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铸件后处理 (post treatment of casting) [ 铸件 ] 对清理后的铸件进行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的过程。铸件后处理是铸造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2. 铸件清理 (cleaning of casting) [ 铸件 ] 将铸件从铸型中取出﹐清除掉本体以外的多余部分﹐并打磨精整铸件内外表面的过程。主要工作有清除型芯和芯铁。
3. 铸造有色合金 (cast non ferrous alloy) [ 铸造合金 ] 用以浇注铸件的有色合金(见有色金属)﹐是铸造合金中的一类。主要有铸造铜合金﹑铸造铝合金﹑铸造镁合金等。
4. 浇注系统 (gating system) [ 铸型 ] 为将液态金属引入铸型型腔而在铸型内开设的信道。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5. 模样 (pattern) [ 铸型 ] 仿真铸件形状形成铸型型腔的工艺装备或易耗件。为保证形成符合要求的型腔﹐模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6. 冒口 (riser) [ 铸型 ] 为避免铸件出现缺陷而附加在铸件上方或侧面的补充部分。在铸型中﹐冒口的型腔是存贮液态金属的容器。
7. 芯盒 (core box) [ 铸型 ] 将芯砂制成型芯的工艺装备。可由木材﹑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
8. 芯砂 (core sand) [ 造型材料 ] 铸造生产中用于制造型芯的材料﹐一般由铸造砂﹑型砂黏结剂和辅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9. 型砂 (molding sand) [ 造型材料 ] 在砂型铸造中用来造型的材料。型砂一般由铸造砂﹑型砂黏结剂和辅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10. 型砂粘结剂 (molding sand binder) [ 造型材料 ] 将松散的铸造砂粘结在一起使之成为型砂或芯砂的造型材料。
11. 再生砂 (reclaimed sand) [ 造型材料 ] 铸造生产中经过处理基本上恢复了使用性能可以回用的旧砂。
12. 铸造砂 (foundry sand) [ 造型材料 ] 铸造生产中用来配制型砂和芯砂的一种造型材料。
13. 混砂机 (sand mixer) [ 铸造设备 ] 用于混制型砂或芯砂的铸造设备。混砂机一般具有下列功能﹕将旧砂﹑新砂﹑型砂黏结剂和辅料混合均匀。
14. 落砂机 (shakeout machine) [ 铸造设备 ] 利用振动和冲击(见机械振动)使铸型中的型砂和铸件分离的铸造设备。落砂机的振动源分为机械﹑电磁和气动。
15. 抛丸机 (shot blasting machine) [ 铸造设备 ] 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
16. 造芯机 (core making machine) [ 铸造设备 ] 用于制造型芯的铸造设备。根据制芯时实砂方法的不同﹐造芯机可分为震击式制芯机﹑挤芯机和射芯机等。
17. 造型机 (molding machine) [ 铸造设备 ] 用于制造砂型的铸造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填砂﹐将松散的型砂填入砂箱中﹔紧实型砂。
“现在是真的麻烦了!”
浙江华佳控股集团总经理蔡少华没有如愿,原本期待“开门红”后,原材料夸张的涨幅可以在3月之后有所回落,但“铜价现在已经接近7万元了,一直在高位,而且还在微涨”。
从2月开工初期的有单不敢接,到现在顶不住压力不得不与客户协商涨价,蔡少华用“半停滞”来形容最近数月的状态,“虽然客户对现在的情况也是理解的,但涉及涨价,沟通肯定需要时间。”
硬着头皮签单、顶着亏本压力出货,蔡少华能做的,是不断加大库存——一端是尽量不大幅缩减的产能,一端是还在协商涨价、不敢出的货物。
在一季度外贸出口同比增近四成的背景下,因为近年来罕见的原材料暴涨等压力,这样的“半停滞”,被迫成了外贸制造企业的“新常态”。
库存增三成 出货周期长 70 天
今年以来,钢铁、铜矿、石化等行业的主要产品价格延续了去年开启的上涨态势,并在创下 历史 性的“开门红”后,没有像往年那样快速回落,而是持续上行。
作为工业品的重要原材料,不到一年的时间,伦铜价格已从6000美元/吨涨至9000多美元/吨,沪铜也从4万多元/吨涨至近7万元/吨,几近翻倍。
作为中国壁挂炉制造商,蔡少华他们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铜棒,铜价的上涨直接让公司今年以来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接近50%。
文华商品指数于4月16日站上182.49,较1月29日上涨8.1%,其中工业品指数上涨10.2%。黑色品种上涨尤其明显,一季度螺纹钢期货结算均价达4532元/吨,较2020年全年均价上涨24.7%,处于螺纹钢期货2009年上市以来最高水平。沪铁矿石期货结算均价达到1062元/吨,较2020年全年均价上涨39.7%。
“原材料涨得太厉害了。”作为电动自行车出口制造企业,苏州猛狮智能车辆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猛狮智能”)总经理曾宪胜告诉第一 财经 ,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还有电机、芯片和稀土等,这些材料的价格不仅一直在高位,而且还常常拿不到货。
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之后,“不用特别担心订单”的曾宪胜,头疼的是不断延期的交货周期,以及随之攀升的资金链压力。
“现在原材料拿货都要求付现金,原来的账期都没有了,很多锂电芯是预付了订金还拿不到货。”曾宪胜表示,以前原材料进货,上游企业还会给60天左右的账期,现在反过来了,给了钱还要排队等货,“有一款变速器的排期甚至排到了2023年。”
另一端的交货周期也在延长,曾宪胜他们的交货周期比原来长了70天左右。而对蔡少华而言,在把库存增加了三成的基础上,交货周期延长多少还是个未知数——价格谈至不亏本才敢出货。
被迫协商涨价、交期无限延长的同时,企业面临的还有订单流失或销量下降的风险。
如此受两端挤压的直接后果,是企业资金链的压力明显增加,进而在恶性循环中引发企业倒闭潮。
央视此前对广东地区制造业的调查显示,一些没有能力自己开模加工电器配件的家电小企业,在没有办法承受通用配件厂的提价,短期内又接不到订单的情况下纷纷倒闭。
蔡少华眼下盼望的是五一这个时间节点,“每年的3 5月是淡季,我们还在硬撑着观望,五一之后再涨价吧。”
事实上,承受压力的远不仅仅是国内的中小企业,就连国际行业巨头也熬不住纷纷提价。
“这是我在宝洁33年以来,大宗商品原材料涨幅最大的一次。这一势头可能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宝洁公司首席运营官乔恩·莫勒表示,这让他不得不宣布从今年9月开始上调从纸尿裤到卫生纸等日常用品的价格。
可口可乐公司也同样表示,抵不住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公司已做出决定,打算提高产品售价。
人民币进入 6.4 时代
原材料上涨之外,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航运费用居高不下带来的压力也还没有到头。
“再这样下去,外贸人都不想干了。”长三角地区一家服装外贸制造企业负责人李齐告诉第一 财经 ,人民币升值带给外贸企业的压力,并不比原材料上涨的影响小。
从去年下半年开启的升值趋势至今,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10%,也是做了二十多年外贸生意的李齐印象里幅度最大、涨势最强的一次。
4月22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902,调升144个基点。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预计今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将在6.4左右,并可能在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的推动下宽幅波动。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已处于6.4时代。
和去年底相比,集装箱运输的紧张局面略有缓解,但运费仍处于高位,运力安排也较以往提前了近一个半月。
中国一站式国际物流服务平台“运去哪”CEO周诗豪告诉第一 财经 ,以往5月下旬的订单会在5月15日才开始安排,但现在5月的运输计划已经安排完毕了,“90%的运力都已经安排完了,下周我们就开始安排6月份的运力”。
根据他的观察,目前不管是航运还是空运,又或者是中欧班列,都已处于极限水平。由于运力紧张、运费高企,企业开始需要更多数字化的信息来对抗焦虑和不确定性。
在疫情的催化下,数字化和电商化在外贸领域也成为高频词。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保持了恢复性增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4.6万亿元,同比增长38.7%。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贸易业态,延续了去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出口同比增长69.3%,成为外贸稳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4月22日,阿里巴巴国际站公布2021年外贸趋势以及数字化出海战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国际站总经理张阔表示,疫情期间,全球电商渗透率大幅度提升,线上采购趋势不可逆转。随着中国供给在全球的结构性地位不减反增,跨境电商出海红利仍在,正是中国制造通过品牌化方式高质量出海的新契机。
张阔告诉第一 财经 ,在全球的贸易链条上,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等成本的转移,主要还是看哪方更强势,哪方更有话语权。中国制造在全球的支撑作用还是最大的,在疫情期间尤其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从平台上的数据来看,尚未看到显著的涨价趋势以及市场对于涨价的阻力,但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制造企业必须抓住疫情的窗口期,逐步从规模增长走向质量增长。
研制抗菌防臭纺织面料的华盛爽朗(北京)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心愿,经营跨境电商业务已超过10年。她告诉第一 财经 ,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很可能成为较长时间的常态。他们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办法是,出于对原材料的充分了解,为客户提供更多可替代的面料方案。
至于汇率波动,许心愿说,他们现在会在合同中和客户锁定人民币价格,以尽量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亏损。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这样的平台,他们也会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利用海外仓、快速结汇、生意贷等一系列方案来提高附加值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