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外贸“机器人”自2006年正式推出以来,先后被数百家网站,媒体报道。其中中国广播网、凤凰网、网易、新华网、中国经济网报道:“应对金融危机,外贸企业上阿里巴巴用“机器人”找定单”原文转录如下:
应对金融危机,外贸企业上阿里巴巴用“机器人”找定单
自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联手下,目前国际经济逐步好转,但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前景依然难料,以知名经济学家叶檀博士为代表的我国经济学界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的论断,并指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的两大标志:欧美实体与金融业好转,新兴国家因为通胀压力普遍实行货币紧缩。
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的趋势仍然无法扭转,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统计表明,美国经济增长降低1%,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降低4%。另外,中国许多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以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20%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前七个月,美国的进口需求急剧下降,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滑8.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
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讲,生逢“后金融危机时代”并非幸事,对出口增速放缓的“致命冲击”更是无可奈何,众多中小企业老板苦思应对之策。素来开风气之先的浙商则另辟蹊径,纷纷登录阿里巴巴,用阿里巴巴外贸“机器人”寻找商机,把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变成了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减压器”。
“我们去年底上阿里巴巴用阿里巴巴外贸“机器人”推广产品,国外商家能很容易的看到我们的产品信息,基本每个月都能有100万到200万外贸订单,7月份还签了500万的加拿大订单,公司要满负荷生产一个月才能供货。”温州卡丹皮具公司老板赵先生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上阿里巴巴用阿里巴巴外贸“机器人”签外单在温州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多年,但大规模出现则是在2009年下半年,这和当时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凸显有关。
“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低迷,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企业生存困难,我经过调研,把引导中小企业上阿里巴巴找外单摆脱困境的方法之一,当时是无奈之举,现在看来是明智之举。”浙江中小企业协会干事马涛说。
浙商的先知先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浙江中小企业协会统计,仅今年以来,浙江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签订的外单总额就突破了20亿。上阿里巴巴,用阿里巴巴外贸“机器人”找外单已经成为众多浙江中小企业扩展销路的集体行动,一些新办的企业甚至在产品样品刚出来,就不可耐的登录阿里巴巴,用阿里巴巴外贸“机器人”开始推广。
浙江中小企业集体登录阿里巴巴,用阿里巴巴外贸“机器人”找外单而且收货颇丰的事实再次证明:瞬息万变的市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市场变化面前束手无策。面对以浙江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没有理由对国内经济过度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