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成立于1913年,是一所世界闻名的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自成立以来,已培养出150万名国际学生,其中许多人成为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国家高级公务员。今天的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下属有7个学院,涉足管理,经济,法律,社会科学,历史与艺术,哲学,医药和健康等领域,现有在校生21500余名。该校位于着名的现代贸易港口城市鹿特丹。
20世纪早期,工贸行业认为应用型高等教育对迅速发展的港口以及商业活动很有必要,因此在他们的支持下,由私人创办了荷兰商学院。1973年,荷兰经济学院和鹿特丹医学院合并成为鹿特丹依拉斯姆斯大学。这是荷兰惟一一所以学者名字命名的大学。(依拉斯姆斯几个世纪以来在学术界一直享有声望,是鹿特丹应该永远记住的一个人。)
依拉斯姆斯大学旨在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了这一宗旨和考虑到当前的社会需求及发展,在恪守学术界的道德规范和国际标准的同时,学校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展培训及研究的机会。依拉斯姆斯大学一方面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学者,另一方面也注重将知识发展和应用相融合的学术教育,并采取跨学科教育的方法,使研究兼顾基础性与应用性简而言之,依拉斯姆斯大学是一所充满生气、面向实践、脚踏实地的国际化大学,这可以从该校的学科设置中得以反映. 该校通过参加“欧洲苏格拉底教育计划”,和欧洲境内外约200所大学签有协议,使国际学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普遍。如今,有10%的学生来自国外,这一比例在近年还会继续增长,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英语类课程数目有所增加。最近,该校又增加了一门英语类专业—商业管理理科学士及硕士专业。法学院、医学及卫生科学系也设置有英语类硕士专业以及一个非常成功的暑期班。
(水上公交)
该校在教育及研究方面实行国际标准的质量监控。因此,公共管理与商业管理专业已经受到国际知名机构的认可(如美国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NASPAA、欧洲质量改进体系EQUIS)。值得一提的是,鹿特丹管理学院的国际MBA专业非常着名,排名居世界前列。
1、海牙市
海牙(The Hague)位于荷兰西海岸,距北海3公里,人口45.8万,是荷兰的第三大城市,荷兰政府所在地,议会及外国使团也都设在这里。
“海牙”意为“伯爵的森林”。1248年,荷兰伯爵威廉二世在此修建城堡。十四、十五世纪时,在城堡周边逐渐成形的城镇不断发展。十六世纪,海牙成为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运动的中心。1559年,海牙为反抗运动领袖威廉的首府。1580年,荷兰首次议会在海牙召开,海牙自此逐渐发展成为荷兰政治中心。在勃艮第公爵及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南移而渐趋衰落。由于历史原因及平衡南北势力的考虑,荷兰在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后,决定将阿姆斯特丹定为首都,海牙为荷兰政府所在地。
目前,海牙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工业包括造纸、印刷、出版、服装、家具、电子、医药、食品加工等,有不少大银行和大公司的总部设在海牙。
海牙是荷兰著名的文化中心,有国际法学院、皇家造型艺术学院等学术机构;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胜地,附近的斯赫弗宁根是著名的海滨浴场。市内的和平宫是国际法院的办公地。荷兰女王的办公地设在市中心,并在市郊设有行宫。
2、阿姆斯特丹市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兰首都,荷第一大城市,第二大港口。人口73.6万。阿市位于荷兰西北部,濒临爱塞尔湖,西部通过北海运河与北海相接。阿市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最初是位于阿姆斯特尔河口的一个小渔村。相传1270年左右,人们在这里筑起了一道堤坝,“阿姆斯特丹”即得名于此,意思是“阿姆斯特尔河堤坝”。十七世纪上半叶,随着荷兰经济实力的壮大,阿市发展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港口、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阿市的钻石加工和呢绒制造业闻名于全世界,也是当年著名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的所在地。
阿市市区运河纵横交错。总长150公里的102条运河把阿市分割成90多个岛屿,由1286座传统拱桥和现代化开合桥相连,用16座水闸调节水位,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运河上,3000余座“船屋”点缀其间,成为阿市一景。
现在阿市仍然是荷兰最重要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中心。这里既有造船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印刷业等传统工业,也有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现代经济部门,还有若干全国重要的科研机构。阿市还是荷兰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有珍藏着世界著名油画大师伦勃朗等人传世之作的国立博物馆,还有近代世界著名画家凡高的绘画博物馆,并拥有荷兰最大的艺术史图书馆、亚洲艺术品陈列馆及荷兰历史陈列馆等。全市各种博物馆、展览馆40余处。192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在这里举行。
阿市同北京市结有友好城市关系。
3、鹿特丹市
鹿特丹(Rotterdam)位于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口地区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8公里。该市现为荷第二大城市,人口60万。市区两部分由四条河底隧道相连。鹿特丹原是一个小渔村,后逐渐发展成为海港,二战时被德军几乎炸为平地,仅剩市政府、邮电局和贸易中心底层三个建筑。战后重建,荟萃了一批颇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如鹿市图书馆、地铁站及一些独出心裁的建筑,如“铅笔楼”、“魔方楼”等。位于市中心横跨马斯河的“伊拉斯谟斯”大桥1996年建成,长802米,高139米,是鹿特丹标志性建筑之一。鹿特丹港自1961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雄踞榜首42年之久。鹿市籍港口之利,发展起发达的炼油、化工、造船等工业,拥有先进的港口建设和管理的经验。荷兰一些大的公司,如联合利华、壳牌等,均在此设有总部和分部。该市每年举行船节和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不少游客。1960年为迎接鹿特丹国际花卉展而建的高塔“欧洲桅杆”,高达185米,塔上可鸟瞰全市。
鹿特丹与上海于1979年11月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