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第40题,又名SOLO题,三道小题共计25分,占整卷的1/6。要是SOLO题没答好,不是来年再战,就是男默女泪了。
如果想要在高考历史卷多捞点数,SOLO题的第3小问怎么也得达到11分及以上。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回答SOLO题。
通常而言,SOLO题的前两问都是对第三小问的铺垫。
因此,SOLO题文章的整体架构,不妨就可以从前两个小问入手。例如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卷当中,第40题是“严复笔下的进化论”,第1小问问的是时代背景,而第2小问问的是严复的《天演论》与赫胥黎原著的差异,显然这两个小问是重要的线索,来提示第3小问的文章架构。
所以回答SOLO题,切记审题第一,认真阅读,否则会文不对题、全盘皆输;其次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前两个小问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充分利用。
SOLO题着重考察考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因此要特别强调史料的作用。
凡是文字的论证,必须要有史料的充分架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道题目考“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只回答“秦始皇是个暴君”,显然不会得高分。这里就凸显史料的重要性,即解释“为什么秦始皇是暴君”,史料的作用就出现了,它就成为支持你论点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解读史料,即“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这一我们习以为常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过度的解读,难道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就不是专制了吗?显然革命后的历史与这一说法相违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还应注意,不要从单一来源的史料出发来论证你的观点。因为历史学的方法强调“孤证不立”,只有一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正和反两个视角出发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