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1840年邮票诞生以前,出现过有很多种邮件付费形式。巴黎邮局的佃户让—雅各·雷奥尔德·德·维利埃在1653年发明了一种名为“付款票”,这是与邮票类似的纸样收费条,价值一苏。这种付款条背面并无粘性,需要用夹子或绳带固定在信件上。目前这种付款票已经很难见到,而且流传至现世的情况不详。
在英国也有类似邮票前身制品。自1680年起伦敦芬尼邮局的商人威廉·杜克瓦和罗伯特·穆里发展出新的邮价统一系统,他们为发信者的邮件盖上邮戳的做法非常受欢迎,致使当时约克公爵在邮政领域的垄断地位岌岌可危。
最初的两枚邮票设计也是多得罗兰·希尔伯爵。为之他收到数千份设计,最后都为他弃之不用。邮票上的画像来自于一枚他特别喜欢的1837年纪念币。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承担。
而黑便士邮票也有其不足之处,邮票上的黑色邮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钻漏洞将其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邮票宣告诞生。
扩展资料:
1、罗兰·希尔爵士——
罗兰·希尔爵士,英文:Sir.Rowland Hill? ,(1795年12月3日—1879年8月27日),英国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发明人,设计者,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发明家。曾任教师、中学校长,政府职员和邮政高管。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
2、邮票的推广——
两枚邮票诞生后不久,其他国家也开始跟着使用起邮票来。1841年和1842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些邮票。1843年巴西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邮票,共3枚,面值分别为30、60和90雷依斯,被称为牛眼邮票,是世界珍邮之一。
1843年3月1日,瑞士苏黎世州发行地方邮票,分别以阿拉伯数字4和6为主图案,这是世界第一套双色邮票。1849年,法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以谷物女神色雷斯为图案。
参考资料:
工程结算阶段如何斗智斗勇多拿钱?
邮票知识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才发行这种无面值的代字邮票。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币值变化的情况。
(四)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 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五)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
(六)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可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 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七)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一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八)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时。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断齿。手上有汗,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要使用镊子。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邮票品相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的邮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选。凡是图案相同的,可以比较一下品相好坏,尽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来。如果一枚邮票极为难得,能收藏一枚已经很珍贵了,对品相则不必苛求。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难如愿以偿了。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1)破损 在撕邮票时,用力过猛,把邮票边缘撕破(在分撕邮票时,按照齿孔多折几次,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2)折痕 在用镊子夹取邮票时,用力不均,造成折痕。信销票的折痕大多数是因为贴票时或在信件传递过程中受折而出现的(一般的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3)齿孔不全 齿孔短缺,有部分漏齿、缺齿、断齿。(4)揭薄 在揭取邮票时,由于浸泡不透,造成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5)擦伤 信件在邮递过程中,邮票画面被磨损。(6)霉点 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7)墨渍 墨水或墨汁被弄到邮票上(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将邮票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8)油墨过浓 盖戳时油墨过浓,使邮票图案弄得模糊不清。(9)指纹 用手拿取邮票时,手指上的油渍或汗液弄脏了画面。(10)褪色 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太阳光照射,使原刷色褪色或变色(注意邮票不宜长时间被强光照射)。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美观,对以上容易损伤邮票品相的可能性要防止。● 邮票类型1. 普通邮票:在我国邮票目录中,专门列有一种常用的邮票,称为普通邮票,它是使用最多的一种邮票。面值由大到小,应有尽有,图案变换较少,用完之后可再版加印。普通邮票的特点是票幅小,面值种类多,使用时间长。
2.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纪念著名从物而发行的一种邮票。纪念邮票思想性强,大多以纪念的事件和人物为主图,有时还印有纪念邮票的名称。纪念邮票的特点是票幅大,印制精美,发行数量较少。
3.特种邮票:我国特种邮票是为宣传某些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而发行的一种邮票。
4.航空邮票:航空邮票是专为邮寄航空信件而贴用的邮票。
5.欠资邮票:欠资邮票是寄信人在寄信时未贴邮票或者未足邮票,邮局发现后 加贴的补收邮资的凭证,由收件人缴纳邮费。这种欠资邮票邮局不出售,也不具有预付邮资的效力。
6.军用邮票:军用邮票是专门为军人寄信贴用的邮票。
7.附捐邮票:国家为社会公共事业筹集基金而发行的附加捐资邮票,也叫福利邮票或慈善邮票。这种邮票既用于邮政通信,又用来为福利事业筹款。附捐邮票与普通邮票的区别是除邮票面值外,另加捐资,捐资部分用于福利事业。
8.无面值邮票:在奇异的邮票世界里,还有一种没有面值的邮票,称无面值邮票。
9.加盖邮票: 在邮票或非邮票上加盖面值或文字,当作一种新邮票使用的,叫做加盖邮票。
10.无齿孔邮票:在英国发行世界第一枚黑便士邮票后的几十年中,各国发行的邮票都没有齿孔。自1854年打孔机出现后,各国才开始发行有齿孔的邮票。到20世纪中期前后,虽然各国普遍拥有打孔设备,但有些国家为了增加集邮品种,也发行一些无齿孔邮票。
11.快信邮票:快信邮票也叫快递邮票,是用于快递邮件上的邮票。
12.小全张:小全张是把全套邮票印在一张小型纸上的邮票。它的图案、面值、枚数与同时发行的邮票完全相同,四周饰以花纹、图案及文字。
13.小型张:小型张是在一张纸上印一枚小张邮票,一般来说,小型张都是单独设计的图案,也有的是用原来的邮票图案印制的,小型张同小全张一样也可以整张贴在邮件上使用。
14.小本票:由数枚相同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连印在一起装订在小本册内,称小本票。小本票上的邮票与原邮票的图案、面值 、刷色均相同,只是由于装订裁切往往有一边功两边无齿孔。
15.对剖票:邮票对剖开继续使用,这似乎叫人很难相信。但确实有把一枚完好的邮票对角分开或者竖着对半分开再使用的邮票。这种邮票一般都是在特殊情况下形成的。
16.发光邮票:发光邮票包含磷光邮票和荧光邮票,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在紫外灯下,能显示出特殊的颜色或鲜艳夺目的光彩,如红、黄、绿、蓝等。当贴有磷光邮票的信件进入自动信函分拣机时,磷光条杠在机器的紫外线灯照射下,就会发出闪闪的磷光或荧光。分拣机就会根据邮票上发出的磷光或荧光条杠数目,识别出寄往本埠、外埠和国外的信函,并自动盖上邮戳。
17.盘卷邮票:是邮局自动售票机出售的一种邮票,这种邮票在自动售票机内呈盘卷状,一般由1000枚至3000枚同一面值的邮票组成。
18.电子邮票:电子邮票又称自动化邮票,是邮局自动售票机自动加盖面值出售的一种邮票。当把硬币投入自动售票机内,按动所需面值的键,由电脑控制的号码机秒在空面值邮票上加盖面值出售。这种电子邮票一般无齿孔,背面无胶。
19.金属邮票:一般来说,邮票都是用纸印制的,但也有些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邮票。金属邮票背面裱有一层薄纸,可象普通邮票一样贴在邮件上使用。
20.唱片邮票:唱片邮票录有歌曲,背面裱纸,无齿孔。把它们放在电唱机上就会发出清晰悦耳的乐曲,听起来和普通唱片一样。
21.塑料邮票:塑料邮票图案景物逼真,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它虽然也和纸制邮票一样能贴地信件上使用,但是有一个缺点,不容易盖销。因此,只能作为收藏品,不便在通信中实际使用。
22.丝绸邮票:丝绸邮票用丝绸印制的邮票。
23.奇形邮票:由于集邮活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有些国家出于商业目的大量发行邮票。他们不仅在邮票选题、图案设计、印刷方面精益求精,而且在邮票形状上也不断创新。
24.尼龙邮票:是以尼龙化纤织物为材料印制的邮票。
参考资料:
主角:小柚子
性别:小小女汉子
年龄:一岁半
小柚子到今天已经一岁半多啦,一年半中也大大小小烧了好回,那么我也从开始的慌慌张张变得淡定。今天应邀来说说我和小柚子发烧的那些事。
小柚子第一次发烧是10个月左右牙齿快顶破的那会,热度白天还好,不高不低的,我看看好像还行就没去管。结果到晚上睡下前,一下子烧到38.5°C就不淡定了。立马收拾包,带着柚子杀到了最近的儿童医院,结果医生看看她的热度和她精神都还好就让回家吃退烧药,多喝水,不吃容易过敏的食物继续观察了。
柚子当时极抗拒吃美琳泰诺林,所以真心喂她吃药是很吃力的事情,但是因为还小所以用喂药器还能解决。
第二次发烧大概是柚子快一岁的时候,热度来势汹汹,但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到经验相对来说淡定些。因为也了解过一些幼儿急疹的问题,所以这次前期我还算淡定,但是烧到后期我也不淡定了。
一开始柚子烧起来的时候精神非常好,吃得下睡得着的,我觉得也许和上次一样吧,于是就灌点退烧药,多喝水,也就想让她扛过去,但是第二天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烧越高,精神也没一开始那么好了,我就有些发慌了。我记得那会退烧药灌下去都又些压不住,最高温度已经飙到41°C了所以立马带上她飞奔去了儿童医院验血。血项报告出来白细胞正常,超敏c反应只超过标准一丁点,说明非细菌性,也几乎没有炎症反应。这里我稍微安心些,因为可以进一步排他,确定更大的可能性是幼儿急疹。再看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这些指标的确又高的不多,可以确定是病毒性为主。和医生沟通的时候我就直接问有没有可能是幼儿急疹,医生也说不能确定,幼儿急疹只能烧退疹出。
在这里就非常纠结的是屁屁栓这个问题,因为柚子脾气非常非常倔,药一点都不吃,吃下去会直接作呕连同前面吃下去的奶或者辅食一起吐出来,甚至吐到又些胃痉挛。我相信很多宝妈也和我有同样的问题。因为美琳、泰诺琳这类口服的退烧药完全吃不下去,吐出后也不能再补喂,因为会怕补喂以后超剂量。所以这个时候我就要求医生给我开对乙酰氨基酚这类成份的屁屁栓来退烧,但是医生说宝宝都没到一岁不可能喂不进药,如何如何的时候,我相当的生气和着急。我直接怼医生:“我要是能喂的进也不会来和你说要开屁屁栓。你要是可以喂进去,我包里备着的药给你,你来喂喂看,我来和你取经。可是喂不进去万一高烧惊厥了你来负责?”后面一个年纪相对来说大一些的医生看看我们也快一岁了,算下体重大概三分之二颗药就好,便给我们开了点让我们先退烧了再说,的确小孩子有过高温惊厥史以后,以后一发烧产生高温惊厥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还是继续高温不退再过24小时也就是48小时以后再来验血观察血项变化。来进行判断病情。(这里我要提一点,高温惊厥多发生与高烧初期,而且一旦出现过高温惊厥的孩子,通常38.5°C就需要进行药物降温。)
这次柚子幼儿急疹的高烧持续了五六天,才退,而且全程都是40多度的超高温,病程前几天我真的是吓得不轻,24小时,48小时都带去看了下,最后验血结果变化不大,超敏C反应也不大,我基本确定是幼儿急疹所以也安心了些。但是烧到第四五天到时候也很慌,感觉这么高温塞药才能退几个小时很怕她烧坏,后面打电话问过儿科医生才放心点,说有些孩子发幼儿急疹是会烧5~7天这么久的。后面真的是扛过第五六天慢慢开始退烧大面积出疹了,才松了口气,前面几天真心连睡觉都不敢睡。
第三次发烧就是最近,也是有点凶猛。过年年三十开始的,又是一下子飙到39度40度还伴有咳嗽,经常痰卡着吐不出来就咳吐了。还烧了好几天,那会烧起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有咳嗽怕肺炎,第一时间就去医院化验,听肺音。医生说还好,就是痰多点,那么开药吃,回去又是斗争吃药……但是这件事情上面真的没办法,灌不进,*不进,真心觉得太累了。第三天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行就到医院里面找医生开雾化,换其他更容易适口的药。希望除了家中给她食疗以外可以找到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让她快点好起来。
这次雾化大概都做了一周,情况才有好转。药始终都吃不进去,经常就是看到我们可能要喂她吃药了,她直接就说:“不要!囡囡,不要吃!”我想要让她容易吃药点估计还要再等她大一些时候,能更加说得通道理了才行。
这次发烧我没有抗拒用抗生素,因为有咳嗽,而且病程比较长了,为了避免引起其肺部他病症还是听从医生的意见,适当上了些抗生素。
关于小儿发烧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我曾经和浙大的儿科学的教授聊过,他曾结合幼儿发热指南以及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给我比较多的并且中肯的建议,以后可以陆续分享给大家。
那么说说和今天有关的——关于发热:
1、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发热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耽误。
2、对于3个月以上1岁到2岁的宝宝,低热可以适当观察下,但是一旦高烧持续一段时间或者发展到超高温的时候还是需要立马去医院做检查,如果病程有较长时间的高热情况,那么要拿24小时的血项报告和48小时的血项报告作为一个对比参考,如果病情发展较为不理性还需要72小时的血项作为参考。
高温惊厥一定是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对于各种小儿推拿,各种降温偏方持保留意见,因为有些对于一定的宝宝还是有用的。那么最好的降温法无非温水擦身与洗温水澡。
3、那么对于用药,个人觉得尊医嘱比较好,不要一味的排斥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是把双刃剑,真的需要用的情况下还是一定要用的,否则延误病情的话会非常糟糕。
最后说一个小宝宝们贴退烧贴的小窍门,很多宝宝贴额头会动手去撕掉,这样降温效果会不好,开始我也很纠结这样怎么办。有个有经验的医生就教我把退烧贴贴在宝宝脖子后面与肩膀的衔接处这块地方,因为宝宝手短捞不到(虽然不想说,但是是事实),第二个也接近脖子大动脉,有利于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