,1985年设立茶卡镇。
柯柯镇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9千米。人口0.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回等少数民族。居民大多数是柯柯铁路段和盐厂职工和家属。总面积125平方千米。辖东村、西村、中村3个村委会。原为柯柯盐厂,随盐湖开发居民不断增多,于1984年设柯柯镇。
赛什克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0千米。人口0.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回、土等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占38.2%。面积0.8万平方千米。辖赛什克、南柯柯、北柯、卜浪沟、怀灿吉、东沙沟、西沙沟、南沙沟、纳木哈、托海10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赛什克乡,1959年改为赛什克公社,1963年改设赛什克乡,1969年改赛什克公社,1984年改为赛什克乡。
巴音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72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3.5%,还有汉、回、土、撒拉、樟等民族。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塔垃、巴里河滩、乌兰哈达、扎布寺、那仁、夏艾里格、茶卡、巴音8个村(牧)委会。1956年设茶卡乡,1959年改为茶卡公社,1984年改为巴音乡。
铜普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土等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42%。面积0.3万平千米。辖都兰河、察汉诺、上尕巴、察汉河、河北、河南6个村(牧)委会。1956年建铜普乡,1959年改为铜普公社,1984年改为铜普乡
2021年1月,国家民委命名乌兰县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2月,乌兰县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6名。
2018年11月,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公布,乌兰县入围
2018年2月,乌兰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天俊县木里镇.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北部,青海湖西北侧,西北部与甘肃省交界,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是海西州主要的牧业县之一.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6°49′42″—99°41′48″之间,北纬36°53′—48°39′12″之间,全县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草场2355.73万亩,占总面积的61.05%;退化黑土滩和风沙地143.65万亩,占总面积的3.73%;冰川和水域78.34万亩,占总面积的2.03%.全县最高海拔5826.8米,最低海拔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县城新源镇海拔3406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农作物不宜成熟,畜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总面积2万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1.8万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0%,还有汉、蒙古、回等民族.县人民政府驻新源镇,距州府驻地223千米.邮编:817200.代码:632823.区号:0977.拼音:Tianjun Xian.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的祁连山中段南部地区,高山纵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以山地为主,高山、中低山、山谷和山间盆地相间分布.布哈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南部,疏勒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县境北部.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1.5℃,年降水量360毫米.
天峻县辖3个镇、7个乡:新源镇、木里镇、江河镇、苏里乡、龙门乡、舟群乡、智合玛乡、快尔玛乡、生格乡、阳康乡. 全县下辖12个乡,62个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