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吃
一、中山路周边旧城区
1.中山路上的烤肉棕,文化宫附近。沙爹面也不错。
2.久事面
3.大同鸭肉粥
4.黑糖沙爹面(民族路酱油厂)
5.定安对面广州小吃叉烧。
6.银行中心五楼和国际银行四楼的日式咖喱雅子,味道纯正。
7.渡船地下道的“快速站立”泡沫茶。
8.中山路莱雅六楼冰吧里的红豆牛奶冰。十块钱是一大盘。
9、中山路“田立禾”木瓜牛奶。
10.庐江宾馆的晚茶
1.幸福路“小眼镜”排挡,专做酱油水。记得下午6点前去,不然就没座位没材料了。
12.渡口“春天”一角的台湾省小吃店:棺材板——台湾省著名小吃。
13.要吃正宗的虾面,只需走吴渡口方向的第一条巷子,然后左转。推荐虾仁面,猪脚面。
14.沙爹面,厦门港,盐业公司酱油厂附近。
14、九城(定安夜市,路口,第一胡同)也应该是叶在鼓浪屿的马鞍。
15.银行中心附近有个海鲜摊,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这家餐厅做的鱼丝饼,冷骡肚,冷骡肠,真的是最好吃的。
16.莒口街从中山路卖的第一批春卷也很棒。
17.李玟小学对面的“月华”沙茶面和肉掌,尤其是沙茶面,仍然是80岁的月华自己做的。
18.镇浜路有一条小巷子,家家户户做些沙爹面和炖肉罐头的小生意。猪心罐头、乌鸡罐头、番鸭罐头都添加了不知名的药材,口感绝对优于“名贵”的。
19.西门冻笋
第二,湖滨,东西南北
1.滨北“珍贵”的八宝饭(炖锅特别好)(滨北转盘附近,加油站正对面)
2.四英里沙爹面。
3.福联自助茶
4.市府大道旁巷子里的阿发酱油水——新鲜,好吃,便宜,但是路边环境不太好。
5.回到湖滨旧货市场对面的川菜馆。
6.胡明路潇湘湘菜馆
7.湖滨南老知青的_丝肉。
8.白鹭洲酒店的鸡软骨,还有海苔大虾以及制作方法。
9.欢乐园的鸦片鱼头和那个配菜的凤爪。
10.雅筑餐厅的煮章鱼和芡实锅,还有雅筑——鲍晓的米饭。
11.福满楼的多宝鱼、鲨鱼骨头汤、黄金炒饭
12.滨南路北方人的烤牛肉很独特,味道很正。
13.豆腐干:在湖边四里菜市场的南段,除了豆腐干,还可以处理鱼、虾等。
14.厦门六中的牛肉汤已经搬到隔壁阿珠餐厅了。
15.滨北市政府附近的巴西烤肉(近20种肉)
16.滨北中国银行后面的客家菜(不记得店名了)
17.叶榛大厦对面的Xi小吃:凉皮很不错。
18、美味——水煮桂花鱼
鞍山之旅
邮编:316000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界于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临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公里,西距宁波73公里、杭州210公里,西南距温州265公里,与台湾基隆港相距550公里,距日本长峙港852公里,离韩国仁川港897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区共有大小岛屿454.5个,其中有人居住的30.5个。 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总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59平方公里,是一个海洋大区,陆地小区。
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 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极其丰富的海产资源
普陀海域辽阔,海水和海涂资源丰富,含舟山渔场内中街山、洋鞍两渔场,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有海洋生物1100余种,尤其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鱼类140种,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鳓鱼、鲳鱼、马蛟鱼、鳗、比目鱼为主,随着资源变化,作业调整,拓展鱼场,马面鱼、鲐参鱼及鲷类已成为主捕鱼类。蟹虾类亦有40余种,以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鹰抓虾为主。海水养殖面积2005年达6.03万亩,主要养殖紫菜、海带、蛤、蛏子、对虾、蟹和鱼类,其中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功,是海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由于普陀区境内岛屿周围多滩涂,涂坡平坦蓄水渗漏性小,适宜海盐生产。2005年在产盐田总产量4.31万吨。
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
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岛岸线弯曲,岙口、岬角环列,形成众多港口、港湾、水道,且岛屿环抱,口多腹大,水深浪小,少淤不冻,加之多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底,腹地可建港口设施,其避风性能、锚地良好。据探测,全区12-20米水深岸线44公里,区域内有各类船舶修造企业59家,分布在马峙、鲁家峙、朱家尖、桃花、虾峙、六横等岛,是建设深水泊位,泊航巨轮的理想港区。国际航道--虾峙门航道可供15万吨载轮自由进出,20万吨载轮候船进出。
国内外著名的沈家门渔港则是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渔港,与挪威卑而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其长11.5公里,宽0.19-0.17公里,为东西走向多口门的峡型天然良港,港域320万平方米,水域185万平方米,海底平坦,泥质粉砂,是理想的渔轮锚泊、避风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渔汛旺季,国内沿海各省市的近万艘渔船云集,避风、修理和补给生产、生活资料。沿港岸设有船厂、柴油机厂、锚链厂及石油、渔网、渔机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企业百余家。目前,沈家门港已是客货运输综合性港口。后来居上的旅游产业
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及“金庸笔下”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具有佛教文化、山海景观、渔村风情、海滨度假、海鲜美食等丰厚的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景观以海、沙、山、石、洞、礁等为主,类型众多。沙滩资源得天独厚,沙滩面积占浙江省沙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各岛屿地质以花岗岩为主,经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山石景观和海礁景观, 以普陀山的西天景区、南天门景区、朱家尖的白山景区、桃花岛的安期峰景区,以及东海前哨东极岛的东福山等最为著名。普陀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影。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近年来更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
气候条件
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 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海岛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96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二批小康县(区)称号,1998年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增长86.5%,年均增长16.9%,高于全省同期增速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2378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总收入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49.3%和144.2%,年均分别增长25.7%和25.0%。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0.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35亿元,比2002年增长58.3%,年均增长12.2%。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4亿元,年均增长34.4%。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看,这四年是普陀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稳中求进的海洋渔业
作为全国的重点渔区,海洋渔业是普陀经济的重要基础。2006年全区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总产值31.49亿元。渔农产业稳步发展,实现渔农业总产值33.53亿元,比2002年增长25.7%;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比2002年减少2.7%;渔业总产值31.49亿元,比2002年增长28.7%。四年共报废拆解渔船918艘,分流捕捞渔民4525人,投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1.7亿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了一批有机茶、水仙花、苗木、水果等基地。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从25.5:33.3:41.2 调整到15.5:40.7:43.8,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普陀境内海涂、浅海水流通畅,海水营养盐丰富、生物含量高,是鱼、虾、贝类养殖的良好场所。可供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围塘面积达12万亩。深水网箱、高标准围塘等养殖新方式、新技术得到推广,全区养殖面积6.03万亩,产量3.85万吨,产值5.93亿元,其中大黄鱼的全人工养殖成功,是水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
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0.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9.7%。以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发展迅猛,实现产值119.40亿元,比2002年增长2.1倍。船舶修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产值33.2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2倍;修船坞容量超过100万吨,中远船务等一批重大修造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水产加工总产值80.26亿元,精深加工比重达到41.6%。规模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2家,比2002年增加17家。
旅游业取得长足进步
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及“金庸笔下”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以山海景观、渔村风情和滨海渡假出名,目前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去年央视《射雕英雄传》在桃花岛拍摄,使桃花岛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近年来更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2006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464.68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84.2%,其中境外游客6.55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7.4倍;创旅游收入30.65亿元,比2002年增长102.4%。
方兴未艾的开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和李鹏总理“扩大开放,繁荣舟山”的题词精神,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发展。根据不同功能,分别规划建设了沈家门海洋生物工业园区、勾山海岛产业化园区,展茅丰岛工业园区和六横工业园区,假以提升工业化和推进城市化。省级东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围海造地8平方公里,增加深水岸线7.2公里,建成可容纳5万人口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十五”期间,普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了沈家门港疏浚、东港海滨公园、虾峙渔港防浪堤工程、六横殡仪馆项目、展茅、勾山、朱家尖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实事项目。专业市场培育也已初见成效,2005年舟山国际水产城被评为全国首家水产行业“四星”级文明市场,实现水产品交易量30.19万吨,交易额32.1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和5.3%。早在1996就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部编入《中华之最》大典,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些都将为普陀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沿革
普陀区因区内的著名的佛教名胜普陀山而得名,普陀山与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但是,与其他佛教名山比较,普陀山不仅是其中唯一的海岛,也是唯一来自于梵语的地名。
据史载,普陀山在宋代以前称梅岑山,因民间传说西汉成帝时,有方士梅福隐居山中炼丹,并以医道救济岛民而得名。然而,在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在山中建立了不肯去观音院之后,由于从五代至宋元,信奉佛教已成为从皇室到百姓都崇尚的一种风气,岛上的佛事活动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在五代和宋朝的战乱年代中,地处茫茫东海中的不肯去观音院和不肯去观音像,不仅是人们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同时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的故事而代表了一种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观音菩萨的有关灵异故事迅速流传开来。在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之后,观音菩萨不肯东去国外的情操,对心灵上遭受了巨大创伤的国民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慰藉,也更加深了百姓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膜拜之心。而在人们心目中海岛所特有的神秘气氛,也加速了故事的流传速度。随着观音菩萨的崇高偶像地位的树立,有人开始在到经典中查找依据,并在《华严经》找到了以下记载:“南方有山,名布怛洛迦,彼有菩萨 ,名‘观自在’”(也有可能是有人无意中注意到这段文字与梅岑山地理环境中的某些相似之处)。于是,布怛洛迦(梵语Potalaka的音译,也写作普陀洛迦、补怛洛迦、补陀落迦、布达拉等。意译作小白花(华)、光明山、海岛山等)一名被借用到梅岑山,作为梅岑山的别名在社会上流传。流传之初,由于译法不同,有使用音译的,也有使用意译的,如在苏东坡的《送冯判官之昌国》诗中:“兰山摇荡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句中的“小白”即来自于意译名“小白花”,今普陀山妙庄严路侧的山岩上也仍可见每字2米见方的“白华山”摩崖;而南宋后期成书的宝庆《昌国县志》(1227年)中使用的则是音译名“补陀洛迦”。
到了南宋时期,“补陀洛迦”一名已开始出现后来居上,欲取代原名“梅岑山”之势 ,这个倾向在宝庆《昌国县志》中得了充分的反映。该志载:“补陀洛迦山,在东海中,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也。一名梅岑山”。在可见编者眼中,该岛的正名和别名已经发生了逆转。但是,已经使用了千百年的“梅岑山”这个名称没有立即退出社会流传,并还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作为该岛的主名出现。在元代的大德《昌国州图志》(1298年)的记载中,就是以“梅岑山”为正名,以“补陀洛迦山”为别名的。
从元朝的中后期开始,梅岑山的本名的使用频率已越来越小,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盛熙明编纂山志时,该志就名正言顺地称为《补陀洛迦山志》了。在梵语地名的流传过程中,国人对冗长深奥的外来语译名的不便阅读和记忆感到烦恼,因此,他们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将补陀洛迦山简化为补陀山、普陀山,并最终在明末确定为更加汉化的用字——普陀山,一直流传至今。在普陀山地名历四百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其间也曾有过复古,重新以全称“普陀洛迦山”作为岛名的现象,但时间不长而且主要表现在文字书上。在口语中,冗长的全称已经近乎绝迹。
对于普陀山地名的借用现象,清人朱绪曾在《昌国典咏》(清末)中已有这样的论述:“南印度之布怛落迦,乃佛书所指。普陀洛迦之在定海者,用近似得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这样论断:“印度的‘普陀’因为是佛教圣地,所以为其他信奉佛教的地区所搬用。”这个“布怛落迦”山的具体位置,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等考证:在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刺耶山以东提讷弗利县境内的巴波桑那(Papanasam)山。意译翻作“小白花(华)”,是讲这座山中多有小白花树,清香远布,而不是指我市的普陀山曾有过这样的景观。这是我们在使用“普陀山”这个梵语地名时必须注意鉴别的。在我国境内,随佛教文化的传播而借用该地名的,还有西藏著名的布达拉宫所在地——布达拉山。
2020年12月,普陀区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0名。
2020年11月,普陀区被推选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2020年,普陀区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8位。
2012,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普陀区为首批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普陀区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普陀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37名。
2016年2月,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普陀区为2014—2015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5年3月,普陀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我来给介绍一下《鞍山》,旅行从现在开始.......
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钢都之称。因市南郊有一对形似马鞍的山而得名。鞍山市常住人口361万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第三十四位(2008年)。东部、北部靠辽阳县,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县毗邻,东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辽中县连接。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市89公里,东距煤铁之城本溪市96公里,南距大连市308公里,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新港120公里,西距盘锦市103公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10′——123°41′,北纬40°27′——41°34′。全境南北最长175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总面积为9252.4256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624.294平方公里 (铁东区21.451平方公里,铁西区28.784平方公里,立山区15.9平方公里,千山区558.159平方公里),海城市2732.083平方公里,台安县1393.9916平方公里,岫岩满族自治县 4502.057平方公里。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联接东西。大庆至大连的输油管道经过境内。公路成网,遍布乡镇,交通十分方便。
鞍山区号:0412
鞍山邮编:114000
鞍山市市花:金银花
鞍山交通
铁路
沈大铁路纵贯全境,鞍山与北京之间有夕发朝至的空调列车往返。沈阳北到上海、广州东的快车都经过鞍山,由沟海铁路折返回京哈线。境内辟有长大铁路、海沟铁路、海岫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高速公路以及鞍山至北京、佛山和惠州的空中航线。
鞍山自然地理
地势地貌
鞍山市的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于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山区主峰海拔931米,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97%。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面积约为123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32%。长(春)大(连)铁路以西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全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县韭菜台乡杨塘村,海拔仅2米;平原面积约为2748.4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71%。
河流水系
鞍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洋河、哨子河。前3条为过境河,后2条流源均在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辽河系全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该河从台安县西佛镇达连泡入境,由新华农场的沟哨子镇出境,经盘山县入渤海。在台安境内河段长70公里,平均河宽200米,流域面积898平方公里。台安县境内还有台安县与黑山县的界河绕阳河、台安县与大洼县的界河外辽河以及小柳河等,均系辽河的支流。浑河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长白山支脉滚马岭,流经抚顺、辽中、辽阳等市、县,于台安县黄沙坨镇朝阳堡村入境,向西南方向流至海城市西四镇三叉河汇入太子河,经营口入渤海。该河系海城市与台安县的界河。在鞍山境内河段长67.6公里,其中海城段31.6公里,台安段36公里,平均河宽140米,流域面积3107平方公里。太子河经辽阳县唐马寨入海城市高坨子镇境内,由东北向西南流至西四镇与浑河汇合。该河是海城市西部平原的大型河流,境内河段长34.7公里,平均宽123—150米,流域面积为3009.8平方公里。源于海城境内的海城河、五道河、三通河以及源于鞍山市区的沙河、南沙河、杨柳河、运粮河均汇入太子河。大洋河系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两大内河之一。发源于岫岩县偏岭乡一棵树岭南侧,由西北流向东南,称偏岭河。在南流过程中,接纳境内的哈达河、汤池河、雅河、牛河、沟连河等,至哨子河乡哨子河街东与哨子河汇合,经马岭村王家沟东山头出境,至东港市入黄海。境内流长180.2公里,流域面积1968.4平方公里。哨子河系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另一主干河流。正源在三家子乡华山村北黑背区岔口,侧源在华山村西北胡家岭。两源在王家东山汇合称哨子河。河段长171.85公里,流域面积2155.03平方公里。其支流有牧牛河、石庙子河、青河、古洞河等河流。
气候类型
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春季(3月——5月)大风多,降水少,日照长,回暖快,蒸发大,湿度小;夏季(6月——8月)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多发生在此季,气温高而少酷热;秋季(9月——11月)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12月——次年2月)雪少北风多,干燥寒冷。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个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距海远近)不同而有差异。年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2350-2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鞍山这座城市,虽然建置较晚,但他的历史却很久远。在这里曾产生过绚丽多彩的文化,是远古时代人类发祥地之一。从考古发现的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证明,在距今约2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此外,在海城境内的析木、牌楼、大屯、岔沟、腾鳌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旧堡区发现有战国晚期的青铜戈、铜镞等,进一步证明,在这里同中原一样,很早就脐入了人类文明的行列,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远在战国秦汉之际,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辽东郡首县襄平县等县的管辖。今海城市境域则为西汉辽东郡新会县、辽队县、台安市县辖地。今台安县境域则为西汉险渎县辖地。今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域亦属燕国辽东郡襄平县辖。此后延续2000多年,或属于郡辖,或属于国辖(如西晋设辽东国),或属于道辖、路辖、卫辖、府辖、州辖,以至于省辖、县辖,其建置依代相续。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鞍山市行政建置几经变化,鞍山市或属于行政区,或属中央、或属省辖。对下基本定型于目前市管县体制。
战国(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年)今鞍山市境域属于燕国辽东郡。
秦代(公元前221一公元前207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辽东郡。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两汉在今东北地区的县级行政建置增多。
西汉,今鞍山市境域属于幽州辽东郡;
东汉,今鞍山市境域属辽东郡和辽东属国。
三国和西晋(220一316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幽州辽东郡襄平县、新昌县、辽队县、安市县、昌黎郡昌黎县。
东晋·十六国(317一420年)今鞍山市境域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 其后一度为高句丽所割据。今台安县部分境域则为北燕所管辖。
南北朝(420一585年)北朝之际,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
北魏(386一534年),今鞍山境域大部分为高句丽割据。今台安境域隶属北魏营 州建德郡广都县。
隋代(581一618年)今鞍山市城区和海城市境域及台安县部分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今台安县境域辽河以西部分为隋朝直接管辖,属燕郡怀远镇。
唐代(618一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为高句丽所割,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收归唐朝统割。在今东北地区实行道、府、州制。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
辽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县数度易名,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
金代(l115一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于东京路、北京路、易苏馆路。
元代(1271一1368年)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隶属于辽阳路辽阳县(今辽阳市)。今台安县境域隶属于广宁府路望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盖州路。
明代(1368一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隶属辽东郡指挥使司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
清代(1644一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别隶属于奉天府辽阳州、海城县、锦州府镇安县和盖平县、奉天行省东边道。
中华民国(1912一1949年)今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辽阳县、海城县;今海城市境域为海城县。今台安县境域为镇安县,后改为黑山县,后又设置台安县;今岫岩满族自治县为岫岩县。 1937年12月1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颁发403号敕令,鞍山正式建市;1948年2月1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鞍山。从此,鞍山人真正当家作了主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东北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为东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为中央直辖市。海城县、峋岩县隶属辽东省政府。台安县隶属辽西省政府。
1954年8月22日,中央政府决定,鞍山市为省辖市隶属辽宁省。城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宁省辽阳专区。安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阳专区。沈阳市、辽宁省辽阳专区、铁岭专区和盘锦垦区。岫岩县先后隶属辽宁省、辽宁省安东专区。
1959年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辽阳市和海城县;同时撤消辽阳县建制,并入辽阳市。台安县为沈阳市所辖。岫岩县隶属安东市(1965年改名丹东市)。1961年4月29日,恢复辽阳县建制,辽阳市、县分置,均隶属鞍山市。
1965年,辽阳县、海城县划归辽宁省辽南专区管辖。1968年12月26日,撤销辽南专区,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
1973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海城县。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海城县建立海城市(县级市)。197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台安县由盘锦垦区改为鞍山市管辖,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岫岩县,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1991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将丹东市管辖的峋岩满族自治县划归为鞍山市管辖。
鞍山的历史很悠久,但是建立鞍山市却很晚。半个世纪以前,鞍山无市可言,旧堡北为辽阳县所辖,旧堡南隶属海城县。1937年12月1日,按照傀儡皇帝爱新觉罗·博仪颁发的403号“敕令”,鞍山实行市制,正式建立鞍山市,成立伪鞍山市公署,原“满铁鞍山附属地”地方事务所长三重野雄,摇身一变为鞍山市市长,成了骑在鞍山8.3万人头上的太上皇。当时鞍山市的辖区,包括鞍山、立山两个满铁附属地和与辽阳县接壤的南沙河、北沙河、前立山、后立山、八卦沟、长甸铺、大石头、后三家峪、柳西屯、八家子、南大路、北大路、南陶官等13个村屯。面积49.1平方公里,人口83514人。
建市的第二年制定了“鞍山都邑计划”,日本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到1939年1O月,市区面积扩大到123.3平方公里,中国劳工也急剧增加,1943年全市人口达到30.6万人。鞍山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但蒙上了浓重的殖民主义色彩。日本人住在铁东,不仅居住条件好,还用上了电灯、煤气、自来水。而中国劳动人民却住在条件极差的工棚区里,只有解放后,鞍山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劳动人民的生活才逐步改善,真正过上好日子。
鞍山解放纪念日
1948年2月19日6时30分,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六纵队共5个步兵师,辽南独立一师和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师等部队, 在完成了对驻鞍山国民党军队包围的前提下,发起了总攻。六纵队十七、十八两个师从鞍山西部平原经刘二堡沿公路向市区猛烈扩展。9时许,该部五十四团由陶官屯突入市内南部,并向转盘街(今市府广场一带)进攻。四纵队十师由市区东北攻克高地和贮水池,逼进对炉山。四纵队十二师和辽南独立一师从市区东南两面向神社山(今烈士山)、伪市公署一带猛烈进攻。10时许, 敌军全部被压缩在鞍钢白楼、伪市公署转盘街、对炉山3个据点。攻城部队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分别攻下这3个据点。战斗到深夜12时结束,全歼国民党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及矿警、地方保安团等总计1.3万多人,生俘敌师长胡晋生,国民党鞍山市长罗永年自杀身亡,缴获大批武器装备。从此,鞍山回到人民手中。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个日子,中共鞍山市委、鞍山市政府决定, 把“二·一九”作为鞍山解放纪念日。
鞍山市辖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等4个市辖区、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代管海城市(县级市)。县(市)区共辖58个镇、7个乡、48个街道办事处。
鞍山市 面积9249平方千米,人口361万人(2005年)。
铁东区 面积 30平方千米,人口 49万。邮政编码114001。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铁西区 面积 34平方千米,人口 29万。邮政编码114014。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171号。
立山区 面积 55平方千米,人口 42万。邮政编码114031。区人民政府驻北胜利路340号。
千山区 面积 503平方千米,人口 26万。邮政编码114041。区人民政府驻鞍海路28号。
海城市 面积2732平方千米,人口113万。邮政编码114200。市人民政府驻海州街道。
台安县 面积1393平方千米,人口 38万。邮政编码114100。县人民政府驻台安镇恩良路。
岫岩满族自治县 面积4502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1143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岫岩镇。
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鞍山旅游资源
千山
又名千朵莲花山,位于鞍山市东南18公里处,面积44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远在隋唐时期,千山就有寺庙建筑,清代中期,道教传入千山,相继建成了“五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38处不同风格的庙宇和大量的碑、塔、亭、阁。
千山有景点300余处,按自然地形分为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4个景区。北部景点主要有无量观、龙泉寺、南泉庵、五佛顶和“小黄山”;中部景点主要有中会寺、五龙宫;西部主要景点有太和宫、斗姆宫;南部景点主要有香岩寺、仙人台。千山北部景区还新建了全周**院、惊险世界宫、唐代古城等一批人造景观,架设了五佛顶、小黄山两条空中客运索道和森林火车。在千山北部绣莲台景区内,一尊天然形成的巨型弥勒大佛威严正坐山巅。大佛身高70米、肩宽50米、头高10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千山一大奇观。
汤岗子温泉
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位于市区西南部15公里处,面积为65万平方米。该温泉泉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温度达72℃,并含有钾、镁、氡、钠等30余种微量元素。用温泉水和热矿泥配合按摩、针灸、蜡疗及光电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皮肤 病、外伤后遗症都有明显疗效。疗养院内环境优雅,风格独特。曾经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居住过的“龙宫温泉”和东北军阀张作霖修建的“龙泉别墅”均保存完好,使该温泉成为康复和旅游的胜地。
二一九公园
是鞍山规模最大的市级综合性公园,位于市中心东部,建于1950年,为纪念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日而命名。公园总面积78公顷,有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培育区、安静休息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和东山游乐园。
玉佛苑
位于鞍山市二一九公园东侧、东山风景区脚下,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玉佛苑主体建筑高33米,宽66米,纵深58米,红墙碧瓦。2001年,又在西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增建仿清建筑钟楼和鼓楼,更显其气势恢宏。殿内有重达260.76吨的“玉石王”雕刻成的玉佛,正面为高5.23米的释迦牟尼佛,背面为高2.66米的渡海观音,堪称世界玉佛之最。
药山风景区
药山系千山余脉,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部韭菜沟乡、三家子镇、石庙子镇的交界处,距县城60公里,因盛产药材而得名。药山为清代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与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并列齐名。药山山势高峻,由东北向西南起伏绵延10余公里,有大小奇峰40多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石花顶海拔889.7米。分为古城顶景区、清华观景区、梨花坞景区、石花顶景区和古战场景区等五大景区。现正在分步开发建设,已部分对外接待。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鞍山海城镇东约40公里处,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分为8个景区、200多个景点,有大小山峰450座。该森林公园以奇峰怪石、森林茂密而著称。园内的仙人洞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曾为古人类生活遗址,曾出土过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洞内藏有“飞龙饮泉”景观,这种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岩溶洞穴景观堪称东北一绝。
鞍山物产特色
梨中“皇后”南果梨
南国梨为秋子梨系统,是鞍山地区主栽优良品种之一,栽植历史有百余年。树体健壮,幼龄树直立生长,成年树形开张,枝条多而粗壮。4至5年则开始结果,12年进入盛果期。连续结果能力较强,每个果台能结果3~4个,15年生单株产量150公斤左右。果形近圆形或扁圆形。进入成熟期果皮薄而光滑,果色呈黄绿色。色带有红晕,果粉很薄,果肉白色,肉质细,石细胞少,采后即可食用,脆甜汁多。经过15~21天后熟,果实底色变黄,果肉变黄白色,组织柔软细腻,糖分增多,风味香甜,浆汁较多,易溶于口,品质极佳。此品种母树为自然杂交实生苗,现仍生长在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石门沟山坡上,树下一侧腐朽,另一侧生长正常。距母树约两米远处长出一株根蘖生长的实生南国梨树,有60多年,仍然保持原始野生针刺性状的枝条。因当时大孤山属辽阳管辖,在辽阳南部,故起名“南国梨”。目前鞍山地区有南国梨树数百万株,年产量3000多吨。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引种栽培,果品质量极佳,不仅风光于金秋,而且成为人们新年、春节的贵重礼品。198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良品种,获辽宁省农业厅颁发的优良品种证书。
海城馅饼久负盛名
海城馅饼历史悠久,早在清末,海城县内回族马德昌、汉族毛香伦两家专业经营馅饼。马家经营牛肉馅饼水扎面馅饼,毛家经营猪牛肉鸳鸯馅饼搅面馅饼,1920年,回民马富恩,马富春继承父业,在火神庙街路北开设马家馅饼铺;汉民毛青山继承父业,也在火神庙街开设山记馅饼铺。1939年,毛青山迁居沈阳,在沈阳火车站附近开设山记馅饼,海城馅饼从此传入沈阳,历经半个世纪,海城馅饼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不仅驰名东北,而且盛名关内;不仅店铺经营,而且登上了宾馆酒店的筵席。海城馅饼选用上等面粉做皮,鲜猪牛肉做馅。猪肉选用前后槽,牛肉选用三叉、腰窝、紫盖。随季节变化选用适时鲜菜,猪牛肉比例肥瘦比例搭配合理,并放适当的料酒、盐、味素、面酱、酱油、鲜姜、白糖、香油、葱、花椒面、大料面 、海味等作料,另用丁香、沙仁、肉冠、桂子、香叶、边桂、肉桂、木香、山奈等10大香料煮水拌馅,精工细作,用平锅烙, 先而后底,做到两翻三烙,使饼呈金红色。初期,海城馅饼铺为招徕顾客,给就餐者奉送一小碗用糯米或大米煮成的粥,加糖, 用绿豆粉面勾芡,再放入百合、莲子、京糕、葡萄干、山药、青梅、红枣、核桃仁等8种副料制作而成的八宝粥。
岫岩玉雕甲天下
玉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岫岩被称为“玉乡”,岫岩玉以其质地细腻纯净、储量多而闻名中外。岫岩玉雕生产始于道光初年,岫岩玉雕以小件制品为主,如笔筒、镇纸、茶具、酒具、鼻烟壶、首饰等,销路多是各地玉器商。清光绪二十六年,当时县城南门里有玉器作坊,“列肆而居,日夜琢磨”,时称“玉器街”。清末,县内杨朝工、杨朝华、徐魁元等人分别在大连、营口、安东等地开设商号,专门经销岫岩玉器,除内销外,还销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岫岩玉雕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多次获奖,岫岩已成为全国玉雕工艺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