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三大失误
长久以来,提到林则徐的名字,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民族英雄”。诚然,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的确配得上这称号。然而在处理走私鸦片的问题上,林则徐有三大失误,恰是这三大失误,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
林则徐的第一个失误是把内政问题变成国际问题。
1839年3月10日,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一路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终于抵达广州。按照清朝的规定,到广州来的外国商人,只许和政府指定的行商们交易。所以,抵达广州的第八天,林则徐就召集行商们开会,颁布严谕,责成他们传谕外国商人,将贮藏在船上的数万箱鸦片全部上缴。
行商们以为这又是一次清朝官员索要贿银的例行公事,没把命令当回事,连续几天,外国商人们毫无动静。
3月24日,林则徐宣布终止了广州的一切中外贸易,继而封锁外国商人集中的商馆区,断绝了里面的各种供给。也就是说,林则徐将一个达6.6万平方米的大商馆区变成了一个大拘留所,其中约350名外国商人被统统关了禁闭。
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在三天之后,终于决定屈服。他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英国商人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中国政府。3月27日上午,林则徐接到了义律的禀帖,表示愿意交出鸦片。
林则徐完全没有意识到:从这份禀帖开始,他们掉入了战争的陷阱。这份禀帖改变了林则徐此行使命的性质:一场本来完全可以界定为中国内政的禁烟运动,从此升级成了中英两国的外交冲突。而恰恰是这个错误,给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基本的借口。
林则徐的第二个失误是极端自负看不起洋人。
鸦片问题从中国的内政问题升级成中英两国的外交冲突后,义律的态度日渐强硬,这其实是战争将要爆发的先兆。但林则徐不以为然,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写道:“义律知道我国对于‘边衅’这种事情很敏感,所以希望借此恐吓我们。其实他们万不敢以侵凌其他国家的手段来窥伺我中华大国”。
这样的自负一直持续到了1840年4月。那时候,英国将对华采取武力手段的消息已经路人皆知,美国领事找到林则徐告诉他,英国军舰将在6月份封锁广州港,所以,美国要求中国方面尽早让美国船只进入港口,开仓卸货,以避开战事,减少损失。
但对于来自美国官方的正式消息,林则徐仍不以为然,将其称之为“谣言”。正是忽略了英国的强硬和美国的告诫,使得清军在战争的准备方面吃了大亏。
林则徐的第三个失误是对战争准备不足。
从1839年9月份开始,中英之间就摩擦走火,开始频繁出现武力对抗。到次年6月鸦片战争真正爆发,期间九个月的时间里,广东海面上先后发生过大小不等的战事共七起。但这些零碎的战事都没有引起林则徐的警惕。
也是由于看不起洋人的缘故,林则徐认为“夷兵除了枪炮之外,击刺步伐都非其所长,他们还裹腿缠足,装束严密,两腿屈伸都很不方便,如果上岸的话,就更加无能为力了。所以,他们并非不可战胜的”。
于是,林则徐对广东沿海的炮台也进行了检查、加固,加强了许多炮台的火力密集度,也在某些关键关隘设置了第二、第三道防线。但林则徐的所有防御措施都无力防御登陆英军从其侧后方发起的地面攻击。不料,正是这些被林则徐认为无法登陆作战的英国人,登陆之后从后方摧毁了他的防海炮台,导致了清军的节节溃败。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然而即便是他,在1840年这样的关口,仍然荒诞至此,实在是可悲可叹。
英国遇到的是康乾盛世时的大清,谁会赢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第一次军事冲突。战争起因是英国为了打破清朝对中外贸易的限制,强行向中国输出鸦片而引发的一场不平等战争。
首先从军事上看,康乾盛世时期的大清拥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在军事上有勇敢善战的将领。陆军方面,有精锐的满洲八旗、蒙古骑兵、汉军绿营等部队;海军方面,有南北两广总督水师、福建水师、浙江水师等舰队。
这些部队在平定三藩之乱、灭亡准噶尔汗国、征服西藏等战役中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拥有了强大的海军、武器和科技优势,而清朝则陷入了闭关锁国、腐败无能、落后保守的状态。因此,在军事上,英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清朝则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其次,从外交政策上看,康乾盛世时期的大清采取了比较灵活和开放的态度。例如,在马嘎尔尼访华事件中,乾隆皇帝虽然拒绝了英国提出的通商要求,并以“天朝上国”自居,但也没有对英国使节进行任何刁难或侮辱;而在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再次访华时,乾隆皇帝更是赐给了马戛尔尼一封信函,并表示愿意与英国保持友好关系。
相比之下,鸦片战争时期的大清则采取了一种封闭和排外的政策,在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中,不仅没收了英国人贩运的鸦片,并下令禁止英国在中国进行任何贸易活动。
最后,从社会经济上看,康乾盛世时期的大清处于清朝统治的最高峰,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政治上有明智果断的君主,在文化上有博学多才的士人,在民生上有富裕安定的百姓。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如果英国遇到康乾盛世这样强大而自信的中国王朝,恐怕不会轻易挑起战争。即使真要开战,也不会像鸦片战争那样一边倒地压倒对方。因为康乾盛世时期的大清拥有足够强大和有效率地调动资源、组织抵抗、反击侵略者。
虽然在科技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列强,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应对之策。例如,在海防方面可以借鉴郑成功抗荷或者明末抗清时期海盗们使用火船等手段来对付敌舰;在陆防方面可以利用地形和民兵来进行游击或者围剿,在外交方面可以联合其他受西方侵略威胁或者同情中国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