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水分、Ad%—灰分、Vdaf%—挥发份、Fcd%—固定碳、Std%—全硫(空气干燥基)
G—粘结指数、X(mm)—焦质层厚度、Y(mm)—焦质层厚度。
煤炭质量是煤炭产品在自身的形成和开采、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根据煤炭产品质量特性和用途,一般煤炭质量可用一定的质量指标(或标准)来表示。
如按煤的工业分析,可用煤的固定碳、挥发分、灰分和水分等指标来表示;按煤的元素分析,可用煤中碳(C)、氢(H)、氧(n)、氮(N)、硫(S)、磷(P)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来表示。
按煤的工艺性质,煤炭质量又可用煤的发热量(0)、煤的粘结性(R)煤炭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用煤单位的使用效果和产品质量,而且也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甚至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扩展资料:
煤炭的用途主要有:
1、发电用煤:中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3%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26%。
-煤炭
mad什么意思
全水(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
分析水(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
灰分(Aad):指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
挥发分(Vad):指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
扩展资料
煤炭化验的流程
1、采样
利用小铁锹,剥去表层煤,掏个洞,多点采样,采样重量不可以太少,必须大于3公斤,尽量具有代表性,随机取。
2、破碎、搀和、缩分
将采到的煤样,全部破碎至<6mm (看情况安排,利用锤石破碎机或者锤子砸碎或者使用河南鑫科破碎缩分机) ,搅拌搀和均匀,然后进行《堆锥四分》,缩分到100g。
3、全水
利用70*35称量瓶称取缩分好的煤样10-12克,放在预先加热至145度的干燥箱中,当温度回升到145度,计时30分钟,取出盖上盖子冷却5分钟,称量。公式:全水=(皮重+净重-烘干后重量)/煤重*100%,符号:Mt,结果:保留1位小数。
4、烘干制样
把做全水剩下的煤样和全水瓶子一起放入145度干燥箱中,温度回升至145度计时,15-20分钟,取出冷却5分钟放入制样机,研磨1分钟,取出放入盘子或者瓶子内,这就是分析煤样或者叫空气干燥基煤样。
--煤炭化验
mad是指电玩文化、动漫文化、同人文化界别中的多媒体作品。
一般作品为一段有关的影片剪辑,配以作者喜欢的音乐,近似同人MV 形式的存在。MAD这一词并不是缩写。算是他的名字之一,“MADMOVIE”这一词的历史要从MADtape开始说起。
约在1978年之时,某O阪艺大社团之创设团员“MAD岛川氏”和“Y氏”,在用吉他弹奏其动画曲或特摄曲时,试着弹奏跟其主旋律不同的音乐,结果会有一点爆笑好玩的效果,不知何时,这种玩法,在社团中变成了常态。
动画制作的发展历程:
动画制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早期的动画是通过一系列静止的手绘图像连续播放而形成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动画制作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在20世纪初,出现了“走马灯”式的手绘动画,例如法国的“菲利普·洛提”和美国的“Gertie恐龙”。这些早期动画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手工绘制大量的动画帧。
到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如铅笔测试和铅板动画。这些技术使得动画制作更加高效和精确,并为后来的动画制作奠定了基础。随后,手工绘制逐渐被胶片动画取代。胶片动画是使用透明胶片来制作动画,其中包括剪影动画和彩色胶片动画。这种方法减少了手工绘制的工作量,并为动画制作注入了更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到了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动画制作。最早的计算机生成动画是通过编程和计算机图形学创建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更强大和实用的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Maya和3ds Max等。这些软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效果,使得动画制作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渲染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逼真和高品质的计算机生成动画。同时,绘制板和传统手绘动画仍然在一些**和电视制作中使用,为动画制作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