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国内报刊对俄罗斯的报道不真实,我曾经写了一些关于俄罗斯的文章,有些报刊觉得夸大了负面不愿意刊登。其实,俄罗斯的悲惨状况是难以形容的,也是没有长期亲身体验的国内人难以想象的。 人民币和卢布的比价现在是1:3,俄罗斯的月人均收入约2000-3000卢布,而物价却比中国高得多,你可以想象俄罗斯有多穷。其实,我的感觉是他们的收入连这个数也达不到。
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所是俄罗斯国家拨款的50个研究所之一,所长告诉我他的月收入不到2000卢布,我问所里的其他人员,他们也都不到2000卢布。俄罗斯的主食是面包、洋葱、土豆等,除面包的价钱和中国差不多以外,其他疏菜的价格大约是中国的二到三倍。有一位教授曾对我说,苏联解体前,他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十几双质量很好的皮鞋,包括进口的,但91年解体后放开价格,他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双鞋。
70%的俄罗斯人有别墅,别墅也不是什么好房子,就是几间小木屋,旁边都有地。每到周末,俄罗斯人都到别墅去种地,不是种花草,而是种过冬的疏茶、粮食,收割后窖藏起来,有的做成咸菜。他们也做果酱,一个秋天要做几十、几百大瓶,就靠这个生存,我还帮我的房东做过。这是俄罗斯工资外的收入来源。
俄罗斯人去别墅已不再是一种休息,而是为了生活而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现在俄罗斯经济根本不是什么市场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国内兴起自由主义思潮,许多知识分子以此为荣,但俄罗斯老百姓经历了许多苦难,都认为自由主义是新兴爆发权贵阶层的代言人。
俄罗斯的工业
10年来,俄罗斯投资下降了80%,工厂根本不开工。1985年时,俄罗斯经济总量是中国的2.5倍,现在只有中国的1/5。我跑了那么多企业,就没看到几家开工的。国内现在说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其实不过是可以开工。普京曾说,俄罗斯经济要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需要每年增长8%,连续增长15年。在我看,这实际上根本不可能。
有人认为俄罗斯开始走出谷底,开始复苏,其实没那么回事。俄罗斯就象一个发烧40度的病人,烧了10年,回落到39度,还在烧,还可能回升。石油价格上涨带动了俄工业回升,但即使是秋明油田仍然非常困难,原因是工业金融寡头为了自身利益,出口的钱都留在国外回不来。莫斯科周围有几个核反应堆,这些反应堆10年没有维护,现在已经开始往外泄漏辐射。怎么办?要维护,单一个反应堆就需要25亿美元,哪里来的钱?专家说,这些反应堆迟早要出大问题,很可能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还严重。俄罗斯现在什么东西都年久失修,俄罗斯的飞机都已经超期服役,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经常可以看到房子里的水管爆了,地铁出故障了。库尔斯克号沉没,莫斯科电视塔大火,这些如戏剧般的事件引人注目,但都只是冰山一角。我在俄罗斯久了,习惯了,每天报纸的头版都是这些,库尔斯克号把这些暴露在世界面前了。有人说,俄罗斯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废料场,我看差不多,各个行业的设备都在急剧老化衰败,这是十年没有投资的必然结果,俄罗斯的前景究竟如何,可想而知。
俄罗斯的社会治安
在别的国家,杀人都是杀穷人,也都是穷人杀。俄罗斯却不光是杀穷人,杀得更多的还是有头脸的人。新兴权贵富人虽然戒备森严,住宅上空有直升飞机盘旋保护,仍然不断惨遭谋杀丧命,有一年光金融家就连续死了七个,议员更多。而且这些杀人案都是在光天花日之下干的,干了也查不出来。一位美国老板,在俄罗斯很出名,克林顿还赞扬过他,是最早到俄罗斯投资的。有一次不知怎么的,就和俄罗斯合作伙伴炒翻了。第二天,这位美国老板就暴尸街头。连别列佐夫斯基都差点被干掉。现在这些大老板都是随身带很多保镖,住所里三层外三层的戒备森严。但这样也不行。有一位新贵是在接电话时被毒死的,电话上有毒药。在俄罗斯做生意就得靠黑社会。在普通银行汇款,汇费高,而且一笔款子还得分多次汇。但如果是一家和黑社会有关系的银行,就可以,汇费低,一次就行,还保证安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黑社会,比如说报关吧,如果找不到马匪(音,指黑社会的小喽罗),这事就很难办。找到马匪了,就很顺利。反正政府是已经管不到了,黑社会就顺理成章地接管理了政府的角色。黑社会讲义气,他也要注意别吓跑了生意人,断了财路。
俄罗斯最大的黑社会是一个退伍军人组织。这个组织管的生意很大,恐是分赃不均,高层内部矛盾很激烈,连续三任总头目被杀。第三任去参加第二任的葬礼,刚出车门就被遭到乱枪扫射。他还算顽强,满面是血,带着满身的玻璃茬子楞往前闯,跑了,以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俄罗斯的军队
俄罗斯的军队也早已不象样子了。一位中校开着坦克跑到街上,要求发工资,不发就开炮。按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是应该军法惩处的。但没事,因为大家都同情,事实上,坦克后面跟着一大帮军人。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在靠着部队吃饭,有什么偷什么,有什么卖什么。所以库尔斯克号的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欠发军饷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核武器部队按说应纪律严明的,但却经常发生盗窃设备、材料的事情。
我住的地方就是俄罗斯的一个军营。一层是从东欧回来的部队,二层是我们中国商人。 俄罗斯的军人也惨,这个军营跟我们的筒子楼差不多,公用水房,公用厕所,楼道里臭 气满天。我认识一位军人遗孀,我们关系很好,长得非常漂亮,有两个公主般的女儿, 6、7岁左右。这个军营里大多数都是单身男人,谁都想跟她睡觉。但她坚决不干,宁可 给我们中国人的食堂洗盘子,她非常高兴地洗盘子。到了周末,军营里兴看脱衣舞。我 们是国营公司,还讲点规矩,不许看。我就和她聊天去了。下楼的时候大概正好是脱衣 舞高潮刚过,我看见她的7岁的小女儿从人缝中兴奋地挤出来,对我大声叫喊着:“娜达莎,我长大了也要跳脱衣舞!”我看了很伤心,我想她妈妈会更伤心。俄罗斯已经没有廉耻了。没过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美国人开办脱衣舞校的广告,我想,这能有人去吗?没有想到,到报名的那天,是母亲送女儿,丈夫送妻子。
俄军的现状很差。在这次车臣战争中,被车臣游击队俘虏的俄军士兵有相当一部分失踪了。为什么不见了,是被车臣游击队给卖了,卖给西伯利亚和周边国家的农场或工矿当奴隶了。这在俄罗斯被称作“白奴”。有一位老大妈,他的大儿子在阿富汗战争中牺牲了,小儿子在车臣战争中就被游击队给卖了,现在她还在找他的小儿子。政府和军队对此已无能为力。
俄罗斯的贸易
和俄罗斯做贸易都是小商小贩。你看北京秀水街,就是这么做。因为他们没有做贸易的 大公司。从1994年起,外经贸部提出要和俄罗斯做正规生意,连续三年在莫斯科、哈尔 滨等地开商品展销会。但是到展销会上来的几乎没有俄罗斯的大企业、大公司,来的都 是小商小贩,有的甚至是来零买的。这和广交会大不一样,都是公司与公司间的贸易。 俄罗斯的大公司都在忙着和西方做生意,卖石油,卖天然气,卖木材。
一度国内舆论说,中国货在俄罗斯倒了胃口,假冒伪劣。后来国家倡导要到俄罗斯卖精 品。但实际上,精品根本卖不动。俄罗斯人也有抱怨中国货假冒伪劣的,他们质问中国 为什么把质量好的产品销往西欧和美国,却在俄罗斯卖质量低劣的。他们没有市场经济 的意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分钱一分货。俄罗斯人没钱,他只能买假冒伪劣,我把这 个道理解释给他们听。
我们国内官员根本不了解这个情况,一味地想和俄罗斯做大生意 。实际上,象长虹这样的企业去了,签一个意向书回来,实际上就是敷衍,根本不想和俄罗斯做生意,看在外经贸部的面子上才勉强去一趟。国家外贸战略和具体战术根本脱节。事实上是小公司在做小生意吧,国家就应该为这一现实服务,使之规范起来,正常 起来。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就是不知道有什么规矩。包机运货,这到底是允许不允 许,有没有个规矩?所以我老是提心吊胆的。
我认为,俄罗斯也有一股生气勃勃的新生力量,这就是那些做小生意的商人。但俄罗斯的寡头们是在扼杀这股力量
《王者荣耀》风靡校园是“荣耀”还是“毒药”
多少人在结婚前,对婚姻充满着憧憬,觉得无非就是两个人的恩恩爱爱移植到生活中去。却没有想到,在婚后的生活里,幸福的甜蜜却被现实的油盐酱醋所打乱,生活中更多的是无穷的琐事,感觉热恋时的恩爱都要不翼而飞了!如果想要给婚姻当中加一味保鲜剂,我想那就是仪式感。
所谓仪式感的来源,并不是靠单纯举行仪式,或者一个礼物就能够获得的,而是当你在某时某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用心铭记的那个时刻才最让人怀念。比如婚礼那么繁杂和程式化。为什么还要费神费力举行,是因为人们需要一条线,来划分过去和将来,告诉自己从一个人开始要对一个家庭负责,而这个转变,要如星光般闪亮才值得人铭记。
就像小王子第一次遇到狐狸时,狐狸告诉小王子,相识是需要一定的仪式的,因为伴随这个仪式,很多原本无关紧要的东西就赋予了意义。如果什么节日都不过,不庆祝,那生活就会变成干巴巴的沙漠,没有了盼头,也少了很多趣味。
婚姻中的仪式感,让我们学会在为生活奔波、为五斗米折腰的现实人生里,依然保留一个诗意的、浪漫的远方。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得上肉,平时都是素菜为主。但是还有一个日子,就是妈妈的生日,爸爸会买肉、鱼回家,然后一个红烧肉和糖醋鱼就华丽出现,那个时候还不时兴吃蛋糕,能有这样的饭菜就像过年一样了。妈妈总是埋怨爸爸不要乱花钱,老夫老妻了,还过什么生日,但是从她的眼睛了,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
我常常想,他们携手走过30年的婚姻,真的没有过埋怨、琐碎和一地鸡毛吗?
不是的。是因为那些属于他们的仪式感,提醒彼此感恩和珍惜。用理解、包容和爱,化解掉婚姻中无数的琐事烦恼。
我的一个姐姐,婚后生了一个小女儿,非常客气,从此姐姐的一心铺在女儿身上,眼里心里只有宝宝最大,忽略了丈夫的同时,更是忽略了自己。
那一年的结婚纪念日,丈夫特意定了高级餐厅,她随便抓一件衬衫,未施粉黛的就出来了。丈夫说,请你好好打扮一下可以吗?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纪念日耶。我还为你准备了惊喜。
她一开始觉得很麻烦,很没有必要,她说“你知道我每天有多忙多累吗?……”无奈在丈夫的要求下,她换了美丽的长裙,画了淡妆,两个人开车去早已定好的餐厅吃晚饭,她还收到一束精心定制的玫瑰。非常高兴!
那一刻望着窗外的熠熠星光,看着对面的老公,她忽然泪盈于睫。从那以后,他们每年的纪念日,都会放下孩子,放下身边的繁琐事务,牵手去赴一个只属于他们彼此的约会。
原来婚姻里的仪式感,是一剂非常好的保鲜剂。是将双方从家庭角色和日常事务里抽离出来,互相对视,彼此重新找回爱和依恋。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感真的很棒。因为只有父母彼此相爱,真诚沟通的家庭,才会养育出真正快乐的,有爱的滋养的孩子。
最近《王者荣耀》这一款手机游戏引起了关注和争议。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王者荣耀注册用户突破2亿,也就是说,每7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是《王者荣耀》的注册用户。但是,在部分老师和家长眼里,《王者荣耀》却被称为"王者毒药",因为孩子常常沉迷其中,杭州一位中学老师,甚至公开声讨,《王者荣耀》是新时代的"黑网吧"。
跳楼少年 “怎么不会飞?”
6月22日晚7时许,杭州13岁的学生张林(化名)从住宅四楼的天台跳下,造成双腿严重性骨折。6月29日,在浙江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西苑病房里,张父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当天,张林和父亲在家中吃晚饭,其间,张父教训了他几句少玩“王者荣耀”,张林突然从家冲到了天台上,父亲紧跟上楼,“他看了我一眼突然跳了下去。”张父吓得双腿发软,急忙跑到一楼,听见摔伤的张林自言自语了一句,“怎么不会飞啊?要知道这么高我就不跳了。”张父事后推测,“估计是学游戏里哪个角色。”经医院诊断,张林双腿严重性骨折,可能留有后遗症,所幸无生命危险,但几万元高昂的手术费令家庭不堪重负。
社交雪球 “国民游戏”每天开8000万场
“这几天所有人必须冲上钻石段位!”作为王者荣耀中一个战队的队长,王磊(化名)在游戏中下达着命令:“务必要拿到赛季奖励!”
按照王者荣耀游戏规则,每隔几个月就会将所有玩家等级清零,系统习惯将这一周期称为“赛季”。玩家则需要在下一赛季里从最底端的段位,重新向最高段位发起冲击。
王磊大学毕业刚两年,现在是杭州一家外贸公司的员工。就在一年前,王磊的生活被王者荣耀全面渗透。
他告诉记者,自己微信群中出现最多的话题就是朋友相互邀约进行游戏,好友们乐此不疲地在朋友圈里发布着自己的战绩截图。就连朋友聚会,彼此的开场白都是询问对方游戏等级。
事实上,正是这种滚雪球的熟人社交推广模式,让王者荣耀在诞生不到两年内,从一款普通的手机Moba游戏,发展为如今官方数据公示注册用户超过2亿,日活跃用户5000万,每天开局8000万场的“国民游戏”。
重金装备 11岁少年盗刷父亲9000元
6月24日晚11点,参加完西安某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满头大汗的成亮(化名)刚走出校门便掏出手机,进入了“王者荣耀”的世界。成亮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在3V3模式中,他的射手“鲁班七号”和队友“曹操”夹击对方的“牛魔”,一阵厮杀,“牛魔”的血条终于见底倒下。“拿下人头”,成亮小声说。
成亮告诉记者,“王者荣耀”最吸引他的是对战性。采用组团作战方式的“王者荣耀”,对成亮这样的玩家来说也是社交工具,他们喜欢在微信或QQ上分享战绩,邀请好友加入战队。成亮自己的账号被封后,还会无偿帮同学打升级,他在班上成为了受欢迎的人。
成亮这一局已临近尾声,“鲁班七号”冲到对方水晶基地,几秒内实现了一次“三连杀”,又过了几秒,屏幕上显示出了“胜利”两个**的大字。
在胜利之下,有金钱的影子隐现。从几千到几万,一些小玩家乐此不疲地投重金购买装备、参与夺宝,以弥补操作的不足,或只为看起来“炫酷”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