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武汉茶博会已经是每年都要开展的一项活动。目前茶博会已经是第24届了,每一届都会有新的类型加入进来,那么这一次茶博会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呢?类型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2021武汉茶博会开始时间11月12-15日,2021第24届武汉茶博会将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汉口武展)隆重启幕。集结全国20余省市600多家品牌茶企,展品囊括六大茶类、茶器具、紫砂、陶瓷、工艺品、茶食品、茶服等上万类茶品,覆盖茶产业全产业链。来自全国各地茶商、茶友将欣喜相逢!品香茗、赏雅器、话茶事、谋茶业,共享美好茶生活。
品茶赏器攻略本次大会汇集了国内近百家知名品牌,大益、陈升号、俊仲号、正山堂、三鹤、岩霸、侨宝、滇南古韵、廖氏、茶窝子、畲依茗、恩施玉露、利川红、羊楼洞、赵李桥、大德和、塔峰、洞庄、思庄等茶企,届时将携重磅新老茶品精彩亮相,以全新的面貌与独具特色的惊喜品鉴活动,闪耀登场!
湖北省的恩施市、赤壁市、通山县三个市县将组织赤壁青砖茶、恩施硒茶、恩施玉露、通山名优茶抱团参展,这是历年来秋季茶博会的第一次鄂茶强势助阵,将通过品牌展示,现场品鉴,茶艺展示,借力武汉茶博会打响鄂茶品牌,促进湖北名优茶开拓市场、挖掘商机,为推动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赤壁市展团:羊楼洞、洞庄茶业、赵李桥茶厂、赤壁赵李桥茶业、思贝林、大德和茶业、赵李桥塔峰茶业、思庄茶业、一片叶茶业、墨茶茶业、和祥苑茶业、赵李桥锦合茶叶。
恩施市展团:恩施妙尔茶业有限公司、恩施州聪麟实业有限公司、恩施花枝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市凯迪克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恩施蓝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州龙马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恩施园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恩施市朱砂溪茶叶专业合作社)、恩施紫竹熙润茶叶专业合作社、恩施市健硒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市合顺隆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通山县展团:湖北山林枫农业开发公司、湖北九宫山茶业。
斗茶
斗茶始于唐代,始创于广东惠州,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惠州人“食茶”的历史同样也很古远。东晋裴渊的《广州记》说:“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这酉平县即为后之归善县,古属惠州。所谓“皋卢”也就是苦艼茶。而陆羽的《茶经》也有单道开“所饮茶苏而已”的记载,单为敦煌人,晋升平元年(357)落户罗浮。他既要饮茶,自然得种茶,说惠州种茶最迟始于晋代,大致不谬。 茶的普及是在唐代以后,这与佛教的兴盛颇有关系。唐人《封氏闻见记》便说南方的寺僧“习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身怀挟,到处煮炊,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有一点他还没说:僧人视茶为“不发”(抑制性欲)之药,以为饮之有助屏绝尘念。总之,“茶佛一味”,唐代寺观众多的罗浮山盛行种茶和饮茶,是情理中事。《全唐诗》载有胡宿的《冲虚观》诗,谓“茗园春嫩一旗开”,可见罗浮山在唐代已有茶园。李翱于唐元和四年(809)知循州,他的《解惑》文则说王野人移居罗浮,“积十年,及构草堂,植茶成园,犁山田三十亩以供食”,那时的茶园已是颇具规模。
到了北宋,“斗茶”已成惠州民间习俗,这又有东坡的诗文为证。东坡游罗浮,品尝了景泰禅师的卓锡泉,作《记》说:“岭外唯惠人喜斗茶,此水不虚出也!”在惠州他也种茶,有《种茶》诗:“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紫笋,古茶名,有人释为“紫色的竹笋”,那是望文生义。还有一首有名的《汲江煎茶》诗,首联云:“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如今“钓石”尚存,就在桥东沿江路边,只是已无“清深”可取,难再见坡翁当年“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的情景了。 稍后,唐庚贬惠州,作《斗茶记》,说:“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人其所赍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皆精绝”。 寄傲斋和龙塘,故址在今之子西岭;“赍宜”, 携来佐茶的菜肴(一说是用作调味用的姜蒜葱韭等末)。惠人“斗茶” 的情形,于此约略可见。一个“烹”字,更说明那时所“斗”之茶,非如今冲泡式的功夫茶。东坡诗谓“薄薄酒,胜茶汤”,叫茶汤,是因为当中除茶叶外,还有其他配料如姜葱椒盐米豆油麻等。享用这种连渣带水煎烹而成的茶汤,古人说“喝”,惠州话说“食”,都不为无理“采茶作饼,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这种见载于汉末的喝茶方法,据说延至宋代后便逐渐消失,其实未必尽然。旧属惠州的海陆丰地区流传着一首竹枝词:“辰时餐饭已餐菜,牙砵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这里说的擂茶,是惠东汕尾等地至今仍保留着的古老喝茶习俗,有客至或是喜庆事,必擂茶以示隆重。生小孩满月,谓之“满月茶” ;建新房上梁,谓之“上梁茶” ;亲家母头一回上门商议儿女嫁娶事宜,少不了又要擂“亲家茶”。茶的配料虽因具体条件而有所变化和不同,故有咸茶、菜茶、药茶等众多名目,烹制的方法却与上述古法大体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