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镇是青田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商贸、文化、交通、旅游接待中心,它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县境东南部,瓯江中下游。鹤城镇历史文化悠久,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同时近年来被确定为省定中心城镇、省教育强镇、丽水市工业强镇、丽水市兴林富民示范乡镇。全镇总面积139.7平方公里,下辖39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委托油竹新区管委会管理),2006年全镇辖区总人口为107876人,户籍人口80762人。鹤城镇水陆交通便捷,距丽水市70公里,距温州市50公里,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49省道以及瓯江穿城而过。鹤城镇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相映成趣,产业特色明显,侨乡风味浓郁。农业方面,杨梅、田鱼、蔬菜三大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山鹤牌杨梅果大整齐,肉质细软,汁多爽口,有“乒乓杨梅”之称,2001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和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工业方面,鹤城镇以华侨要素回流工程的试验田--侨乡外贸工业区为主阵地,面向华侨、融入温台经济圈,加快发展外贸服装、石雕等产业,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活力态势,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41亿元;人文方面,鹤城有归侨侨眷32496人,华侨华人52649人,占全县华侨四分之一,县城内有酒吧茶座一条街、世界名牌商务区、华侨文化、休闲文化处处得到彰显;在城市建设方面,鹤城镇立足“浓郁侨乡风情的滨江城市”的定位,建设了大批欧式风格的别墅、酒店,镇区内高楼林立,独具特色。
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41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1元。辖区内现有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有工业企业605家,金融、商业、卫生和个体商店等配套服务功能设施齐备。近年来,作为青田县“组团发展”的核心镇,鹤城镇正面临全县全面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新一轮挑战。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接轨温州,组团发展,建设和谐小康新侨乡”的发展战略,鹤城镇结合实际,提出了“率先发展,走在前列,打造侨乡之都,建设风情鹤城”的发展战略,并着力于精心挖掘华侨、石雕、近郊风情观光旅游文化内涵,做大做强餐饮、商贸、旅游、涉侨等第三产业,积极培育壮大外贸工业园区,发展华侨工业经济,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潜力的“现代鹤城”、“休闲鹤城”、“文明鹤城”、“和谐鹤城”。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商贸通道的总称。丝绸之路有数条干线和支线,有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丝绸之路。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是历史上世界民族大迁徙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罗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亚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粉墨登场。
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再由各国商人组成商队,浩浩荡荡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后分为三路:
北道,是经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萨尔)、到乌鲁木齐,然后经过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达黑海沿岸;
中道,是经吐鲁番、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翻越帕米尔高原抵达地中海;
南道,是经阳光、若羌、且末、于田、莎车,过阿姆河抵达伊斯坦布尔。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在宋元时期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戏、南音、南少林为代表的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世人罕见的中外历史文化瑰宝。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开元寺、老君岩、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等中世纪世界几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阳桥、安平桥、崇武古城等传统建筑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风石刻等见证着宋元时期泉州与外国商人友好交往的遗址,还有民族英雄郑成功墓、著名的民间信仰宗庙天后宫、德化屈斗宫古窑址等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到处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古朴幽雅,中世纪宫廷音乐“活化石”南音,被海外游子视为最亲切的乡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鲤城木偶头、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产,闻名遐迩,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上乘礼品,远销海内外。