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但有机场,还是中国最早有飞机场的城市之一,当年日本鬼子统治时期的沧口飞机场还是中国五大机场之一。现在的流亭机场也不差,去年已经是中国吞吐量前十,山东第一空港,你文化水平我不多少了,如果上过高中当我看走眼....不过看在青岛人的份上还是给你介绍下,青岛是很美地,不过你文这样的问题让青岛人觉得很丢人地,而且显得你很没有文化地。
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站,创建于1958年7月,当时使用青岛沧口机场。1982年8月5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青岛航站使用海军流亭机场,重新建站复航,由此掀开了青岛民航事业腾飞发展的辉煌一页。
多年来,得益于民航上级和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青岛区域经济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也得益于青岛机场干部职工“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与干劲,以机场为龙头的青岛民航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20多年来,青岛机场以加快建设步伐、服务地方经济繁荣为己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实现了机场规模由小到大、航班由少到多、航线由国内到国际等诸多历史性的跨越。
1995年,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大关;1999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以此为标志,青岛机场跻身于国内航空大港的行列;2002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23万人次;2003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49万人次,在全国和华东地区分别排名第13位和第4位。截止到2003年底,青岛机场已有航线资源96条,其中国内航线84条,国际航线12条,地区航线2条,通航城市49个,已基本形成了符合青岛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开放型航线网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青岛市人民政府对机场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流亭机场的保障体系和功能日臻完善,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一个多功能、大流量、高集成、现代化的国际空港已具雏形。
20多年来,青岛机场在致力发展航空运输事业的同时,大力开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两个文明一起抓和两个成果一起要的大好局面。近年来,机场先后获得“国家卫生机场”,“全国文明机场”,“青岛市文明标兵单位”“华东管理局一级文明航空港”等荣誉称号。在开展各项争创活动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航空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了民航和当地政府的高度好评。
为更好地促进机场事业的发展,200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包括青岛流亭机场在内的民航所属93个机场全部下放地方实行属地管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民航业的实际出发,按照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民航体制要求,更好地促进民航事业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机场下放及未来发展高度重视,给予青岛机场很大的支持,机场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并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2004年,按照市领导提出的“新机场、新面貌、新变化、新业绩”的工作要求,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以深化改革促发展、以保证安全揽全局、以提高效益作支撑、以优质服务创市场、以科学管理作保障作为指导思想,以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新型高效的机场运行体系为中心,坚持“确保安全、确保稳定”的两条基本工作原则,紧紧抓住事关机场发展大局的“安全、服务、运行”三件大事,努力实现“一流机场、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的四个企业目标。
新机场概况
青岛流亭机场扩建工程于2001年正式开工。该工程以2010年为目标年,按满足旅客吞吐量520万人次,典型高峰小时2400人,货邮11.9万吨的需求设计。跑道及平行滑行道由现在的2600米延长至3400米;新建航站楼6.4万平方米;新建停机坪18.4万平方米;建设停车场2.6万平方米,货坪10000平方米;改造通讯、导航和气象设施;配套建设供油、供电、供水、污水处理、消防救援等设施。
2004年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又将拉开序幕。工程项目包括新建国际航站楼5万平方米,扩建停车场至7万平方米。2006年二期工程结束后,一个集航空运输、餐饮及游览为一体的具有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保障能力的大型现代化国际空港将在黄海之滨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青岛机场的上级单位是青岛市政府吗
2013年2月10日,青岛地区建设布局方案获得批复。
2013年9月27日,青岛新机场选址报告日前正式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根据该批复,备受社会关注的青岛新机场选址落定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划,青岛新机场将建设成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 “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至此,青岛新机场选址之争尘埃落定。
2014年10月11日,青岛市新机场项目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新机场建设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将由前期准备转入具体实施阶段。
2014年11月7日,青岛市新机场建设动员会在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的青岛新机场胶东办公区召开,全面拉开了新机场建设序幕。
2014年11月25日,建设单位: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信息第一次公告 。
2014年12月28日至30日,青岛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估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专家评估意见是国家发改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青岛新机场空管工程、供油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的专家评估会同步召开。本市将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尽快对可研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为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尽早获批奠定基础。
2015年1月15日,建设单位为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信息第二次公告。
2015年3月5日,国家环保部受理《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5年5月15日,国家环保部环审[2015]114号,《青岛新机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批。
2015年6月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青岛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年6月26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奠基。
2015年11月30日,《青岛新机场总体规划》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批复。
2015年12月25日,《青岛新机场工程初步设计(第一批)》近日获民航华东管理局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主要包括场道工程、目视助航工程、导航工程、航站区工程、通信和信息工程、消防救援工程、供电工程、场内供冷、供暖、供气工程,场内雨水及污物排放工程,生产辅助、办公、生活设施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相关供油、空管、水电暖、航空公司基地等配套工程作为第二批初步设计项目也将正式启动报批程序,预计2016年上半年获得批复。
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民航青岛流亭机场,根据国务院关于民航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于2003年交青岛市政府进行属地化管理。2006年,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为国有独资公司,资本金11亿元,下设21个部门以及11个分、子公司,拥有员工3000余人。
属于青岛市政府和民航总局的双重管理 主要由市政府负责具体管理 民航总局业务管理
自己本身就是个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