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确实比较偏僻吧,不过论学术的话美国的大学都是各自在不同的方面有所见术的,很少有完全一无是处的大学在美国,都有一些较为突出和擅长的专业,再说这个学校总体排名也不算太靠后吧,那的中国的人很少很少,多和老美接触接触挺好的,要不像美国其他的地方遍地都是中国人,走哪都是中国人在一起混,语言得不到提高,生活习惯也融入不进去这样以后很难混开的,我本人就力挺美国中部的大学,加州,纽约有个毛意思啊,华人遍地跑,上学就是静心读书去了,找个那么闹的地方没用,如果你感觉这个大学确实很容易读你可以把你的GPA刷高点,美国的转学实在太方便了,我同学就很轻松的转到明尼苏达双城了,你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地方,多和老外交朋友,海外的话中国人有几个知己就行了,宁缺勿滥
说就是河南农业技术学院那个人实在太不负责任了,没有这么比较的都,我都服你这种人了
加油,祝你成功,往中部开拓开拓很好
我以前在中国时有个外教就是那个大学的,他说不光中国人,亚裔都很少很少,你出国是学习美国的文化知识去了,找那么多中国人干嘛,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国内待着呢
鄢捷年的人物生平
2005年07月 - 2005年10月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科罗拉多能源研究所合作研究
2003年08月 - 2003年10月 美国怀俄明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合作研究
2001年06月 - 2002年07月 美国怀俄明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访问学者,并从事博士后
研究工作,获博士后研究证书
1995年08月 - 1997年12月 西北大学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长期从事石油工程学科油田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钻井液化学、油气层保护技术和油气藏界面化学等。1986-1988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石油工程系从事科研工作,1995-1996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怀俄明大学石油工程系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被聘为客座教授。
1981-1996年在石油大学(华东)工作期间,历任钻井泥浆研究室主任、石油工程系副主任。1996年至今在石油大学工作期间担任油气井国家重点学科油田化学方向学术带头人。1995年被确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002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是SPE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油田化学学组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为部级学术刊物“钻井液与完井液”编委,“石油钻探技术”学术顾问。
自1981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30余项国家、部、局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6篇,有40余篇论文被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出版著作7部,代表性著作有《钻井液完井液及保护油气层技术》、《低密度钻井流体》和《石油开采中的界面现象》等。2003年主编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级重点教材《钻井液工艺学》目前在我国石油高校和各油田企业被广泛采用。
多年来,主讲本科生课程“钻井液工艺原理”和“油气层保护技术”,硕士生课程“现代钻井液技术”,博士生课程“油田化学理论与工程”。为各油田企业培训专业技术干部,听课人数达2000余人。先后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劳模。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邮政编码: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