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稳就业是指确定就业的重要地位,稳就业确保社会的稳收入、稳消费,进而稳定社会的经济增长。
“六稳”指的是: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1、稳就业:是指确定就业的重要地位,稳就业确保社会的稳收入、稳消费,进而稳定社会的经济增长。
2、稳金融:是指确保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工作确保金融市场的总体可控。
3、稳外贸:是指确保外贸经济稳定发展,我国税收中外贸税收占有很大的比例,稳定外贸即是稳定外贸相关就业人员的稳就业,从而进一步稳定经济发展全国。
4、稳外资:是指确保外资投入稳定,做到这一点就要确保我国经济总体增长稳定,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进入。
5、稳投资:是指确保投资环境,在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经济过势时,要抑制其增长,反之则要扩大投资规模。
5、稳预期:是指稳定预期对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经济活动的影响,稳定市场预期是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举措,是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也是外资和内资持续扩大的根本保证。
“六保”分别是: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保居民就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保证和基础,与前面六稳中的稳就业是一致的。
2、保基本民生:是要求各级政府对于医院、学校、市场等系列关系到民生的问题要重视,不能让这些地方因为疫情而影响到人民的基本生活。
3、保市场主体要求:要保证市场供需双方要同时发展,要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审批,简化流程和环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市场行为中来,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流通。
4、保粮食能源安全:是确保粮食能源的足量储存和探索,要进一步考虑到疫情等突发状况的影响,稳定粮食的储备积蓄,同时要改变国内的能源结构,加大陆地和海上能源以及新能源的探索勘查力度,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需要。
5、保产业链供应稳定:是确保本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减少对国外进口产品的依赖,防止在关键时刻被国外的供应链卡脖子,不能因其中一环断开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瘫痪。
6、保基层运转:是确保基层工作要正常顺利运转,不能因为疫情等突发状况而导致基层工作的停止和偏移,要让各级政府和基层随时对接,对问题及时处理。
稳外贸。
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的背景下,稳外贸已成为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0.7%,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实现了来之不易的“开局稳”,为实现全年进出口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一季度外贸保持平稳开局,离不开我国宏观经济的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再加上我国工业生产体系完备、配套优势明显,为外贸发展夯实了基础。
对稳外贸工作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特别是进入3月以来,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以及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对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及供应链稳定带来了较大压力。
部分外贸产业链上的堵点、卡点从外循环转到了内循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直接体现在月度数据的变化上——3月当月,进出口增速整体均有所回落。
不过,我国外贸进出口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连续7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表明我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优势仍然存在,外贸实现平稳增长仍具有坚实基础。有市场机构预测,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我国外贸增幅可能有所降低,但整体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情况越是复杂,越要求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一方面,要密切跟踪形势、准确分析研判,加强对外贸领域重大问题和风险的分析研究,促进已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另一方面,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积极应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激发外贸企业的市场活力。
这方面,我们已经尝到甜头。据统计,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43.2万家,同比增长5.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1%,较外贸整体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
在稳定市场主体、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我国外贸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与竞争的能力。客观地看,当前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都不少,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当前的困难挑战,也要坚定未来外贸稳增长的信心,把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到位,把金融保险等惠企举措用足用好,把贸易便利化措施抓实抓细,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外贸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