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的标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随着全球石油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石油标价方法。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是指以沙特阿拉伯的轻油为基准的标准原油价格,是20世纪6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行为进行抗争的结果。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上,OPEC都会公布标准原油价格作为当时统一的官价。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OPEC产油量的增长,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以世界上7种原油计算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然后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现货市场价格:现货交易是传统的货物买卖方式,交易双方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签订货物买卖合同达成交易。现货市场价格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现货交易价格;另一种是一些机构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和跟踪,对市场价格水平所做的估价。
期货交易价格:买卖双方通过在期货交易所公开竞价,对未来特定月份的“石油标准合约”达成的成交价格称为石油期货价。
以货易货价格:有些国家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交换其想要的物资。采用这种方式时,其原油价格虽然是按照OPEC官方价格计算,但由于所换物资的价格高于一般市场价,所以实际上以货易货的油价往往低于官方价格,因而这是在市场疲软情况下一种更加隐蔽的价格折扣方法和交易手段。其最基本的形式是用石油换取专门规定的货物或服务,此外,还有以油抵债、以油换油、回购交易等多种形式。
净回值价格,又称为倒算净价格。一般来说净回值是以消费市场上成品油的现货价乘以各自的收益率为基数,扣除运费、炼油厂的加工费及炼油商的利润后,计算出的原油离岸价。这种定价体系的实质,是把价格下降风险全部转移到原油销售一边,从而保证炼油商的利益,因而适合于原油市场相对过剩的情况。
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值(表1-3和表1-4,图1-7)显示:原油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平均每月进口量达到2219.84×104t,同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出口量平均每月只有19.41×104t。而成品油的进口量基本保持在每月(300~400)×104t;同时,成品油的进出口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表1-3 中国2011年以来原油国际贸易情况统计 单位:104t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网2013.11.10。
表1-4 中国2011年以来成品油国际贸易情况统计 单位:104t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网2013.11.10。
图1-7 中国2011年以来的原油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网,2013.11.10)
这一现象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密切相连。就汽车耗油一项来看,即可表现出强大的需求能力增值空间。美国在10年前创造的最高新车销售记录是年销售1700万辆。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见识过如此“汽车的疯狂”。10年后的今天,“轮子上的中国”超越“轮子上的美国”。英国《金融时报》用“中国正在踩着油门追赶美国”进行比喻。一些西方学者甚至给出中国2030年汽车销量将达7500万辆的天文数字[11]。这无疑又给中国的能源需求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
而美国这个能源产品进口大国却在改变其形象。美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已连续5年下降,在2010年年底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11年2月份美国每天出口的石油产品总量比从全球市场购买的石油产品总量多5.4万桶。2011年第一季度,美国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长24.4%,达到每天249万桶;进口量下降14.4%,降至每天216万桶,柴油和成品汽油出口量猛增[12]。有人预测,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将成为世界新的能源输出国,“页岩气革命”这根大棒将搅动世界能源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世界油气市场如何变化,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会增加。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需要尽量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清洁能源的使用量会大幅度增加。所以,中国油气能源的需求将会大幅度提高,以替代煤炭能源的消耗。那么,中国油气的供给安全问题将会越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