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来看,因为时滞效应,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长期来看,它将可能有利于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给出口带来发展机遇。
一、短期影响
从理论上讲,若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升值会促使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商品变得更贵,而以人民币表示的外国商品变得更便宜,最终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但因为升值以前签署的进出口合同和订单一般是以外币计价,还是要执行,这种时滞效应的存在,使得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
但是,因为浮动汇率制会给外贸企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所以外贸企业的谈判和签约方式会随之调整以规避风险,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正因为人民币币值存在着波动性,外贸企业会考虑在合理利润之下,与国外进口商签订出口合同时,把这一风险考虑进去。因此,随着人民币币值的逐渐上升,出口合同中的商品价格会不断上升。所以,外贸界人士称:“若不提价,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底线是1美元兑7.7元人民币,但是外商定价一般是在生产成本上加价5%,因为只有出口商的生存才能给他带去更多的利润。因此,在双赢的情况下,出口价格是完全有可能上升的。”
二、长期影响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币值的上升则可以从其他各个角度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
1.提高出口产品的外币标价
在人民币币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必须提高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以求得生存或合理利润。我国55%的出口属于加工贸易,或者由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这些企业的出口合同关系比较稳定,而且会根据市场风险的变动情况订立浮动价格条款。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率风险显然应该是在其考虑之中,因此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会随人民币升值而提高。在进口价格指数不变或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可能会因出口价格的上升而得到改善。另外,出口价格的上升也可能会降低我国产品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可能性,从而使出口环境有所改善。
2.对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影响
如果出口继续主要依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出口增长主要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出口商品结构主要以中低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那么,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带来的出口价格上涨将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步削弱,出口市场出现萎缩。为避免这一负面影响,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环节为主转向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或环节为主,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企业的非价格竞争优势。
3.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降低对外直接投资成本,扩大出口
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等量外汇的商品时,以人民币计价的成本会下降。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都使用了大量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因此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降低这些企业的进口成本,最终扩大出口。
人民币升值会鼓励我国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因为换汇的人民币成本下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外国当地的资源,可以绕开进口国的某些贸易壁垒,继续扩大我国的出口。而且也会带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4.出口行业和企业出现分化
市场占有率较高、对外议价能力较强或是非价格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和企业,不会因人民币升值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主要依靠出口数量和低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或是议价能力弱、不具备其他非价格竞争优势的行业和企业,若不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不进行创新,其国际生存空间则会因人民币币值的上升而被压缩。
总之,从理论推导上看,人民币币值的上升会推动我国的出口上升,出口增长方式逐步转向,出口额继续扩大,出口的行业和企业结构改善,但是出口总量的增速未必会保持
中国外贸的活力还来自于市场布局多元化。还在于顺势而为,放大自身优势,提供世界所需。外贸仍实现稳定增长,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依然明显。这些优势反过来为外贸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增强了中国外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