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在市场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结构。其中对欧盟的贸易已经升至第一位。另外,我国对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贸易都有较快增长。 我国外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争议。
其一,我国外贸目前主要还是数量型增长。例如出口加工贸易现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0%,占比较高,但附加价值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所占比重低。因此,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现在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了,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
其二,从世界范围看,现在正处于国际贸易磨擦的高发期,这对我国外贸发展有负面影响。这种贸易磨擦有几个特点:一是展于世界贸易中的自然磨擦,而且我国涉及到此类磨擦的货物所占比例较大。这种自然磨擦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韩国这类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家,也都发生过。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磨擦。贸易保护主义树起了各种新型壁垒,包括环境型壁垒和技术型壁垒。
例如欧盟就存在环境壁垒,其制订的技术标准要求很高,包括涉及环保的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这种壁垒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例如日本对进口大米制订了100多种检测标准,实际上让发展中国家达到这种标准不太现实。我国制订的产品标准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西方国家制订和调高标准又相当快,这是今后若干年都将面临的问题。三是外贸规则中一些对我不利的条款引起磨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总体看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很多。但同时我们接受了一些对我方不利的条款。现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而我们作出的承诺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要多一些,因此,发达国家就要利用一些条款。例如外资零售业进入,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等等。
四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对我方仍有一些制约和限制。例如有关特殊保障条款,还有12年的有效期。在此期间,只要国际贸易中的一方以为你的产品扰乱了他的国内市场、侵犯了他的市场利益,就可以单方面提出制裁。
纺织品出口就是一个实例,现在取消配额了,但还有一个特保条款,对我方出口形成限制。 现在外贸发展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 一是关于外贸依存度的争论。 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较高,占GDP比重已达60%-70%,如果世界经济出现波动甚至发生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较大,所以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之路不应再走,要转为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对上述观点不太同意,理由有三条:一是我国实际外贸依存度并没有这么高。计算外贸依存度实际应当单算出口
,那么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是30%强。
当然,比美国的10%、日本的12%、巴西的10%要高。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外商主导的加工贸易数量很大,占了50%的比重,这实际是不出国的劳务出口,扣除这一块,我国实际出口额占比没有那么大。二是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加工贸易,主要是受三个条件的约束:1、资源约束。主要指能源、铁矿砂、木材等资源、以及高新技术能力的约束。2、市场约束。我们的外部市场是逐步扩大的,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3、劳动力约束。我国劳动力数量很大,单靠国内难以彻底解决就业问题,因此,部分要靠发展世界范围的贸易来解决,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发展加工贸易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资源转换,在约束条件存在的前提下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目标。三是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我们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越广泛,越深入,实际反而更安全。当然,一些重要资源产品,对国内市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政策结论:还是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发展外贸有风险问题,但无安全问题。因此国家还是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外贸。不仅出口,进口也一样。 二是关于引进外资的争论。 我国吸收外资形势很好,2004年超过了600亿美元。1、现在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外商汇出利润越来越大,不好控制,而且影响汇率稳定,因此有风险。2、随着外商投资增加,跨国公司垄断了国内市场。3、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造成了不平等竞争,对国内企业发展不利。4、外方掌握技术和销售渠道,利润大部分被外商获取。这种观点的结论是:限制外商投资,取消外商优惠政策。 我认为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
谈一谈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的认识
国际贸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b.pingan/paim/iknow/index.html
对这方面的形势分晰,网站上面都有好多的,你可以查下的: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外贸易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外贸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在此情形下,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外贸形势,把握一切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外贸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笔者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一直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和外贸顺差的增长速度很快,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海关总署2008年10月13日发布的我国前三个季度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进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凸显出来,进出口贸易形势呈现恶化的趋势。由于前三个季度形势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总体情况还可以。海关总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5,6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4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86亿美元,增长18.5%。累计贸易顺差2,954.59亿美元。进入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外贸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家海关总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249.48亿美元,连续四个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贸顺差为48.41亿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尚未到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这种下滑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具体什么时候能终止下滑趋势并转为上升趋势,目前还不能确定,笔者估计,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性最大。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对外贸易领域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以前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干新问题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局面。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自2008年11月份起中国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逐月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且跌幅不断加深。就行业来看,我国纺织与成衣产品所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迹象。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2008年1-9月纺织与成衣产品累计出口值约1,402.85亿美元,同期成长8.03%,创2003年以来新低。9月份单月出口值为184.04亿美元,较8月份有所下降。由于出口锐减,许多外贸纺织企业受其影响,开工不足,乃至倒闭。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万家纺织服装厂倒闭,2008年1-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1-2月仍然延续了这种情况。进口方面,2008年1-9月进口141.94亿美元产品,同期增长1.13%,增长速度趋缓。其中纺织品进口为124.26亿美元,呈现-1.28%的负增长;成衣进口为17.67亿美元,同期增长22.07%。 (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来的竞争,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印度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禁令在2月份开始生效。日本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出口商具备ISO13485的认证,还需要进口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欧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该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进口商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又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无端指责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低价格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结果专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这使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更加困难。(三)世界市场需求锐减,产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还呈现出经济衰退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相当数量企业倒闭,还有大量企业经营萎缩,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国内外需求不足。由于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场产品和劳务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带来了严重困难,使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