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欧盟内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德国。私有企业是英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只占1/10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英金融业遭受重创,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衰退。2018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2.03万亿英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750英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通货膨胀率2.3%,失业率4.1%。
资源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能源产业在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4年发电量降至335太千瓦时,降幅6.7%;石油产量同比下降8.8%。能源进口下降8.1%,总出口下降7.8%,降至1980年以来最低水平。近年来,政府强调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矿物燃料的依赖,建设“低碳经济”,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鼓励高效节能技术开发,培养企业和家庭节能意识。2014年,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为19.2%,超过核电占比19%。2016年由于三座主要燃煤电厂关闭,燃煤发电量占比从2015年的22.6%锐减至9.2%,为1935年以来最低水平。
工业?英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目前,英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英制造业中电子和光学设备、人造纤维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制药行业仍保持雄厚实力。
农牧渔业?英农牧渔业主要包括畜牧、粮食、园艺、渔业,可满足国内食品需求总量的近2/3。目前,农业在英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从业人数约45万,不到总就业人数的2%,低于欧盟国家5%的平均水平,低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农用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0%,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农业人口人均拥有70公顷土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欧盟国家中最大捕鱼国之一,捕鱼量占欧盟的20%,满足国内2/3的需求量。
服务业?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拥有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外汇交易市场、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重要船贷市场和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并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伦敦金融城从业者近40万人,共有550多家跨国银行、170多家国际证券公司在伦敦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旅游业?英国旅游业收入居世界第五位,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从业人员约270万,占就业人口的9.1%。2017年,赴英游客达3923万人次。伦敦是外国游客必到之处,且旅馆众多,但旅馆房间多为豪华型,经济型房间较为紧缺;而餐馆在数量和风味上都有很大增加,可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主要旅游地区有:伦敦、爱丁堡、卡迪夫、布赖顿、牛津和剑桥等。主要观光景点有: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物、主题公园和商店等。
交通运输?英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近年来的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英国共有2563个火车站,铁路总长15878公里。日均发送旅客300万人次,货物周转量6000万吨公里。全国铁路和伦敦地铁分别承担了铁路系统运输量的49%和44%,其余由轻轨承担。
公路:英国公路总长达39.4万公里,其中3540公里为高速公路,承担着19.8%的交通量;3.08万公里为A级公路,承担44.3%的交通量。截至2013年底,注册的机动车辆总数为3500万辆,新增机动车272万辆。
水运:英内河航道共3200公里,其中620公里用于货运。泰晤士河是最繁忙的内陆水运河,其次为福斯河。海运承担了95%的对外贸易运输。英国大小港口众多,其中100个为重要商业港口,有52个港口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港口有:格里姆斯比-因明翰、伦敦、蒂斯-哈特浦尔、福斯、米尔福德-黑文、南安普顿、利物浦、萨仑沃、菲利克斯托、多佛等。通过发展航运金融和海事服务,英国保持了全球航运定价中心和管理中心地位。伦敦是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联合会等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
空运:英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和大多数机场均为私营企业。目前共有50多家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是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之一,拥有300多架飞机,其航线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20座城市。英共有462家机场,其中35个机场年客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英最大机场是伦敦希思罗机场,也是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客流量6590万人次;盖特威克机场是英第二大机场,客流量3300万人次。
英国的如意算盘
克伦威尔作为当时英国制定和执行英国外交政策的代表人,其对外政策对后来的国际关系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代表了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的利益。当他击败王军之后,就多方寻求妥协,从而稳定国内的政治局势,大力进行殖民扩张和干预欧陆政治。
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海洋政策。克伦威尔意图建立世界霸权,支持英国舰队和商船在全世界到处抢占殖民地。二是大陆政策。克伦威尔组成以英国为首的新教同盟,利用与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或外交或战斗,意图控制对方。这两方面的政策典型表现为第一次英荷战争和利用矛盾、干预欧陆。
第一次英荷战争
彼时,英国在海上最具威胁的是荷兰,荷兰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另外,荷兰还曾在俄国挑拨英俄关系,导致俄国废止了英国商人的特权,从而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为了对付荷兰,克伦威尔临时制定《航海条例》并在1651年实施,规定了非经英国政府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属殖民地通商。后又宣布,在欧洲以外的商品,必须用英国船只运输;欧洲的货物需要用英国商船、或者原产地国的船只运入英国港口和英属殖民地;
运入英国的鱼类必须为英国船只捕获,只有英国船只才能运输鱼类出口,等。这些政策明显打击了主要从事贸易中转的荷兰,对于违反该条例的荷兰船只英国也毫不客气地实施扣押。
于是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英国方面经常抢劫荷兰商船;荷兰方面则派遣舰队在英国近海游弋。不久,两国未经宣战便开始了军事行动。战争从1652年持续到1654年,最后英国取得胜利,迫使荷兰在1654年6月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强迫荷兰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
此外,英国还从荷兰的盟友瑞典、丹麦等国家或势力上攫取了一定的好处。从此英国的海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得以更快地发展。
第一次英荷战争,利用矛盾、干预欧陆
克伦威尔时期,英国和法国之间主要矛盾是法国庇护斯图亚特王室后裔,这方面的矛盾已通过外交解除缓和。所以,英国和西班牙在争夺海上霸权的问题上,矛盾尖锐。
西班牙由于和法国一直有矛盾,为了联英制法,西班牙对于英国十分迁就。但是对于其在美洲的经济利益和殖民利益,则不允许英国染指。
英国海盗,奉旨打劫
英国决定针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1655年,英国利用海盗,派遣海军进攻牙买加,并在1656年占领牙买加。1657年英法签订贸易协定和同盟条约,共同反对西班牙。这样英国加深了欧陆上两个重要大国法西之间的矛盾,也在对西战争中获得了强有力的盟国作为帮手,可谓是一箭双雕,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均势政策为英国本国带来了丰厚、长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