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做法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是佐料的加入不同而已。
婴幼儿建议不要食用乌鸡!
口味:咸鲜味工艺:原炖
莲子白果炖乌鸡的制作材料:
主料:乌骨鸡1200克
辅料:白果(干)15克,莲子30克,糯米50克
调料:胡椒3克,大葱15克,姜10克,酱油10克,盐5克
教您莲子白果炖乌鸡怎么做,如何做莲子白果炖乌鸡才好吃
1.活杀鸡,去毛和内脏,洗净;
2.在其腹腔内放入白果、莲肉、糯米、胡椒,缝合好;
3.口朝上放沙锅内,加水、葱、姜、酱油、盐各适量,炖熟即可。
春季万物生发,养肝的汤品最为适宜,而其中又以鸡汤为最佳,可称为“春天第一汤”。
中医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人体的调养也应与此相符。春季是生发之季,也是五脏中肝气生发的时节,因此吃穿住行都要顺应天地万物的欣欣向荣之势,以滋肝养肝为主,否则就会产生腹泻、腹痛等寒性病变。
春季进补汤水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五禽中,鸡应于肝,喝鸡汤滋养肝血,最能养肝。辅料最好选择生发性的时令蔬果,其中春笋接受了春天太阳的照射,口感嫩滑爽口,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是最助阳气生发的蔬菜。春笋煨入鸡汤中,可谓是“当春第一汤”,除了痛风、高血压患者,一般人都可以尽享其美味。多喝鸡汤还能有效抑制人体炎症以及黏液的过量产生,有助减少鼻腔的堵塞和喉咙的疼痛感,以及咳嗽的次数。
如果想要增加汤的滋补功能,还可以加一些食补的药材,比如党参、沙参、枸杞、百合、淮山等。对气血虚的人而言,可以选用人参或者黄芪等来炖汤;而肝阴虚的人,则可以选用枸杞或海带为原料;如身体火气旺盛,可选择绿豆、海带、冬瓜、莲子等清火的药材。对年轻人来说,加入菠萝炖汤更加可口新鲜。冬瓜、丝瓜、萝卜、魔芋、番茄、紫菜、海带、绿豆芽等,也都是很好的炖汤辅料。
《摄生消息论》中有:“当春之时,食味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玉米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因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多食甘使脾土受克而损脾气。
春季可以适当食用樱桃、韭菜、菠菜、葱、姜、蒜蜂蜜、山药、春笋等有助于春季养生的食物。
营养原则
1、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同时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
2、增甘少酸的原则: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3、宜食抗病抗毒性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春天,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因此,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谷类如小麦、大麦、小米、粳米、以及黄豆等。
2、肉、蛋、奶类的选择:
鸡蛋、鸡肉、牛肉、瘦猪肉、鱼类、牛奶等。
3、蔬菜的选择:
菠菜、莴笋、绿豆芽、韭菜、荠菜、芦笋、马齿苋、芹菜、青椒、西红柿、香椿、四季豆、卷心菜等。
4、水果的选择:
苹果、柑橘、香蕉、山楂、草莓、樱桃、梅子等。
5、其他:
花生、芝麻、核桃、葱、姜、蒜、芥末等。
乌鸡养殖气候要求
不好养。
养殖注意事项:
1、雏鸡的消化机能弱,一定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如半熟的小米饼拌入熟蛋黄按18只雏鸡每日拌1个,10日龄后可以在饲料中加入 10%至20%玉米面,8%至10%切碎的青饲料,1%至1、5%的骨粉,1%至1、5%的鱼粉和0.5%清水洗净的细砂粒。30日龄后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并加入骨粉、鱼粉、贝壳粉等,同时每天还要喂1至2次粒料,如小米、大麦、小粟等;
2、在雏鸡孵出后的第一、二周,每天在饲料中加入0.04%的痢特灵,用来控制乌鸡的副伤寒和鸡白痢杆菌病。15日龄后,每天喂含0.01%的痢特灵的饲料,然后停止1至2天再喂。到45日龄后,要注意防治鸡蛔虫病。在8、25和66日龄可接种鸡新城疫苗。如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对于生长快慢不一,体质强弱不匀的要进行分群饲养;
3、注意保温和防潮,要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栏舍干燥即可。
(一)光 照
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即太阳光,这种光照因季节不同,时间有长短,强度不易控制。人工光照是灯光,可人为控制其时间长短与光照强度,但易受停电等影响而 干扰鸡的正常生理机能。开放式与半开放式鸡舍应采用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想的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
1.光照作用
光照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和增强母鸡的性腺活动,从而使母鸡的卵巢、输卵管等得以发育,使母鸡处于繁殖状态或增强产蛋强度。因此,光照主要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和产蛋产生影响。光照对鸡的影响主要是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据报道,光的颜色也有影响。
2.光照时间
是指在一昼夜内连续或间断地给予鸡群自然或人工的或两者相结合的光照时间。 光照对育成鸡性成熟年龄的影响不在于光照强度,而主要决定于光照时间的长短。在育成期逐渐延长光照时间会提早性成熟,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则会推迟性成熟,因此育成期的光照时间只能逐渐缩短,切勿逐渐增加。 光照时间对产蛋鸡的影响主要是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刺激排卵和增强产蛋强度。因此,产蛋期的光照时间应保持恒定或逐渐增加,切勿减少。 不同时期的鸡群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一般光照时间安排如下:1~7天24小时;8~3 0天12小时;31~100天8小时;101~140天9~10小时;141天开始每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 天16小时止。 就一昼夜连续的光照时间来说,每天照明10小时以上对母鸡的性腺活动有刺激作用,为使母鸡发挥最大的产蛋潜力,一般每天应给予连续14~16小时的光照时间,而超17小时对鸡产蛋又有不良影响。注意:产蛋期光照时间的增加是逐渐的,一次调整量最多不应超过1 小时,否则易发生脱肛,光照时间增加到最长时(16小时),应恰是产蛋高峰期。 在自然光照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应用人工光照补充其不足的光照时间。
3.光照强度
是指光照时光线的亮度,通常称为照度。常用勒克斯作为照度单位。不同时期,不同种类鸡的适宜的光照强度不尽相同。光照强度对鸡的生长发育、产蛋和行为状态均有明显影响。 幼雏视力较弱,为使其尽早和较多地开食饮水,光照强度大些为好,1~14日龄宜用20 勒克斯。此时如光线偏暗,易引起雏鸡生长不良,死亡率增高,14日龄以后光照强度逐渐减低为5~10勒克斯。育成期的光线暗些为好,这样,既省电,鸡群也较宁静,又可防止啄癖发生,一般以5~10勒克斯为宜。 母鸡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产蛋量也有所增加,因此,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10~15勒克斯为宜。
4.光照管理
必须按光照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实行光照管理,所制订的光照制度既要保证必需的光照时间与强度,又要尽量减少电力消耗。光照制度应有利于控制母雏性成熟及促进母鸡产蛋量的提高。制订好光照制度后不要随意变动,否则会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光照制度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鸡舍类型以及季节变化而定。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以自然光照为主,不足时根据光照制度补以人工光照。 灯泡应经常擦拭干净。灯泡的大致高度为灯泡间距的2/3。灯泡高度即灯泡至鸡身的垂直距离。灯泡间距即两灯泡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同瓦数灯泡获得10.76勒克斯照度应保持的高度和间距见表。
不同瓦数灯泡获得10.76勒克斯照度需保持的高度和间距
灯泡瓦数 15 25 40 60 75 100
灯泡高度(米) 使用反光灯罩 1.1 1.4 2.0 3.1 3.2 4.1
不使用反光灯罩 0.7 0.9
1.4 2.1 2.3 2.9
灯泡间距(米) 使用反光灯罩 1.7
2.1
3.0
4.7
4.8
6.2
不使用反光灯罩 1.1 1.4 2.1 3.2 3.5 4.4
(二)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晌鸡体热调节的主要外界因素。尤其对开放式鸡舍来说,温度基本上是随季节与昼夜的变换而波动的,是与鸡的生产性能和鸡场生产费用密切相关的。温度对鸡的活动、饮食、生理状况与代谢强度均有影响,从而影响鸡的各种经济性状。温度对不同鸡群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乌鸡的整个生产周期可划分:
0~60日龄为育雏期;61~150日龄为育成期;151日龄以后为产蛋期。
乌鸡的饲养环境温度要求如下:
第一周33~35℃,第二周32~33℃,第三周30 ~32℃,第四周28~30℃,第五至八周26~28℃;
第九周开始为育成期,适宜温度为20~25 ℃;
产蛋期种鸡的最佳温度一般在20℃左右。
温度过高对蛋重及蛋壳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也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鸡舍设施状况来调控温度。一般情况下,种鸡的饲养环境不应低于10℃或高于32℃,否则产蛋率将明显下降。
(三)湿 度
鸡舍内湿度大小,决定于空气中所含水分和气温的高低。表示空气中湿度的指标常用相对湿度。在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鸡群的影响不大,但在极端的情况下或与其他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也可对鸡群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不应忽视。
鸡舍内水气的来源有:
①大气中原有的水分,雨季水气增加;②鸡群呼出的水分;③饮水器水面蒸发的水分;④鸡粪便蒸发的水分。
高温高湿或低温低湿对鸡群的影响最大。鸡舍内湿度过大,地面潮湿,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繁衍,尤其是鸡球虫病的发病率将会提高。
乌鸡适宜的相对湿度,雏鸡约为60%,育成鸡为55~60%,种鸡为50~55%。
在生产实践中,防止鸡舍内湿度过高的方法有:
①鸡舍的建址应选择在高燥的地方,坐北朝南;②鸡舍的设计应保温防湿;③通风换气,使水蒸气排出舍外;
④利用刨花、锯末、垫草等吸收粪便中的水分;⑤尽量减少舍内漏水,及时清除粪便,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舍内干燥。
(四)通 风
通风换气是调节鸡舍内空气环境的重要措施,通风直接影响鸡舍内温度、湿度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等。通风的方法有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如通风控制合理,可使温度和湿度适宜,这样,鸡群健康,耗料少,生长发育快,同时产蛋也多,也节约了用电。通风在不同的季节要求不同。在冬季鸡舍内应保持一定的温度,通风量不宜过大。在夏季气候炎热,为达到减少湿度使鸡体散热快,又能使舍内温度降低的目的,就必须加大通风量。
鸡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极微,一般以百万分之一(lppm)为单位计算。这些有害气体主要是由于鸡群的呼吸、排泄,以及有机物的分解而产生的,对人、鸡均有害。
1.氨 气
氨气无色,水溶性强,有刺激性臭味,主要是由饲料、粪便及垫料等在温热、高湿的环境下发生腐烂产生的。在饲养密度过大,温热高湿,管理不善,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浓度会逐渐增加。 氨对鸡的粘膜有刺激作用,降低食欲,降低抵抗力,引起生产下降,严重时中毒死亡。鸡舍内氨气浓度不得超过20ppm,一般闻不到大的气味,人的眼、鼻感不到刺激,则氨的浓度就不会超过20ppm。
2.硫化氢
硫化氢无色,易挥发,有强烈腐败的臭蛋气味,易溶于水。主要是由于粪便、垫料、饲料的腐败分解及肠内排出的气体形成的。硫化氢毒性较大,在较低度长期作用下,会使鸡的体质变弱,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较大时则会刺激神经系统,使鸡的瞳孔缩小,心脏衰弱,导致组织缺氧。鸡舍内硫化氢的浓度不得超过10ppm。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无色,无臭,略带酸味,主要由鸡群呼出。二氧化碳本身并无毒性,但当空中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缺氧,造成呼吸困难、昏迷,甚至窒息死亡。鸡舍内二氧化碳的允许浓度为0.5%。
4.尘 埃
空气中夹杂尘埃,微生物常附着在上面,这些微生物随空气流动被吸入鸡呼吸道,引起许多疾病。空气中尘埃的浓度取决粪便、垫料、通风强度、气流方向、湿度和鸡的活动程度等等。 为了排除有害气体,除应定期进行鸡舍清扫、冲洗和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水,不使其在舍内有分解机会外,主要靠通风换气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