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316000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界于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临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公里,西距宁波73公里、杭州210公里,西南距温州265公里,与台湾基隆港相距550公里,距日本长峙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4.5个,其中有人居住的30.5个。 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总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59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区,陆地小区。
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 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极其丰富的海产资源
普陀海域辽阔,海水和海涂资源丰富,含舟山渔场内中街山、洋鞍两渔场,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有海洋生物1100余种,尤其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鱼类140种,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鳓鱼、鲳鱼、马蛟鱼、鳗、比目鱼为主,随着资源变化,作业调整,拓展鱼场,马面鱼、鲐参鱼及鲷类已成为主捕鱼类。蟹虾类亦有40余种,以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鹰抓虾为主。海水养殖面积2005年达6.03万亩,主要养殖紫菜、海带、蛤、蛏子、对虾、蟹和鱼类,其中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功,是海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由于普陀区境内岛屿周围多滩涂,涂坡平坦蓄水渗漏性小,适宜海盐生产。2005年在产盐田总产量4.31万吨。
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
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岛岸线弯曲,岙口、岬角环列,形成众多港口、港湾、水道,且岛屿环抱,口多腹大,水深浪小,少淤不冻,加之多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底,腹地可建港口设施,其避风性能、锚地良好。据探测,全区12-20米水深岸线44公里,区域内有各类船舶修造企业59家,分布在马峙、鲁家峙、朱家尖、桃花、虾峙、六横等岛,是建设深水泊位,泊航巨轮的理想港区。国际航道--虾峙门航道可供15万吨载轮自由进出,20万吨载轮候船进出。
国内外著名的沈家门渔港则是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渔港,与挪威卑而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其长11.5公里,宽0.19-0.17公里,为东西走向多口门的峡型天然良港,港域320万平方米,水域185万平方米,海底平坦,泥质粉砂,是理想的渔轮锚泊、避风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渔汛旺季,国内沿海各省市的近万艘渔船云集,避风、修理和补给生产、生活资料。沿港岸设有船厂、柴油机厂、锚链厂及石油、渔网、渔机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企业百余家。目前,沈家门港已是客货运输综合性港口。后来居上的旅游产业
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及“金庸笔下”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具有佛教文化、山海景观、渔村风情、海滨度假、海鲜美食等丰厚的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景观以海、沙、山、石、洞、礁等为主,类型众多。沙滩资源得天独厚,沙滩面积占浙江省沙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各岛屿地质以花岗岩为主,经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山石景观和海礁景观, 以普陀山的西天景区、南天门景区、朱家尖的白山景区、桃花岛的安期峰景区,以及东海前哨东极岛的东福山等最为著名。普陀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影。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近年来更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
气候条件
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 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海岛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96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二批小康县(区)称号,1998年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增长86.5%,年均增长16.9%,高于全省同期增速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2378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总收入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49.3%和144.2%,年均分别增长25.7%和25.0%。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0.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35亿元,比2002年增长58.3%,年均增长12.2%。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4亿元,年均增长34.4%。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看,这四年是普陀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稳中求进的海洋渔业
作为全国的重点渔区,海洋渔业是普陀经济的重要基础。2006年全区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总产值31.49亿元。渔农产业稳步发展,实现渔农业总产值33.53亿元,比2002年增长25.7%;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比2002年减少2.7%;渔业总产值31.49亿元,比2002年增长28.7%。四年共报废拆解渔船918艘,分流捕捞渔民4525人,投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1.7亿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了一批有机茶、水仙花、苗木、水果等基地。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从25.5:33.3:41.2 调整到15.5:40.7:43.8,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普陀境内海涂、浅海水流通畅,海水营养盐丰富、生物含量高,是鱼、虾、贝类养殖的良好场所。可供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围塘面积达12万亩。深水网箱、高标准围塘等养殖新方式、新技术得到推广,全区养殖面积6.03万亩,产量3.85万吨,产值5.93亿元,其中大黄鱼的全人工养殖成功,是水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
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0.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9.7%。以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发展迅猛,实现产值119.40亿元,比2002年增长2.1倍。船舶修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产值33.2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2倍;修船坞容量超过100万吨,中远船务等一批重大修造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水产加工总产值80.26亿元,精深加工比重达到41.6%。规模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2家,比2002年增加17家。
旅游业取得长足进步
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及“金庸笔下”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以山海景观、渔村风情和滨海渡假出名,目前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去年央视《射雕英雄传》在桃花岛拍摄,使桃花岛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近年来更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2006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464.68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84.2%,其中境外游客6.55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7.4倍;创旅游收入30.65亿元,比2002年增长102.4%。
方兴未艾的开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和李鹏总理“扩大开放,繁荣舟山”的题词精神,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发展。根据不同功能,分别规划建设了沈家门海洋生物工业园区、勾山海岛产业化园区,展茅丰岛工业园区和六横工业园区,假以提升工业化和推进城市化。省级东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围海造地8平方公里,增加深水岸线7.2公里,建成可容纳5万人口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十五”期间,普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了沈家门港疏浚、东港海滨公园、虾峙渔港防浪堤工程、六横殡仪馆项目、展茅、勾山、朱家尖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实事项目。专业市场培育也已初见成效,2005年舟山国际水产城被评为全国首家水产行业“四星”级文明市场,实现水产品交易量30.19万吨,交易额32.1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和5.3%。早在1996就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部编入《中华之最》大典,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些都将为普陀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沿革
普陀区因区内的著名的佛教名胜普陀山而得名,普陀山与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但是,与其他佛教名山比较,普陀山不仅是其中唯一的海岛,也是唯一来自于梵语的地名。
据史载,普陀山在宋代以前称梅岑山,因民间传说西汉成帝时,有方士梅福隐居山中炼丹,并以医道救济岛民而得名。然而,在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在山中建立了不肯去观音院之后,由于从五代至宋元,信奉佛教已成为从皇室到百姓都崇尚的一种风气,岛上的佛事活动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在五代和宋朝的战乱年代中,地处茫茫东海中的不肯去观音院和不肯去观音像,不仅是人们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同时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的故事而代表了一种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观音菩萨的有关灵异故事迅速流传开来。在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之后,观音菩萨不肯东去国外的情操,对心灵上遭受了巨大创伤的国民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慰藉,也更加深了百姓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膜拜之心。而在人们心目中海岛所特有的神秘气氛,也加速了故事的流传速度。随着观音菩萨的崇高偶像地位的树立,有人开始在到经典中查找依据,并在《华严经》找到了以下记载:“南方有山,名布怛洛迦,彼有菩萨 ,名‘观自在’”(也有可能是有人无意中注意到这段文字与梅岑山地理环境中的某些相似之处)。于是,布怛洛迦(梵语Potalaka的音译,也写作普陀洛迦、补怛洛迦、补陀落迦、布达拉等。意译作小白花(华)、光明山、海岛山等)一名被借用到梅岑山,作为梅岑山的别名在社会上流传。流传之初,由于译法不同,有使用音译的,也有使用意译的,如在苏东坡的《送冯判官之昌国》诗中:“兰山摇荡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句中的“小白”即来自于意译名“小白花”,今普陀山妙庄严路侧的山岩上也仍可见每字2米见方的“白华山”摩崖;而南宋后期成书的宝庆《昌国县志》(1227年)中使用的则是音译名“补陀洛迦”。
到了南宋时期,“补陀洛迦”一名已开始出现后来居上,欲取代原名“梅岑山”之势 ,这个倾向在宝庆《昌国县志》中得了充分的反映。该志载:“补陀洛迦山,在东海中,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也。一名梅岑山”。在可见编者眼中,该岛的正名和别名已经发生了逆转。但是,已经使用了千百年的“梅岑山”这个名称没有立即退出社会流传,并还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作为该岛的主名出现。在元代的大德《昌国州图志》(1298年)的记载中,就是以“梅岑山”为正名,以“补陀洛迦山”为别名的。
从元朝的中后期开始,梅岑山的本名的使用频率已越来越小,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盛熙明编纂山志时,该志就名正言顺地称为《补陀洛迦山志》了。在梵语地名的流传过程中,国人对冗长深奥的外来语译名的不便阅读和记忆感到烦恼,因此,他们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将补陀洛迦山简化为补陀山、普陀山,并最终在明末确定为更加汉化的用字——普陀山,一直流传至今。在普陀山地名历四百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其间也曾有过复古,重新以全称“普陀洛迦山”作为岛名的现象,但时间不长而且主要表现在文字书上。在口语中,冗长的全称已经近乎绝迹。
对于普陀山地名的借用现象,清人朱绪曾在《昌国典咏》(清末)中已有这样的论述:“南印度之布怛落迦,乃佛书所指。普陀洛迦之在定海者,用近似得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这样论断:“印度的‘普陀’因为是佛教圣地,所以为其他信奉佛教的地区所搬用。”这个“布怛落迦”山的具体位置,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等考证:在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刺耶山以东提讷弗利县境内的巴波桑那(Papanasam)山。意译翻作“小白花(华)”,是讲这座山中多有小白花树,清香远布,而不是指我市的普陀山曾有过这样的景观。这是我们在使用“普陀山”这个梵语地名时必须注意鉴别的。在我国境内,随佛教文化的传播而借用该地名的,还有西藏著名的布达拉宫所在地——布达拉山。
2020年12月,普陀区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0名。
2020年11月,普陀区被推选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2020年,普陀区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8位。
2012,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普陀区为首批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普陀区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普陀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37名。
2016年2月,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普陀区为2014—2015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5年3月,普陀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邮编是多少
新加坡国际邮政编码:999002
新家坡内部邮编:因为新加坡不大,为了提高邮政投递效率。新加坡每一栋楼都有一个邮编,1995年使用新的6位数字编码代替1979年开始使用的4位数字老编码。前两位是投递区码,后四位代表投递点。在全国的100个区段中,每区段的建筑物未过万,则不致发生困扰。预估6位编码可至少用30年。新加坡一共有28个邮政邮递区。
扩展资料:
邮政编码,(英语:Postal Code,又称邮递区号),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位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邮递区号制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
邮政编码通常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邮政编码是实现邮件机器分拣的邮政通信专用代号,是实现邮政现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终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传递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时务必写明邮政编码。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
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各国邮政编码规则并不统一。
参考资料:
邮编:266000
青岛栈桥 ■青岛一角
青岛海滨风景区 ■青岛一角
青岛海滨风景区 ■海滨浴场
青岛海滨风景区 ■海滨浴场
青岛海滨风景区 ■海滨浴场
市南区位于青岛市区南部,东经120°19′,北纬36°04′,西起团岛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隔胶州湾相望,东起麦岛与崂山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毗邻,北与市北区相接,南面濒临黄海,沿岸是逶迤曲回的礁石或沙滩。辖区东西长12.7公里,南北最宽处4.8公里,面积30.01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地形 市南区为海滨丘陵地区,依山傍海,东西狭长,南低北高,坐落在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
山脉 市南区山岭绵延逶迤,属崂山山系。主要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伏龙山(海拔 86米)、信号山(海拔99米)等。
气候 市南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温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温热多雨,但无酷暑,冬季风大温低,但无严寒,持续时间较长。据2002年测定,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5.3℃,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9℃。年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
市南区人民政府驻宁夏路286号。1987年辖区有14个街道办事处内设1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4年5月调整为9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社区工作委员会。分别为:八大峡街道办事处、云南路街道办事处、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八大关街道办事处、湛山街道办事处、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八大湖街道办事处、金门路街道办事处、珠海路街道办事处及江苏路社区工作委员会。各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委员会内设7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行政中心区域
德、日占领期间,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全市性的行政、司法机构都布置在今市南区域。
1949年6月2日至1992年,以当时的市政府大楼为主体,在今市南区的沂水路、青岛路、太平路一带,布置全市性的政治、行政机构,形成全市政治行政中心。1992年,随着市南区东部开发启动,全市性的政治、行政机构开始从市南区的西部向东部转移。
现在0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等机构均坐落在香港中路附近。
旅游中心区域
青岛海滨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区。市南区海滨全部在风景区范围内,是整个青岛海滨风景区的主干部分。青岛市的53个旅游景点市南区就占据了46个。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对青岛的山、海、岛十分欣赏,意欲辟为服务于欧洲侨民的旅游之地,而这些山、海、岛大部分在今市南区区辖内。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正式推出的胶澳青岛区总体规划中专门规划了别墅疗养区和海水浴场。对街道的分布、宽度和房屋的造型、高度、间隔、色彩等做了细致的筹划和安排。使市南区今天成为一幅带有浓郁欧陆风情的海上都市风景画廊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东部开发,使市南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得以开发,“海光、山色、洋城”,使市南区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观光避暑胜地
市南区城区特点是:中西部以中西合璧的古典建筑与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映衬,构筑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海滨城市特色;东部随着青岛市东部开发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日渐显现出现代化国际城区的繁荣景象。
从2003年开始,市南区政府着重发展旅游经济,用足用好区位、奥运和资源优势,突出都市风情和滨海旅游特色,建设以现代都市风光、奥运设施、商业文化和商务旅游为主的东部旅游购物风景区;以“红瓦绿树”、“欧陆风情”为主的中西部休闲娱乐风景区;以滨海步行道为主的滨海观光风景区,以此带动旅游服务、旅游产品等行业的发展,尽快形成市南旅游品牌。
青岛市范围内的旅游园区、名优建筑、名人故居等80%在市南区。
主要标志性景观:栈桥、小青岛、五月的风;海滨名胜:青岛湾、天后宫、海军博物馆、汇泉湾、鲁迅公园、青岛海产博物馆、第一海水浴场、小鱼山公园、汇泉炮台遗址、第二海水浴场、太平角、湛山寺、浮山湾、滨海景观步行道等。园林花苑:中山公园、百花苑名人雕塑园、五四广场、音乐广场、动物园、植物园、观象山公园、信号山公园、青岛山公园等。
著名建筑:胶澳总督府、胶澳总督楼、圣弥厄尔教堂、基督教堂、东海饭店、公主楼、花石楼、皇家观象台等。
名人故居:康有为故居、沈从文故居、洪深故居、一多楼、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王统照故居、萧军、萧红、舒群故居等。
其它景观:青岛市博物馆、北朝石造像、革命烈士纪念馆。
主要宾馆、酒店:丽晶大酒店、海天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饭店、汇泉王朝大酒店、海情大酒店、海景花园大酒店、泛海名人酒店、颐中皇冠假日酒店、佳信大酒店、东方饭店、黄海饭店、北海宾馆、华侨国际饭店、邮电宾馆、建银大酒店、青岛贵都大饭店、华侨饭店、远洋宾馆、维也纳大酒店、青岛大酒店等。
主要餐厅:海梦圆大酒店、阳光佳日、小绍兴、海明威、青岛菜馆、春和楼饭店等。
主要大型商店:青岛第一百盛有限公司、青岛国货集团、青岛华联商厦、东泰佳世客购物中心、青岛家乐福名达店、阳光百货、绮丽广场、大福源超市、发达商厦、海滨食品第一商场、工艺美术服务部、宏仁堂药材商店、海信广场等。
文化中心区域
二十世纪初,青岛地区的商贸、城建、旅游、教育、对外交往逐渐兴旺,文化娱乐行业如剧院、影戏院、**院、戏楼、图书馆、报社、文学社团、戏剧社团、美术社团、音乐社团也应运而生而且大部分集中在繁华的今市南区范围。很多文化名人也纷至沓来,他们的足迹、故居为市南区网织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正是由于这些都市文化特色,使得青岛在二十世纪30年代已经成为北方三个文化中心城市之一。
1949年6月2日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迅猛发展的各项事业促使市南区的文化事业日新月异,着力营造的多姿多彩的沿海文化风景线和“海洋节”、“海之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已成为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和市南区的“城市名片”,对迎办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具有特殊作用。市南区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日渐充实,也增添了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市南区范围主要大型文化设施:五四广场、音乐广场、八大峡广场、湛山广场、老舍公园、汇泉广场、火车站广场等。
影剧院有:红星影院、中国**院、汇泉影院等。
大型会堂有:青岛人民会堂、青岛体育馆、青岛市级机关会议中心等。
商贸中心区域
市南区优越的环境对发展商贸特别有利。从历史到现在,一直被商贸界有识之士所青睐。目前有物流航运企业达到800余家,各类总部企业达到341家,市南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总部经济发展实践基地,现代服务业在半岛的聚集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南区商贸领域国有、集体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内外资、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实现了公平竞争。商业企业股份制改革、连锁经营、外资商业,促进了本区现代商业业态迅速发展,对全市有较大的影响。传统流通业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业态的现代流通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市南区东部已形成了以佳世客、家乐福、大福源等几家在全市有影响的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为轴心的商业区。同时,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又赋予了青岛市的百年商业老街——中山路——“主城西部中心”、“市级商贸区”的主体功能。2004年,哈根达斯、保时捷等世界知名商品牌纷纷落户,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年。市南区商贸旅游产业集群获得全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金融中心区域
青岛是山东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南区的香港中路、香港西路、山东路、福州路等周边区域是青岛市的金融中心区。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和保险、证券、信托、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部均设在市南区。2004年,韩国新韩银行、恒安标准人寿等23家金融机构落户市南区,渣打、东亚银行代表处升级为分行,青岛市9家外资银行全部落户市南,民生银行青岛分行正式开业,国家开发银行代表处升级为分行,安邦财产、阳光财产、长城人寿3家保险公司相继入驻,全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76家。市南区金融组织体系健全,金融市场功能比较齐备,资金融通能力比较强大,金融业务辐射面广。举办2006中国青岛国际商务周,与“一行三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市经贸委签订了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协议,香港中路被市政府命名为青岛金融街。
科技中心区域
从1897年开始,西方科学技术如气象、海洋、海水养殖、医学、市政建设、建筑等方面在市南区范围应用,为青岛市多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1949年10月以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水产养殖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化学工业部海洋涂料研究所、化学工业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青岛海洋气象科学研究所等20多个科研机构相继在市南区落户。2004年,有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3项产品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专利1056项,占全市的25%。
2001年青岛市政府制定了发展软件产业的若干优惠政策后,设立了以市南区园和高新园两大实体园为中心的青岛市软件园。
市南软件园坐落在青岛市南区范围内。自太平角六路以东、延吉路以南、青岛大学以西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为青岛市南软件园的政策区域。这一带自然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备。
软件园实体区包括“多楼一区”:——“软件大厦”位于闽江路172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001年4月29日开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入驻率迅速达到100%。其中包括用友、金蝶、北京泰利特、高校信息、新金安等知名企业;——“科技大厦”位于香港中路116号,总面积1万平方米。2002年4月开始启用;——“核心园区”位于青岛大学西侧,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计划在两年内规划建设成集生产研发、人才培育、企业孵化、技术交易、投资融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软件研发基地。2004年,软件产业基地一期主体工程竣工2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2万平方米。软件基地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拆迁安置工作。微软、IBM、海尔青大、海信信芯科技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纷纷入驻,全区软件企业达到220家,软件技工贸收入达到50亿元,增长92.3%,软件基地已投入使用的研发楼入驻率达100%,软件基地成为全国10个先进园区之一。“阳光大厦”、“世贸中心”、“时代广场”、“深业大厦”等楼宇中也有多家软件企业。
根据“点上辐射、以点带面”的建园发展思路,市南软件园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民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优质服务为保障,按照“官助民办”运作模式,正在将软件园区逐步建设成为以软件研发和软件出口为主、信息技术服务为辅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
2021年1月,市南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59名。
2020年9月,市南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57。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市南区位列第57名。
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
2020年,市南区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41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市南区名列第4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