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于199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处深圳经济特区西部,东临深圳湾,西濒珠江口,北靠羊台山,南至内伶仃岛和大铲岛,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面积约182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和98个社区居委会。全区常住人口91.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28万人。2005年,南山区本地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6.23亿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
南山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月亮湾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证明,至少在6000年前深圳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曾入选“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屋背岭墓葬群,表明商时期的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同样辉煌。自公元331年东晋在南头古城一带设立东官郡以来,至上世纪50年代,这里长期作为历代郡治或县治所在地,被誉为“深港历史之根”。1979年,蛇口的第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南山区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380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780亿元,占全市的27.6%。辖区拥有科技园、留仙洞工业园等大型高新技术园区及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了包括2000多名博士在内的5万名高科技人才。
南山区是深圳市现代物流基地。西部港区现有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四大码头,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838.6万标箱,占深圳港的52%。随着深港西部通道的开通,西部港区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和大宗散货中转基地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南山区是深圳市旅游基地。拥有世界之窗、欢乐谷、海上世界、新安故城、青青世界等主题公园和著名景点,形成了主题公园游、都市观光游、历史古迹游、度假休闲游、郊野生态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互补并存的格局。2005年,全区共接待中外旅客人数达1117万人次。当前,南山区正与法国企业洽谈投资西丽“未来乐园”大型游乐项目。
南山区是深圳市教育科研基地。深圳大学、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高职院、深港澳产学研基地等一大批教育科研基地落户南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大批著名高等院校入驻大学城。目前,全市11所高等院校已有8所驻扎南山,在校学生45000余人。作为全国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区,南山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教育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
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
概况
南山区位于鹤岗市中南部,面积30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04年)。
邮编:154104。代码230404。拼音:Nanshan Qu。
行政区划
南山区辖6个街道:铁西街道、铁东街道、六号街道、大陆街道、富力街道、鹿林山街道。
历史沿革
南山区,原称“南岗”,因设南岗采炭所得名。后因南岗采炭所改称南山矿,故改名“南山”。原属汤原县管辖,1939年6月划归鹤立县管辖,隶属兴山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立南山区,隶属兴山市管辖。1948年撤销南山区。1949年11月,改隶鹤岗市。1954年设立南山街道办事处,1958年11月改称南山经济区。1960年12月10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南山区。1966年8月31日,鹤岗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改称东风区。1980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东风、跃进(1958年设大陆经济区,1960年12月正式设立大陆区。1966年8月31日,改称跃进区。)两区合并为南山区。
1992年,南山区位于市区南部,东与东方红乡毗连,南、西南分别与兴安区、红旗乡接壤,西、西北与工农区分界,北与向阳区为邻。全境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有“三山一水”(即五指山、鹿林山、老山头和鹤立河)之称,鹤岗铁路和哈萝公路穿过城区腹地。全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区辖有铁东、铁西、大陆、六号、富力、鹿林山等6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满、朝鲜族等。区政府驻地南山路中段。
南宫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岚皋县城东南,包括笔架山高山石森,金茗溪森林和花里名胜古迹等景区。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南宫山属巴山山系,主峰海拨2237.4米,三峰并立,昂立于群峰之巅,形似笔架,故称"笔架山"。以原始奇特的自然山峦,林壑、奇石、溪泉、云海为主要景观特色。由基性熔岩石林、奇石独特地质景观,呈带状分布于南宫山侧岭脊附近,怪石嶙峋、石柱林立,最高达百米。奇石熊猫、鳄鱼石、八戒石、天象石等,为北方地区罕见。区内森林茂密,林相丰富,气候宜人。有植物千余种,其中珍贵稀有树木有珙桐 、楠木、 红椿、玉兰、杜娟等。珍贵的大鲵等鸟 兽百余种。还有武学馆、宝莲洞、双河古桥和百子洞古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是开展旅游观光、森林浴、避署休憩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又名“笔架山”,是巴山深处罕见的古冰川及火山遗址。这里森林环境优美,古树参天,野趣天成,集雄、奇、秀、险为一体。知名的景点有仙女石、莲花盆清泉、千年铁坚古树等景观上百处。同时这里亦为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有数万亩原始次森林和遍布山野的溪流飞瀑,更增添了南宫山的雄姿与魅力。
以原始奇特的自然山峦,林壑、奇石、溪泉、云海为主要景观特色。由基性熔岩石林、奇石独特地质景观,呈带状分布于南宫山侧岭脊附近,怪石嶙峋、石柱林立,最高达百米。奇石熊猫、鳄鱼石、八戒石、天象石等,为北方地区罕见。区内森林茂密,林相丰富,气候宜人。有植物千余种,其中珍贵稀有树木有珙桐、楠木、红椿、玉兰、杜娟等。珍贵的大鲵等鸟兽百余种。还有武学馆、宝莲洞、双河古桥和百子洞古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是开展旅游观光、森林浴、避署休憩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山上始建道观,至清代逐渐演变成佛教胜地。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七月初二,高僧弘一在金顶莲花盆中圆寂,真身百年不腐,为南宫山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主峰金顶海拔2267.4米,旁列两峰,三峰耸峙,形如笔架,直插云表。两侧遍布4.2亿年前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石林,峥嵘嵯峨,鬼斧神工,姿态万千。在飘荡的云雾中,如佛如仙,似人似兽。流连其中,如到人间仙境。海螺石,吹之能响,声震幽谷;磬石,击之有声,悦耳动听;无源方池,久旱不涸,久涝不溢;千年古栎,佯死复生,树上长树。高山飘雪花,低山开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溪流飞瀑,云岚蔚蒸,空山灵雨,气象万千。
山之南坡,巨砾堆垒,冰斗、角峰、围谷、槽谷、冰碛物,面积大,保留完整,为大巴山第四纪冰川最典型的遗迹。
这种集古生代火山和第四纪冰川地貌于一山的奇异特征是国内罕见的,因此具有极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这里森林环境优美,生物种类繁多,风景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1800多种,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珙桐(中华鸽子树)、红豆杉、麦吊云杉、鹅掌楸、银杏、延龄草、野大豆等31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金钱豹、苏门羚、灵猫、金雕、锦鸡、大鲵等2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