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312000
中华孝德园
中华孝德园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内容,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兴市上虞区,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上虞区人民政府驻百官街道市民大道987号。
浙江省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杭州湾南岸、杭州市和宁波市之间,与上海市隔海相望。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31万(2008年),辖15个镇、3个乡、3个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上虞过去是一个以生产粮棉为主的农业县,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滨江生态型中等城市。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浙江省14个经济强县市之一,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8.3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59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433.84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榜中排名42位。
上虞是一个区位优势较为突出的县市。素有“九县通衢”之称,铁路、高速公路、国道、运河一应俱有。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机场、宁波北仑港仅45分钟车程。拥有杭州湾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上虞港(5000吨级)。已建设完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上虞相邻,只有10多分钟车程。规划位于该市、即将动工建设的钱塘江绍兴跨江大桥将使该市纳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
上虞是一个历史底蕴极为深厚的县市。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是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公元前222年设县,1992年撤县设市。上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古时有提出唯物论断的王充,投江救父的孝女曹娥,在上虞隐居后东山再起的谢安;近代有气象学家竺可桢,当代茶圣吴觉农;现今又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奥运之子何振梁,著名导演谢晋等。创办于1921年的春晖中学,早年享有“北南开、南春晖”美誉,朱自清、夏_尊、丰子恺、李叔同、朱光潜、叶圣陶等一代名师名家都曾在这里任教或讲学,形成了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白马湖作家群”,“与时俱进”当年就是它的校训。
上虞是一个产业特色比较鲜明的县市。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形成了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等五大行业,以及伞件、铜管、手套袜业、电光源、汽配等八大块状经济,现有规模以上企业732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115家,上市企业8家,2007年工业总产值880亿元。建筑产业十分发达,共有建筑企业162家,其中特级和一级企业25家,2007年建筑安装产值590亿元,名列全国县级市首位,是著名的“建筑之乡”。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4亿元,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排名38位。农业基础扎实、特色明显,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67万亩以上,是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拥有茶叶、板栗、杨梅、葡萄、女儿红黄酒等一大批特色农副产品。
上虞是一个开明开放度比较高的县市。1999年,作为改革先行市的上虞,率先在全国进行了0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集中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2004年又率先成立了经济发展投诉中心、招投标中心、机关财务结算中心和招投标监督办公室等一办三中心。近年来,上虞非常重视外向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已有9家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在虞投资落户,如日本松下、荷兰菲利浦、西班牙阿克希龙等。去年实现自营出口突破10亿美元,实到外资这几年每年均在1亿美元以上,外经业务拓展到近30个国家和地区。
上虞是一个发展活力(空间)极大的县市。上虞北部,拥有45公里海岸线,26.7万亩的海涂,这是一片得天独厚、未经开发的土地,储备量大、开发成本低。对此,市委、市0又规划建设杭州湾工业新区,将把打造它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型工业新城,成为浙江省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的主要区块。上虞中部,随着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城市化加快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市0所在的这一区块已成为上虞的政治、文化中心,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建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以曹娥江为轴心,“一江两岸”的城市水系景观初具雏形,面向公众开放,正成为融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现代文明为一体的绿色文化长廊和体育运动长廊。上虞南部,拥有800平方公里的好山好水、青山秀水,那里人文景观、历史遗迹众多,生态资源非常丰富,对此,市里正规划把它打造成为沪、杭、甬城市圈的“后花园”。
上虞是一个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县市。文化教体事业蓬勃发展。有14个乡镇、街道成为省教育强乡镇,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省级教育强市”等荣誉称号。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茅。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5家服务站。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条件相比过去有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全市有55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7.2%。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目前,正朝着省级文明示范城市创建目标前进。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趋势,上虞把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两大主要任务,确立了“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强市、生态靓市”的发展战略。以浙江省第四大江、上虞的母亲河——曹娥江为轴心,上虞的城市发展正从曹娥江时代进迈向杭州湾时代,上虞正在构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特色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都市农业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随着大桥、大闸、大江、大运河、大码头、大干线、大滩涂的开发、建成和启用,上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将会更加凸现,上虞必将以更加开放、大气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2021年3月,上虞区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30名。
2021年3月,上虞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28名。
2021年1月,浙江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产粮大县”名单,上虞区上榜。
2021年1月,上虞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18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上虞区上榜。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上虞区位列第59名。
2020年6月,上虞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浙东片区)。
2019年10月,上虞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0月,上虞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37名。
2019年10月,上虞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19名。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上虞区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上虞区名列第86位。
邮编:510000
南海神庙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辛亥革命纪念馆
天鹿湖森林公园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总面积121.7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3年)。2005年区划调整后面积人口数据待更新。地理座标在东经113°27′39″—113°27′51″,北纬23°2′25″—23°9′55″之间。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市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珠吉街相连,北部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萝岗镇毗邻。总面积87.7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雨量充沛。
黄埔,古称“黄木之湾”,因黄埔港而得名。
黄埔,古老而年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于世。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700。代码:440112。区号:020。拼音:Huangpu Qu。
基本概况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毗邻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19.42平方公里,人口38.9万,其中常住人口21.2万人。这里有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广深公路、黄埔大道、广园东路贯穿全区境内,交通网络发达,往来十分便利。
黄埔区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其中既有人文景观,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黄埔军校,省重点文物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海神庙,还有杨四将军庙,横沙书香街,南湾古民宅,深井文塔等古迹,又有如丹水坑风景区、龙头山森林公园、茅岗鹤林、珠江江心小岛、笔村荔枝林等自然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区拥有广州市惟一的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长洲岛位于广州东缘,是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9万人。长洲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清朝的黄埔海关就设在这里,曾经商人云集,盛极一时。如今,众多的古迹遗址使这里成为广州的旅游胜地,有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世界著名四大军校之一。岛上还有长洲炮台群遗址、波斯楼、波斯教徒墓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柯拜船坞是英国人柯拜1845年在长洲岛建起的中国第一个石船坞,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石船坞,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外资企业。当年的长洲是众多外国官员、商人、海员经常往来的地方,死后葬在这里就形成了长洲外国人公墓,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的墓地也在其中。
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的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现存惟一的一座,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
除了传统的文物古迹游,丹水坑风景区、笑翻天乐园、龙头山森林公园、长洲农业观光等黄埔的生态景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
黄埔区还拥有许多现代化工业企业,如广州本田汽车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七喜电脑有限公司、广州文冲船厂、广州珠江钢铁公司等,2003年推出的“黄埔工业游”非常火爆,目前区旅游部门正在策划推出更多工业游景点,将来到黄埔不仅可以参观现代化饮料、食品生产线,游客还将亲眼目睹,汽车是怎样制造的,电脑是如何生产的,万吨巨轮是怎样制造的,钢铁是如何炼成的。
文化教育
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97所,其中区属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20所,幼儿园1所;厂企学校2所,民办中小学16所,其他各类幼儿园48所。还有区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区教师进修学校、区青少年宫、电大工作站、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教育机构8所,社区学校52所,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2个。全区在校中小学生55629人,在园幼儿9304人,教职工4221人。其中省一级学校(幼儿园)13所,省级重点职中1所,市一级学校(幼儿园)5所,区一级学校25所,区文明学校32所。 [1]
投资环境
广州市地处中国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由于广州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成为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金融中心、工业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黄埔区邻近广州市中心区,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的所在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黄埔地区成为广州市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黄埔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广州市工业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是商家投资设厂的首选地区之一。
2003年1-12月整体经济运行情况
一、2003年1-12月整体经济运行情况
1-12月份GDP累计完成419327万元,同比增长15.07%,完成年度预期目标102.74%。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同比分别下降11.44%和增长21.11%、9.84%。
二、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完成工业总产值908331万元,同比增长22.86%,完成年度预期目标107.77%。其中内销产品产值完成651022万元,增长21.7%;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完成403150万元,增长23.5%。工业销售产值887708万元,增长32.18%。产销率97.73%,上升0.42个百分点。
三、贸易餐饮业回升较快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1847万元,增长14.2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99.32%。其中餐饮业营业额完成40908万元,下降9.6%。商品销售总值完成609671万元,增长28.16%。
四、财政收入情况
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区口径)86481万元,增长13.18%,完成年度预期目标100.16%。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区口径)79354万元,增长3.86%。
五、招商引资、外贸出口情况
合同利用区外资金9376万美元,同比增长9.57%。实际使用区外资金10032万美元,下降5.25%,完成年度预期目标200.64%。1-11月外贸出口总值29402万美元,增长15.31%,完成年度预期目标104.72%。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65万元,同比增长10.12%,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00.11%。
生态林业
茅岗鹤林座落在黄埔区鱼珠街茅岗社区,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位归侨从海外带回一对白鹤,茅岗鹤林宠养家中,后白鹤离笼而飞,投向村外林中栖息,代代繁衍,形成如今的鹤林。此处鹤类以灰鹤(鹭鸟)为主,还有麻鹤、蓑衣鹤、白鹤和银鹤等,尤以鹭鸟为多。目前鹤林有鹤鸟四千对,它们早出晚归,每当晨曦初现,千鹤腾空齐飞,蔚为壮观[3]。
龙头山森林公园地处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距广州市中心约二十公里,因山间有一股清溪蜿蜒而流,如飞龙起舞,故名龙头山。
龙头山有山峰十余座,最高峰海拔198.8米,龙头山森林公园,总面积5028亩,土地肥沃、植被繁茂,有各类植物100多种,终年郁郁葱葱。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75%,空气负离子含量1000-5000个/立方米,随处可见鸟语花香,彩蝶飞舞的景色;最神奇的要算龙头山独特的奇石景观,有的似禽、有的似兽、有的似仙,遍布山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叫得出名字的有:龙头石、龙爪石、神仙脚印、龙山睡佛、龙王点将台、龙头赤壁、鸡冠石、关爷帽、瑞狮迎宾、西施宝鉴等30多处。留连其间,令人神清气爽,浮想联翩[4]。
经济状况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9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5%,完成2006年初广州市经贸委下达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62亿元的103.16%。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完成589.91亿元,增长11.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9亿元,增长7.21%。主导行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汽车及零部件、石化等5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增长,对全区工业的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5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45.1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07 %。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优二扬三”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现代化工两大产业集群,一批配套企业陆续扎堆黄埔,形成规模效应。2006年,广州本田、东风本田公司的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2.46%、16.86%。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完成589.91亿元,增长11.5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35%。通过产业置换,引入新宇之星、中青旅山水酒店等9个项目,盘活原闽源鞋厂厂房等一批资源。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2006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4亿元,同比增长9.19%。商品销售总值320.5亿元,同比增长16.89%。全年接待游客126.84万人次,同比增长26.96%,主要旅游企业营业总收入约1.45亿元,同比增长47%。
制造业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06年,更新改造投资45.55亿元,增长12.06%。从投资行业结构上看,制造业投资尤其工业更新改造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广州本田一厂二厂技改项目和广石化炼油千万吨改扩建工程项目2006年共完成投资额28.9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67.13%和75.39%,这三项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50.22%。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外资项目增多,合同利用区外资金增长较快。2006年凌氏集团、新宇之星酒店、香港大昌行、富田日捆、国美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进一步提升了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据统计,全年累计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138个,同比增长15%,其中外商投资项目21个,增长90.9%,内商投资项目117个,增长7.34%;合同总投资额17062万美元;合同利用区外资金10830万美元,同比增长8.53%;实际使用区外资金10362万美元,同比增长15.27%。外贸出口总值有所上升。2006年累计外贸出口总值7.47亿美元,同比增长7.34%,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8898万美元,增长30.87%。动漫招商有新突破。成功引进了士丹尼、海力、大虫(四方源创)、爱动(盛美公司)、动周数码等5家动漫企业。已入园的5家企业总注册资金达到1600万元,在广州4部获有“华语动漫奥斯卡”之称的动漫金龙奖提名的动画片中,有3部来自我区动漫企业,其中1部作品获得动漫大奖。
地方财力稳步增长。区级可支配财力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0.5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4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6.1%。源自黄埔的税收总额达96.7亿元,其中纳税超千万元企业41家,纳税额79.9亿元,占全区企业总纳税额的82.6%。其中纳税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下企业1家、1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企业2家、4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企业6家,1000万元以上4000万元以下企业31家。[2]
行政区划
黄埔区辖9个街道: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穗东街道、南岗街道、荔联街道、长洲街道。
2007年底止,黄埔区行政区域总面积90.95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涉及所有权)87.5平方公里,其中:黄埔街6.7平方公里,鱼珠街6.2平方公里,红山街8平方公里,大沙街14.1平方公里,文冲街11.1平方公里,南岗街10.9平方公里,荔联街4.4平方公里,穗东街14平方公里,长洲街12.1平方公里。[2]
历史沿革
1951年以前,黄埔属番禺县管辖。1951年,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同年12月开始筹建黄埔区。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黄埔区第一次建立区级建制。1956年6月25日,广州市调整郊区乡、镇行政区域,撤销白云、黄埔等区,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并入郊区。
1960年5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撤销中区和郊区,全市调整为东、南、西、北4个市中心区(人民公社)及成立黄埔、芳村、江村3个人民公社。同年7月,全部改为区级建制,黄埔人民公社随之改名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这是黄埔第二次建立区级建制。1962年8月23日,市人民委员会将黄埔、江村、芳村3个区合并,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
1973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筹备成立黄埔区,当年11月13日成立广州市黄埔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7月,黄埔区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广州市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黄埔区人民政府。
1990年,黄埔区辖4个街道(黄埔、鱼珠、红山、夏港)、3个镇(南岗、大沙、长洲),16个行政村、59个居委会。
2000年,黄埔区辖4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389413人,各街道、镇人口: 黄埔街道 45650 红山街道 57570 鱼珠街道 47002 夏港街道 36036 大沙镇 51137 南岗镇 125034 长洲镇 2698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黄埔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大沙、长洲、南岗3个镇,设置6个街道办事处。实施计划2002年5月前完成材料报批工作,8月前完成撤镇设街工作,调整后,黄埔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
2002年,黄埔区辖10个街道(黄埔 红山 鱼珠 夏港大沙 文冲南岗 荔联穗东长洲)。
2004年黄埔区村(居)名录一览:辖10个街道。(此处村、居名录由根据《广州市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黄埔街道:辖 港湾北、港湾五村、港湾一村、荔园、港前路、港湾机关村、下沙、丰乐、金丽园、怡园、东苑、怡港、悦涛13个社区。
红山街道:辖 航专、文船、远航钢、广冶菠船、火电、双沙6个社区。
鱼珠街道:辖 莺岗、天虹、瓦壶岗、鱼木、蟹山、鱼珠、茅岗、九沙8个社区。
夏港街道:辖 丽江、金碧、普晖、青年4个社区。
大沙街道:辖 大沙东、泰景、横沙、姬堂4个社区。
文冲街道:辖 石化、海安、文冲、开元4个社区。
穗东街道:辖 南石市、庙头、南基、夏园4个社区。
南岗街道:辖 黄埔电厂、新港、四航局、省电力一局、海地、南岗头、南岗墟、沙步、南岗9个社区。
荔联街道:辖 沧联、笔岗2个社区。
长洲街道:辖 黄船、梅园、长洲、深井4个社区。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将黄埔区的夏港街道、荔联街道的笔岗居委会、穗东街道的东基和西基2个自然村划归萝岗区管辖。调整前,黄埔区面积121.7平方千米,人口21万(2003年)。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黄埔区辖9个街道(黄埔、红山、鱼珠、大沙、文冲、南岗、荔联、穗东、长洲)。
基础设施
一、交通运输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口内,是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含黄埔港、黄埔新港)的所在地,中国南方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珠三角的交通枢纽。早在唐朝,黄埔就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近代成为中国的重要商港和军港。现代的黄埔更是中国南方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黄埔区交通便利,广州港出海可通航沿海各大城市,通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河航运沿珠江而上通达东江、西江、北江;广深铁路、107国道、广深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广州市中心及深圳、九龙;城区道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1、公路:区内国道、省道、市政道路总长127.71公里。距广州市中心15公里,深圳148公里。主要道路有:广深高速公路、107国道(黄埔东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广园东快速路、大沙地东西路、丰乐路、石化路、港湾路、海员路等。
广深铁路
黄埔大道
2、铁路:广州——九龙(香港)铁路贯穿全区,连接广州市中心以及深圳、香港,黄埔区内的货运支线长35公里,设有货运编组站4个,承担黄埔区的货物运输。广州市规划的地铁5、7、9号线连接黄埔,5号线于2008年通车。
3、港口:华南地区最大的港口——广州港位于黄埔区内,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万吨级以上装卸作业浮筒13个;万吨级装卸锚地23个(其中最大锚泊能力30万吨)。到2005年吞吐量达到2.5亿吨,全港集装箱吞吐量468万标准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世界十大港前列。
广州港
4、空运: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距黄埔区60公里,经北二环高速公路约40分钟内可以到达。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首个按照中枢机场理念设计和建设的航空港。目前,机场已开通航线110多条,通达国内外100多个城市,旅客吞吐量达2500万人/年。
5、公共交通:改革开放以来,黄埔公共交通发展较快,中山大道广深公路改建拓宽后,公共汽车线路增多,班次加密。据统计,现有43路线(火车东站——黄埔客运站总站)、50路线(宝岗大道——黄埔港)、240路线(火车站——三多路)、43路线(火车东站——黄埔港)、210路线(广州火车站——玩具城)214路线(天河公交场——新塘)、240路线(机场路(机场宾馆)——三多路)、242路线(广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261(中山八路——鱼珠)517路线(广卫路——石化生活区),还有各种营运中巴及广州——东莞、广州——深圳、广州——新塘等专线车均可到达或经过黄埔。轮渡航班有:鱼珠——长洲、深井——番禺新造、深井——新洲等车渡、轮渡,每天从早上7时至晚上9时营运服务。
--------------------------------------------------------------------------------
二、供水
黄埔区的自来水由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供应。 主要水源西靠珠江水源,东山东江水输入广州自来水管供给,可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
三、供电
供电设施完善,能确保黄埔区工农业生产、旅游、酒店、宾馆和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的需要。
--------------------------------------------------------------------------------
四、通讯
黄埔区现代化通讯设施完善,用户可根据需要使用小灵通、ADSL、IDD、ISDN、DDN、VOD、EDI、CHINANET等声像通等各项电信服务。
--------------------------------------------------------------------------------
五、邮政
黄埔区邮政局现有局所5家,代办所1家,内置信箱(筒)91个,报刊亭5个,新型不锈钢信报箱群460个。经营的邮政业务有国内、国际电子汇兑,特快专递,YCC邮政物流配送,商业信函,包裹,缴费一户通,外币储蓄等多种业务。
--------------------------------------------------------------------------------
六、金融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在黄埔设立了分支机构,外汇存、贷、汇总、结算、外汇担保、进出口开证 认证、票汇托收、非贸易结算、押汇、票据贴现、银行电传汇款等多种业务可在区内办理,资金结算速度快,质量好。
--------------------------------------------------------------------------------
七、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
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均在黄埔设立了总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海关的业务由黄埔海关及其属下的老港海关负责,涉及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检验均可在本区范围内办理。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黄埔区位列第334名。
2020年11月,黄埔区被推选为2020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
2020年11月,黄埔区被推选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授予黄埔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9月,黄埔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9。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黄埔区排位第14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黄埔区位列第87名。
2019年10月,黄埔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6名。
2019年10月,黄埔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15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黄埔区名列第6位。
2016年2月,黄埔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