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亦称“外国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对等贸易:卖方承担向买方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或劳务的贸易方式
展买贸易:在本国举办的国际性博览会或集市,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进出口交易的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通常被称为“三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贸易、来件装配贸易、来样加工贸易,也叫加工贸易。
补偿贸易:先以赊购的形式,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和技术等,待投产后,用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偿还货款的本金和利息。(补偿贸易与加工贸易结合,通常称为“三来一补”。)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对外贸易是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在对外关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所谓的对外贸易,说白了就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关系,他在整个对外关系当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首先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来说,世界贸易占据了整个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那么是很难持续发展下去的,所以说对于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来说都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通过出国赚取外汇的方式来提高国内等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整体的国民生活水平,通过相互的贸易往来,也能够促进商品货物的不断流通,能够让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更为关键的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对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是没有相应的资金和能力来进行研发和制作的,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他们就需要和发达国家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够提高本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即便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进行相应的经济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生产过剩,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为了能够促进国内的资源合理流动,他们也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销售场所来,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尽可能的变成现金流,从而扩大再生产,所以说他们也会有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倾向和意愿,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贸易能够持续不断的开展下去。
所以说整个对外贸易不仅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也会对国内的各个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它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